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曾经的国产手机巨头华为受复杂因素影响出货量暴跌,同时时间放弃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头把交椅。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份额,其他智能手机厂商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扩充战机。不过从年底的表现来看,华为离谱的表现让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有机可乘。自iPhone13系列手机发布以来,多次登上中国市场销量桂冠。与此同时,iPhone12系列老机型也凭借价格优势,在618、双11等传统促销季以“乘风破浪”之势席卷市场,让各路“安卓旗舰”大放异彩。无法招架。(2021年11月3日数据)2021年初,基于一季度vivo、小米、OPPO均是中国手机市场月度冠军的事实,我们给出了“中国手机市场将迎来一个轮番上阵的时代”。”这样的结论,但显然目前的形势已经变成了“苹果胜出,一枝独秀”。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回到多年前“打老大”的局面,中国手机厂商将如何出招?面对“大佬”苹果?小雷大胆预测2022年不是关键决战之年2021年总体来看,竞争格局与2021年下半年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与此同时,2022年是关键的一年,单项技术在这一年将完成从“探索”到“成熟”的过程。总而言之,2022年是中国手机厂商积蓄力量的一年,“芯片大战”将进入中场休息阶段虽然2021年的年度主题之一是“芯荒”,但实际上,手机行业芯片大战的硝烟从年初一直燃烧到年末。2021年,小米率先发布最新芯片C1,主打图像算法增强;同样,vivo于秋季亮相的自研芯片V1主打图像算法增强。在年底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自研芯片“MarianaX”正式亮相,其主要功能依然是增强主图像算法。短短一年时间,国产手机前三名同时宣布或发布自研芯片。其中,小米和vivo更是一公布就落地,效率不低。在小雷看来,国内头部厂商争相在2021年推出自研芯片,除了研发进度等巧合因素外,更多是针对高端市场缺乏标杆机型。“芯片”的标签助推了它,冲击高端。遗憾的是,从数据来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自研芯片的“Buff”有效果,但不明显。根据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数据,2021年Q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分别为vivo、OPPO、荣耀、小米和苹果,它们之间的差距并不算太大;2021年Q4中国市场数据尚未出炉,但Canalys公布的全球数据指出,苹果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品牌,主要得益于iPhone13系列在中国市场的热销.(2021年Q3中国市场数据)通过研究市场数据不难发现,无论是Q3还是Q4,国产手机品牌的排名似乎都没有受到自研芯片的影响。大多数消费者基于惯性思维选择手机。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还没有推出自研芯片的OPPO能够排名第二,荣耀排名第三,双双超越小米;无法解释苹果为何能在Q4发威,让iPhone直接成为全球销量冠军。(2021年Q4全球市场数据)小雷认为,自研芯片未能明显助推手机厂商冲击高端的原因也非常明显:附加值不足,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小米、vivo和OPPO这三大厂商推出的自研芯片都集中在影像层面,在宣传上的科技含量也不如华为的海思麒麟SoC。大家都知道,一颗小小的ISP级芯片,在技术含量上怎么能比得上手机的大脑SoC呢?另一方面,虽然宣传中的自研影像芯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手机的影像能力,但如今产业链已经大幅升级,硬件水平极高。在提升的情况下,常规旗舰手机的影像能力下限已经很高了。在绝大多数消费者看来,自研芯片带来的画质或体验提升可能并不明显。不难看出,各大厂商推出的自研成像芯片都是应运而生,但明眼人都知道是权宜之计。如果有能力直接推出商用自研SoC,又怎么会满足于小型ISP级别的芯片呢?当自研芯片没有想象中那么抢眼,手机厂商又将如何调整?小雷认为他们在2022年,2019年更加低调,甚至没有发布任何新的自研芯片,默默“憋大招”。其实这也是芯片开发周期的原因。国内龙头厂商虽然有能力推出自研芯片,但在研发实力上自然不是传统芯片巨头的对手。要求他们保持“每年更新一次”的节奏来推出芯片,显然是不现实的。综合各种情况,小雷估计2022年行业内自研芯片的积极性将大大降低,可能会有一些进展和消息披露,但不一定会有新产品逐步更新.但与此同时,手机厂商在芯片研发上的投入不会减少,甚至还会继续增加。虽然2022年不太可能是各大厂商芯片大战的决战之日,但也算是一个关键的备战阶段。兵强马壮,时机成熟,国产手机之间的芯片大战就会爆发。研发芯片的厂商,恐怕真的要落后了。没有“新技术”,但有“新价格”。从2021年的情况来看,行业似乎已经彻底进入了创新瓶颈,根本没有令人兴奋的创新技术。肖雷回忆说,2021年几乎没有什么功能可以称为“新来的”。无论是热议的折叠屏,还是屏下摄像头,都是已经出现的技术,但在2021年又要“变新”了。只是比较成熟。并且在2022年,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智能手机上的“新鲜感”主要来自折叠屏、屏下摄像头等“老家伙”。估计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很难看到手机的设计或外形。能有什么新的突破?另一方面,产业链成熟后,成本必然进一步下降。无论是折叠屏手机还是屏下摄像头机,都会更多的遇见我们,价格也会下降。从折叠屏手机这几年的情况来看,终端价格一直在下降,而屏幕、铰链等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却在上升。以前不久发布的三款新折叠屏手机OPPOFindN、华为P50Pocket和荣耀MagicV为例。这三款产品的起售价均在万元以内,同样配备了水滴形铰链和UTG玻璃。让折叠屏产品再往下走,已经接近主流高端旗舰手机的定价区间。网传消息,2022年折叠屏手机供应链成本将持续下降,未来OPPO推出的竖屏折叠手机售价有望逼近常规旗舰手机5000元价位.自此,折叠屏手机的降价算是彻底了。至于另一项“尖端技术”屏下摄像头,总体来说,有些不利:虽然目前已有小米MIX4等旗舰手机,中兴AXON30等中端手机等产品已经使用上位显示摄像头技术,但在数量和市场份额上看表现都比较一般。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困境主要有两点。首先,“纱窗效应”明显好转,但仍无法消除。目前采用上屏下摄技术的手机在自拍方面明显不如常规产品。两者之中,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其次,屏下摄像头技术目前只能在1080P屏幕上使用,在2K甚至4K分辨率屏幕上效果明显下降,而且有还没有商业计划。综上所述,对于屏下摄像头这一高端技术来说,最好的载体就是低端手机,因为购买这些手机的消费者不会对高分辨率屏幕执着追求,其次,他们会拥有自拍效果低。不出所料,成像效果不会太挑剔。总而言之,折叠屏和屏下摄像头两大技术在2022年依然大放异彩,而且随着终端价格的降低和产品线的完善,产品普及势必会加速。但遗憾的是,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我们似乎很难在2022年看到太多新鲜事物。如果硬要坚持,我们能否期待一款“药丸”式挖孔iPhone?”惊讶之至于第三种趋势,早前网上也有一些讨论。有网友发现,与2021年初智能手机的疯狂堆叠和“卷入”相比,2022年初发布的一系列旗舰手机显得有些平庸。在配置方面的提升,为什么这么说呢,结合小米12、一加10Pro等一些新旗舰的最新发布,目前来看,几乎只有新旗舰的SoC是继供应链的脚步,但屏幕、摄像头等其他周边配置几乎可以说是原地踏步,整体提升远不及前几年。事实上,无论是行业还是消费者已经注意到这个迹象,一些文章平台上频繁出现“2022年智能手机配置会更差”或类似的话题。肖雷认为,智能手机在硬件层面的进步可能已经到来结束。即便2022年全年各大品牌都在手机硬件上“挤牙膏”,小雷也丝毫不感到意外。虽然在手机硬件上挤牙膏是无奈之举,但这一现象背后的市场变化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对于那些注重硬件性价比的厂商来说,未来会怎样?在手机硬件方面更难获得差异化优势。手机厂商如何打动消费者?或许,智能手机市场的一些既定逻辑也可能在2022年被颠覆。小雷认为,在硬件水平普遍提升不明显的当下,手机厂商主动或被动转向探索“品牌溢价”是必然的”。积累了一定品牌溢价的厂商,自然会占据优势。在市场上,苹果自然是市场上品牌溢价最明显、最具号召力的手机厂商。另一方面,虽然iPhone在性能上更早进入了“挤牙膏”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核心性能在市场上的表现。在行业中仍具有绝对优势。国产厂商方面,第一阵营的华为、OPPO、vivo品牌溢价优势也很明显。小米虽然实力比较弱,但还是领先二线厂商不少。显然更不利。也就是说,在新的一年里,处于中游的厂商很难看到翻盘的希望。realme、iQOO等厂商当然可以凭借母团的力量不断积蓄力量,上演“黑马”逆袭。并不是所有的小制造商都有这样的支持者在背后。如此看来,之前关于收购黑鲨、魅族等厂商的传闻似乎也变得合情合理了。在这样的趋势下,退而求其次或许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