为什么智能硬件会成为热潮?我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智能硬件。
事实上,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我个人的理解是,第一个是传统硬件或物体的智能化,比如智能空调、智能床垫、智能枕头等。
第二个是新型智能硬件。
手机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现在我们正在创造更多新硬件。
例如,机器人是一个新物体。
我们也在寻找替代或转移手机功能的东西。
传统的硬件或物体可以通过添加智能芯片来实现智能化,但这还不够。
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必须连接到互联网。
传统硬件的智能化,与新型智能硬件相结合,形成物联网。
在中国,物联网的概念已经被人们谈论很多年了。
我认为现在谈论这个还为时过早。
过去讲的物联网并不是真正的物联网。
普遍的预测是,真正的物联网要到2019年才会爆发,目前处于什么阶段?目前WiFi模块主要投放在空调、冰箱、洗衣机中,让传统硬件具备联网功能。
智能家居的部署刚刚开始,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另一个概念是云。
前面我们讨论过什么是家庭的中央控制设备。
原来是路由器,但我想肯定不是。
今天很明显路由器已经被废弃了。
中央控制器必须是新硬件,成为中央控制设备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 需求非常旺盛,体验极佳,刺激您的购买。
● 存在技术门槛,不易被其他产品集成。
相反,它可以集成其他硬件产品的功能。
● 巨大的资本推动。
WiFi是可以直接连接云端的通道。
智能硬件的领域细分主要根据应用场景和技术属性,包括机器人与无人设备、智能家居、智慧健康、新型交互方式、智慧教育、智慧体育娱乐等。
其中,智能家居的发展低于预期。
原因有很多。
我个人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那些智能家居企业除了系统集成外,大多没有核心技术,所以过去没有人愿意投资。
然而,谷歌却彻底打开了世界,呈现了新的机遇。
新的交互方式也尤为重要。
它们是未来许多新型智能硬件诞生的关键之一。
通过这些新的交互方式,你将创造出一些新的产品。
(Magic Leap设备的手势操作界面)智能硬件为何如此火爆?人气的领头羊总是美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
这些公司太有钱、太任性,我们无法理解他们。
谷歌斥资32亿美元收购Nest。
我们剖析了 Nest 的产品。
这并没有那么神秘。
为什么谷歌要花很多钱来做这件事? (Nest是一款具有自学习功能的智能温控设备)大家都知道Google是一个搜索引擎。
最强大的就是它所积累的知识库。
目前,搜索是通过电脑或手机完成的。
未来会出现很多产生人的门户。
行为数据,这是一个业务带来的入口。
谷歌抓住这些入口,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
即使未来手机消失,仍然会有其他地方可以收集人类行为数据。
有了与人互动的入口,并有强大的人工智能产品做后盾,谷歌总能占据制高点。
谷歌还联手高通投资了Magic Leap,其产品推出前估值为45亿美元。
是“增强现实”技术的代表公司。
(Magic Leap演示的“增强现实”场景)用互联网思维做智能硬件是本末倒置的。
华登国际投资了GoPro、大疆无人机、Rokid等。
其中,Rokid是一家新的创业公司,生产家庭或办公室人工智能机器人产品。
(Rokid机器人)Rokid不会走路,为什么还叫机器人?一是它有语音交互功能,二是它有人脸识别技术。
它希望成为智能家居或者智能办公室的中心,想象空间确实非常大。
这家公司的产品价值在还没开始销售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无人机公司大疆的估值已经超过1亿美元。
还有一些公司,例如生产腕带的华米科技和筹集了 1 万美元的咕咚运动。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这些公司有这样的估值? ● 大公司高溢价并购。
大公司是行业方向的指引,这对于我们投资创业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谷歌太棒了。
它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公司。
当谷歌推出一款产品时,它通常会创建一个类别。
比如,无人驾驶虽然还需要时间,但它是未来的方向;比如智能家居公司Nest被Google收购,大家发现原来智能家居就是这样运作的,隐藏着如此巨大的商业潜力。
● 创新企业获得投资者热烈支持,引发创新热潮。
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看到资本疯狂追逐创新产品。
● 小工具也可以有大故事。
那么智能硬件是否存在泡沫?为什么这么疯狂?高溢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大公司可以用资本换取发展机会。
● 硬件可以演变成一个平台。
例如,GoPro相机可以产生很多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具有媒体属性。
如果我是GoPro用户,该平台可以交易我拍摄的视频并提供媒体服务。
● 为何保费如此之高?这是小米的玩法,传统行业不是特别理解。
简单来说,小米投入了非常大的资金来生产门槛不高的产品。
比如手环的门槛很低,而且它的产业链非常完整。
小米可以通过极低的价格结合营销手段达到一定的规模,然后用资本推高公司的估值。
这有什么意义呢?小米降低了其产品的价格。
小公司如果以这个价格销售硬件,就会亏损,难以生存。
如此看来,小米将成为这个行业的终结者。
高资本可以支持。
如果短期内不赚钱,就可以消灭对手。
(用GoPro相机进行极限运动拍摄)很多人都注意到,在智能硬件领域,资本现在开始有些降温了。
智能硬件在国内已经火热了快两年了,但这种热度并不对劲。
很多人对智能硬件的判断过于乐观,有些人的投资逻辑是错误的。
很简单,因为智能硬件的玩法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前面提到的小米逻辑。
小米的逻辑有两个前提:一是体量很大。
小米正处于大众市场。
无论是空气净化器还是手环,都是大体量的市场,而比如无人机,则是很小的市场。
市场大;二是价格低廉。
小米的模式被很多初创公司模仿,但这种模仿肯定是错误的。
为什么智能硬件会降温,很多企业倒闭?因为他们选择了错误的产品。
第一,如果你选择像小米这样比较热门的产品,小米就做出来,小米做出来你就赚不到钱了。
第二,我们的投资逻辑是,硬件行业一定是急需的,一定是赚钱的。
互联网投资者的投资逻辑基于互联网思维,认为硬件不赚钱而是靠数据。
但初创公司生产的硬件数量非常少。
他们希望通过获取数据赚钱,通过服务赚钱。
这个逻辑是不正确的。
将来是正确的,但今天是错误的。
新的智能硬件,一是产生的数据不够多,二是其数据价值没有互联网和手机那么高。
第三,跟风逻辑。
很多人投资的时候都是跟风的,包括我们很多合作伙伴。
我们有一些项目需要融资,但我们发现他们一看就不会往某个方向投资。
事实上,有些公司是非常好的公司。
越是处于冷却阶段,其估值就越好。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投资。
但在中国,很多VC、PE人跟风。
当看到O2O这样热门的东西时,每个人都会投资O2O。
一些业内人士写文章批评O2O,但立即没有人关心。
智能硬件浪潮是风口吗?风口在中国影响很大。
很多人说,风口里连猪都能飞。
我觉得智能硬件没那么简单。
智能硬件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只是移动互联网,并不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
伟大的公司在做什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在关注谷歌的时候。
自年初以来,谷歌每周都会收购一家普通公司,涉及人工智能、VR、3D、智能家居、云技术等。
谷歌正在创建新的品类,每一个品类都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苹果所做的整合是围绕手机、平板电脑和手表进行的。
苹果通过整合新技术来提升产品体验,本质上是在为生态系统筑起护城河。
为什么有些人的逻辑是错误的?不要在你的商业计划中提到你通过数据赚钱,而是通过软件赚钱。
你还早,苹果还没做到,更何况是一家初创公司。
苹果整合应用市场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快速赚钱,而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
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出身的创业者做智能硬件这么难?因为他是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去思考智能硬件,而不是提升硬件的体验。
在我们看来,这是本末倒置的。
三大技术发展导致了智能手机的爆炸式增长:首先是半导体技术。
摩尔定律仍然有效。
如今,手机的处理能力几乎与电脑相同。
除了人工智能的少数领域外,芯片的计算能力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已经足够了。
人工智能技术的背后一定是一个大公司的平台,依托于云。
只有芯片技术发展得足够快,人工智能才能走到前端,否则就要依赖云端的处理能力。
二是触摸技术。
触摸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是一场非常重要的革命。
这场革命让手机的操控更加符合人性。
但人机交互不仅仅涉及触摸技术。
未来几年,人机交互的手势识别将会非常准确。
随着这项技术的成熟,一些新的智能硬件自然会问世。
(手势识别技术的成熟将产生新的智能硬件)第三个是运动传感器。
可以感知加速度、重力等。
未来,很多新的传感器将会出现在手机中。
例如,高度计可用于室内定位,化学传感器可测量PM2.5和农药残留。
如今的交通拥堵信息非常准确,因为手机无处不在。
通过手机数据可以了解您的位置信息。
位置信息结合传感器可以知道你的速度。
知道了速度,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拥堵。
推动这一浪潮的技术是什么?让我们回顾一下推动这一浪潮的一些技术:首先是气体、生物、流体和 3D 成像等 MEMS 传感技术,以及激光和雷达等感知技术。
流体传感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有些疾病是可以诊断出来的。
为什么现在的扫地机器人这么难用?这是因为它缺乏超声波和雷达等传感技术。
二是人机交互技术,包括语音语义、手势识别、运动跟踪、眼球跟踪等。
人机交互的焦点是语音语义识别。
语音识别现在基本上可以达到95%的识别率。
最困难的是语义识别。
这很难,但并不意味着目前没有投资机会。
我们在特定领域投资了一些公司。
场景可以做得很好,比如用语音控制灯的开关。
如今手势识别还很粗糙,你必须在游戏中做出大动作才能被识别。
眼动追踪已应用于专业市场。
测谎仪通过观察眼球的运动来分析您微妙的心理变化。
第三是视觉呈现技术,包括DLP(数字光处理,对图像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用光进行投影)、3D、VR(虚拟现实)等,DLP这两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DLP将无处不在。
我们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一台DLP投影仪,而且设备非常便宜,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
(扎克伯格正在试用Oculus虚拟现实耳机)第四个是人工智能(基于互联网和云)。
人工智能仍处于早期阶段。
第五是机器视觉。
典型的应用是无人机跟踪和航空摄影。
投资者看好哪些类型的智能硬件公司? 最后说一下我们看好的公司类型:第一类是创新型、新品类的智能硬件。
关键是创新,这是很难的。
现在中国讲大众创新,但我坚持创新永远属于极少数人。
中国真正创新的企业屈指可数,非常珍贵。
第二类是专属社区,比如像DFRobot这样为创客服务的社区,或者像“Walker”这样的骑行社区。
骑行是继跑步之后另一种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将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DFRobot社区的价值在于创客文化)第三类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比如安霸半导体。
半导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市场准入限制。
我们与美国和日本公司公平竞争。
与互联网不同,如果没有中国的保护,BAT 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但芯片不一样。
Ambarella拥有核心技术,DJI和GoPro都使用其芯片。
第四类是世界技术在中国的应用。
我建议初创公司考虑这个方向。
你是什??么意思?说到人机交互技术,中国企业一定不是最好的。
硅谷或以色列的公司一定做得更好。
但核心技术有很多应用,而应用又与国情相关。
许多新品类都与中国市场密切相关。
这个市场属于谁?属于你的。
最后一类是与传统行业有巨大关系的智能硬件公司。
为什么空调、冰箱智能化后这么好用?今天大家看到远程控制功能还不够。
“云化”的价值有多大?如果有人的空调在云端坏了,那么云端就是一个服务公司,一个维修公司。
这是从控制到服务的范式转变。
智能硬件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使世界变得扁平化,改变了数据的获取、分析和使用方式。
只有当智能硬件的出货量达到千万级时,其产生的数据才有价值。
下一个“独角兽”在哪里?下一个“独角兽”公司会在哪里?我们投资了一些公司,更注重为投资者整合价值链。
我们和世界一流的芯片公司有关系,现在很多企业家都和媒体有关系。
一个智能硬件,我说,你可能很久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看了一个媒体视频你就会知道它是什么。
比如这个:类脑机器人小白(可以搜索一下)。
智能硬件如何销售,与媒体营销有很大关系。
每个智能硬件公司都需要强大的媒体资源,以及线下渠道。
例如,一家互联网装修公司可以一次装修数百间房屋。
所有智能硬件均已安装。
协助整合价值链还包括利用传统电商公司的流量。
投资智能硬件最具挑战性的方面是估值。
估值是企业家根据自己的心理预期给出的。
我们也因为估值而放弃了几家公司。
高估值往往隐藏着高风险。
高估值提升投资者预期。
如果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的高估值将成为下一轮融资的障碍之一。
但如果坚持高估值,就必须坚定几点: ● 第一,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
● 其次,你必须坚信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可以产生这么伟大的事情,而且你是领导者。
● 第三,看行业有多大。
(大疆CEO王涛)两年前我们关注大疆的时候,还没有人关注无人机。
我们有投资GoPro的经验,知道一个细分市场的王者也可以成为“独角兽”公司。
我们还评估了另一家无人机公司,这家公司当时比大疆规模更大,估值也比大疆低,并且拥有一支非常有经验的团队。
最终,我们对大疆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与CEO王涛多次沟通,最终选择了团队更年轻、更专注、更极客精神、估值更高的大疆。
最后,事实证明我们是对的。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