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L2级智能辅助驾驶到L3级自动驾驶的过渡期。智能驾驶时代正在到来。虽然每一次智能驾驶事故都会引起对自动驾驶的广泛讨论和关注,但数字不会说谎,自动驾驶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它在技术、测试、法律法规方面正在进入成熟的临界点。以中、美、欧、日、韩为代表的汽车大国竞相抢占行业制高点,相互促进,形成了既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相互包容的自动驾驶社会治理模式。人类正式将车辆控制权交给机器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有效避免80%的车祸。”12月16日,中国汽车中心、同济大学、百度联合发布《自主驾驶汽车交通安全白皮书》。通过权威技术论证与实际自动驾驶事故对比分析,得出上述结论。这篇文章的发布,用数据告诉大众一个基本事实:虽然现阶段自动驾驶并非100%无事故,但自动驾驶远比人类驾驶安全,并且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随着激光雷达在量产乘用车上落地,摄像头越来越清晰,驾驶算法每天都在迭代发展。与个体变化相比,它们更容易受到情绪、状态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与人类相比,自动驾驶的优势将越来越突出。据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17年至2019年,全国每年平均发生交通事故23.19万起,年均死亡6.3万人,非致命24万人。受伤。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国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作为唯一的非疾病因素,位居中国十大死因之列。交通事故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人类驾驶员。因人为主观错误造成的交通事故占79.9%。根据中国汽车中心车辆安全鉴定技术研究所(CIDAS)乘用车事故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自动驾驶汽车可有效避免80%由人类驾驶员造成的事故。因此,白皮书认为,相对于人类有限的能力,自动驾驶的感知功能可以提前发现90%以上的事故。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有效避免因超速、追尾、交通违章和人为缺陷导致的事故。可以有效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的事故。也就是说,自动驾驶将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进行驾驶,实现提前感知,进行数据决策过程操作。可以想象,在夜间的高速场景中,自动驾驶会提前检测前方车辆,并严格按照安全标准保持车距。发生事故的概率将远低于人类司机。因此,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最大程度地感知其他交通参与者,并与其他机动车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至此,因人类未能注意到其他参与者并保持安全距离而引发的事故得以有效改善。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即使发生交通事故,在自动驾驶的介入下,伤亡风险也会大大降低。现阶段,自动驾驶优于人类已是事实。自动驾驶正在达到成熟点这一事实表明,自动驾驶正在获得更广泛的应用,这已经被足够多的案例所认可。自动驾驶商业化应分为乘用车、商用车和工作用车领域。主机厂已经在乘用车市场开启了L3级自动驾驶的进程。而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也接近普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今年上半年表示,“具有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市场份额已超过20%。”2021年12月10日,是自动驾驶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德国监管机构已正式发布L3条件下的自动驾驶。在商用车和运营车领域,尤其是零售、Robotaxi、矿车、机场、物流等特定场景,L4级自动驾驶汽车或无人车已经在码头、机场、分级等特定场所部署开放的道路。2021年进入了自动驾驶正式合法化的临界点。2021年3月24日,中国公安部发布了的公示意见,明确道路试验、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道路通行、违法事故等。责任分担的相关要求。法规赋予自动驾驶系统和道路测试以法律地位,为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创造了法律环境。自动驾驶违法事故责任即将纳入《道路交通安全法》,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治理模式。其中,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自动驾驶车辆应当在封闭道路和场地进行路试,领取临时驾驶证,按照规定在指定时间、区域、路线进行路试。经检验合格的,方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生产、进口和销售。这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扫清了道路。当然,在法律法规层面,世界各国并没有对自动驾驶事故的责任划分做出完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也没有解决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现阶段,道路测试和示范过程中发生的交通违法和事故,应按照现行法律进行处理。但鉴于德国有条件放开L3级别的自动驾驶,主机厂将在自动驾驶状态下承担法律责任。消费者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理解自动驾驶所描绘的“零伤亡”愿景。自动驾驶早期的宣传描述了人类“零伤亡”的愿景,这多少让大众产生了误解。近年来发生的自动驾驶相关事故,一方面与公众对ADAS功能和完全自动驾驶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期望过高。人们接受自动驾驶,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一台会出错的机器。在这个概念下,人类设定了主机厂或智能驾驶系统的责任,并有相应的补偿标准。中国相应地区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设置了500万元人民币(746,000美元)的强制性交通事故责任保险。对于需要载人演示应用的试验,必须为旅客购买座位险、人身意外险等必要的商业保险。商业保险为普通公共道路上的自动驾驶汽车制定了安全标准,这意味着人机事故的责任在经济上得到了界定。承认机器会犯错,承认即使是未来的L5级自动驾驶也未必能保证100%零伤亡,这是人类与自动驾驶汽车相处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人类最终会发现乘坐机器出行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因此,“零伤亡”永远是自动驾驶追求的最高目标,但不会100%实现。去年底,德国发起了开放L3级自动驾驶治理模式的竞赛,梅赛德斯-奔驰成为全球首家量产自动驾驶汽车的受法律保护的主机厂。现在,迈出了这一步,流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当前,自动驾驶在技术、测试、制造、法律法规等方面都进入了关键的成熟期。以中、美、欧、日、韩为代表的汽车大国竞相抢占行业制高点。它们也在相互促进,形成一种特殊的、可互操作的自动驾驶社会治理模式。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各国技术竞争的主赛道。围绕智能汽车的国际治理模式也在竞赛中形成。对于客户来说,最好是所有国家的自动驾驶汽车都遵循相同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