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一直被称为“生活在未来”的公司。他们投资领域广泛,产品种类繁多。在刚刚结束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该公司发布了全新的AndroidM,推出了移动支付解决方案AndroidPay、物联网底层操作系统Brillo,以及升级版的虚拟现实设备谷歌纸板。能把这些产品的字都写出来,实属不易。更难理解谷歌的投资逻辑。得头晕了虽然在高层的思维中,这些分散的投资必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谷歌在推出安卓地图等优质产品的同时,也推出了不少垃圾产品。与之相对应的,老对手苹果则显得更为保守。在乔布斯时代,他们立志打造优质产品。耐克在建议方面直言不讳:耐克制造了一些世界上最好的产品,那些你渴望得到的产品,但他们也制造了很多废话,扔掉废话,专注于成功的好东西.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苹果每年只推出1~2款手机,却攫取了整个行业70%以上的利润。他们不屑领跑市场份额,但在iPhone6/Plus推出后自然登顶;iOS系统稳定封闭,总能诱使用户升级,尽管新版系统经常把iPhone4以下的手机变成石头;此外,苹果在收购方面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库克更喜欢那些刚刚起步的科技公司,而不是花125亿美元收购一家走下坡路的大公司。至于ApplePay和车载系统,虽然不是苹果的杰作,但已经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再加上他们拥有庞大的硬件基础、高端用户群体,以及重量级的合作伙伴,苹果产品的成功更像是必然的事情。在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高管宣称要在智能的各个领域向苹果发起挑战,从他们推出的产品来看,他们瞄准的正是苹果打算开发的市场。也许,这是外界唯一能读懂的。了解谷歌的投资逻辑。只是相比较而言,除了广告和地图业务,谷歌在手机硬件、操作系统、支付、智能家居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拳击KO呢?谷歌联盟,队友像猪?在所有的比赛中,笔者认为硬件的比赛是最有美感的。事实上,圣战论也来源于乔布斯对硬件的描述。遗憾的是,随着苹果推出大屏手机,硬件圣战即将落下帷幕。谷歌唯一的机会就是取悦那些非洲、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用户。那里的人仍然不愿意购买苹果产品,但问题是他们迟早会意识到“优秀硬件”的魅力!近两年,安卓系统一直以85%的市场份额而自豪,但坦率地说,谷歌在操作系统上的成功更多是源于商业模式的创新。Android大大降低了手机制造的门槛。如果没有它,全球手机厂商不超过5家。正是这种巨大的优势,让安卓手机疯狂生长,像大跃进一样慷慨激昂。谷歌因此成为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唯一的第二个竞争对手,但开源之路并不平坦。我们合作的厂商都有自己的鬼魂。同样是安卓手机,华为的Ascend和HTC的one系列,给人的感觉就是王宝强和钟汉良。差距真的很大,更让谷歌头疼的是,数十家合作伙伴的硬件战力组合依然不是苹果的对手,尤其是iPhone6和Plus推出后,三星彻底退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Galaxy转向阵营都投奔了iOS阵营,火腿肠、大米、花椒等杂牌部队就更不用说了。谷歌和苹果之间的硬件圣战还会继续,但不会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大体的发展逻辑是:谷歌先用更便宜的硬件开拓新市场,做好智能领域的习惯培养和技能普及等工作,当消费者有更高追求时,苹果伺机进入,主宰世界。在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硬件和外观将不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就像没人在乎PC是方的还是圆的一样,手机估计最终也就是个砖头似的东西,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它的性能。它是干什么用的?软件竞争,唯付费是必争之地?在硬件领域,谷歌很难打败苹果。这不是他们最擅长的。谷歌虽然也有重金属大厂,但毕竟靠的是搜索、地图、广告。他们仍然是一家轻量级公司。善于收集数据,寻求软件和服务的突破。事实上,今年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甚至有网友调侃说谷歌是在拍苹果的屁股,因为他们刚刚推出的产品和苹果去年做的几乎一模一样,这条产品线带来的美学,无疑恰恰引发了新一轮的软件圣战。在所有的软件服务竞争中,笔者最看好“支付”领域的竞争。毕竟这个市场是智能领域最具潜力的市场,没有之一。现在,Apple的ApplePay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已有110万张信用卡绑定ApplePay,80万用户已开始在零售店使用苹果的支付服务。相比之下,谷歌的优势在于市场占有率高,目前他们每天激活的设备还是高于iOS的(以后不知道),他们还有机会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而且为这样的事情买单,一旦他们选择了谷歌和苹果的服务,就很难被取代。这是由支付市场的特点决定的。毕竟没有人愿意天天弄丢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而且谷歌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总能找到更便宜的匹配硬件,甚至是免费的硬件,这些都有利于安卓支付的发展。此外,谷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也将成为保证其用户体验的法宝之一。除了支付市场,谷歌的人誓要在车载系统、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方面向苹果发起进攻。其实,这些看似生机勃勃,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些服务需要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配合。在物质财富大跃进之前,这只是有钱人的游戏。也就是说,这些看似轰轰烈烈的项目,在短期内只能属于少数人,无法达到圣战的规模。谁更善于造福人类?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普通大众和市场中的小众,其实是因为我发自内心的希望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大型跨国公司的CEO们能够多思考造福人类的问题。赚够钱后这件事。事实上,科技界总有一些人、一些公司、一些组织为了人类的幸福而放弃自己的利益。我们喜欢用“伟大”来形容他们。像牛顿、爱因斯坦、诺贝尔这样的老科学家无需赘述,他们的科技成果大大加速了整个人类进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欲望、利益、名利和舆论飘荡在空中,纵横交错地顶着金字塔的顶端,站在上面的人再也无法保持冷静。完成学业后,他捐出了自己的财产。消息一出,有渣男嘲讽他的“老婆”不能生孩子,只能把钱捐出去……这种嘈杂的舆论环境,让今天的企业家不可能是清白的。事实上,他们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会被公众拿走,被解读、被嘲笑、被讽刺、被嘲笑,被被肆意歪曲。能够应对这些压力的企业,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公司,谷歌和苹果就是这样的公司。前者的搜索让信息成为底层民众可以获得的真正财富。他们推出的安卓系统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价格,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手机;很显然,苹果还没有做出一些底层民众可以购买的产品,但他们肯定有这个实力,毕竟他们的现金快发霉了,但他们不得不选择一种更保守、更稳妥的方式。在未来的圣战中,两家公司都将奔向下一个十亿用户,希望他们能继续打造好用又便宜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