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来势汹汹。如何顺应这一大趋势,在其中寻找新的机遇和突破口,各行各业都在尝试和给出自己的答案。被动转型总是困难重重,尤其是在起步阶段,传统媒体就是一个典型。大部分想用原生应用完成向移动互联网媒体过渡的人都跌跌撞撞。面对原生应用的深水区,不少媒体不再执着,纷纷尝试换种方式。尤其是这一次,HTML5让他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以《金融时报》为例,在苹果修改新的下载共享计划时,由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金融时报》(金融时报)的iOSApp最终被中国大陆以外的AppStore下架。《金融时报》随后转向WebApp,彻底摆脱了该领域在推广和应用内支付中遇到的困难。上线不到半年,《金融时报》的WebApp用户已突破百万。就在一周前,《金融时报》推出了基于最新HTML5技术的新版WebApp。使用HTML5的WebApp无需安装,不同平台的浏览器可以获得统一的体验,还可以呈现多媒体内容。所以国内四大门户网站和《金融时报》都已经将手机版网站转成HTML5。国内浏览器厂商也在提供更多的HTML5特性支持。那么,HTML5真的能拯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吗?针对这个问题,上周五我们通过微信收集了大家的意见,调查了大家平时在移动端看新闻的方式。看看大家怎么说。总的来说,大家比较认同HTML5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拯救传统媒体的观点。在我们收到的747条有效非废话微信回复中,有540位读者认为HTML5可以拯救传统媒体,占有效回复的72%。还有207位读者认为HTML5不是传统媒体突破的关键,占有效答案的28%。分解一下,在认为HTML5可以拯救传统媒体的540位读者中,很遗憾的是,有261位读者只是表达了态度,并没有回答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即他们喜欢用什么方式在互联网上观看?移动端?新闻,但还是感谢他们的参与。剩下的279位读者各自给出了在移动端看新闻的选择。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大家对于新闻阅读方式的选择是如此均衡(支持多选)。111位读者选择了官方客户端,占比19%;108位读者选择了订阅客户端,占比18%;105位读者选择浏览器阅读新闻,占比18%。三种方式齐头并进,说明用户选择更加均衡,市场更加丰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当前的手机新闻市场有点过于“和谐”,缺乏强大的明星产品或明星技术的刺激和推动,市场再布局的空间还有待开发。那么,HTML5会是未来的明星技术吗?至少这540位读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或许他们也感受到了市场过于“和谐”的问题。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如前所述,207读者并不认为HTML5技术是传统媒体的救世主。也很遗憾69位读者没有回答第二个问题,在这里还是表示一下感谢。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138名读者中,新闻阅读方式的选择并不像以前那么“和谐”,不同方式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像Zaker这样的订阅客户端大家用的最多,有81人选择,占比38%;其次是官方客户端,有42位读者选择,占20%;而浏览器只有21位读者选择,只占10%。我们发现,在那些认为HTML5不能拯救传统媒体的读者中,包括没有回答第二个问题的读者中,有近40%的人使用订阅客户端阅读新闻。在问题中选择“否”。目前HTML5的应用方向主要是各大媒体开发自己的WebApps,使用订阅客户端的人往往不热衷于单一来源的新闻阅读方式。这包括媒体的官方WebApps。我不认为HTML5可以拯救传统媒体。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其实大家说的都是对的,因为现在就HTML5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下一个准确的定论还为时过早。当然,在此之前我们可以有各种猜测。但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可以”。为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需要”二字。传统媒体需要原生应用之外的新选择,用户需要可以彻底征服他们的优质新闻体验。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也需要HTML5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