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Play这次真的要入华了吗?》前几天,一个谷歌应用开发者在一个论坛上发了这样一个问题。近两三年,国内Android开发者圈子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询问,他们非常关注“GooglePlay进入中国”的任何消息。在所有的传言中,GooglePlay的“定制版”从去年开始就有了各种版本的解读。当时,GooglePlay产品经理ElliePowers在GoogleBlackboard上写道,中国的加入是GooglePlay持续改进的一部分。海外媒体还报道称,中兴、华为等中国手机厂商已成为谷歌的重要合作伙伴。但几个月过去了,这个消息仍然只是谣言。“这次好像是真的。”前述谷歌开发者告诉腾讯科技,“谷歌将于9月24日在中国召开发布会,一位手机厂商负责人透露,谷歌几个月前就曾与他们沟通过合作事宜。”腾讯科技了解到,9月24日,谷歌确实举办了一场名为“ThinkMobilewithGoogle”的活动。不过,根据腾讯科技获得的一份信息显示,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谷歌的广告产品相关,并不是GooglePlay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发布会。“应用商店将是谷歌重返中国大陆市场的第一步。”上海谷歌开发者社区组织者冯飞告诉腾讯科技,在她看来,谷歌进入中国是必然趋势。近两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迅速,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这样的市场规模谷歌很难忽视,尤其是在Android占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绝大部分的情况下,谷歌很难从中获利。此前有消息称,谷歌近期一直在大力游说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让他们在手机中加入谷歌应用商店的链接,并愿意为此提供每部手机约1美元的补贴。针对国内市场的新一代MOTO360智能手表,谷歌在国内推出了AndroidWear定制版。例如,搜狗地图取代了谷歌地图,魔门问取代了GoogleNow。像谷歌地图这样的东西目前在中国还不可用,但谷歌已经找到了替代品。谷歌尚未就GooglePlay是否会在近期进入中国市场发表评论。零起点:GooglePlay的吸引力有限。看来,一系列相关事件就像是谷歌加速回归中国大陆市场的前奏。不过,多数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如果GooglePlay在中国大陆上线,对市场影响不大。如果在两三年前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会比现在的市场环境要好。一位第三方应用商店的负责人表示,现阶段,谷歌对其他从业者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竞争对手。从谷歌自身来看,近两年GooglePlay的发展主要以商业化为主,产品本身的迭代在功能上并没有太大变化。虽然中国大陆市场会是一个扩大收入的机会,但中国市场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在如何引导用户找到想要的应用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优化,而谷歌在这方面未必更有吸引力的功能。.其次,对于是否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谷歌一直犹豫不决,具体策略也不清楚。有业内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由于相关负责人变动频繁,“为什么要进入中国,有什么优势”不是很清楚。最典型的问题之一就是应用付费的解决方案。习惯了免费安卓应用的中国用户能否接受付费,谷歌自家的支付系统能否进入中国市场,都将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面对中国大陆市场,谷歌还需要吸引用户、获取流量,目前几乎等同于零起点。当然,对于很多开发者来说,评价一个应用商店是否值得投入资源,主要还是看数量和规则。“多一个市场就多出一个安装包,成本不高,开发商肯定会上传一个安装包。”一位开发者告诉腾讯科技,“如果GooglePlay体量足够大,竞争规则足够公平,会吸引更多开发者认真对待。”不可接受的条件:已确定市场结构与海外市场的GooglePlay完全不同。在谷歌缺席的中国大陆市场,安卓应用分发渠道一直是巨头们的必争之地。近年来,智能手机增速放缓,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大玩家纷纷完成跑马圈地。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互联网巨头的主导地位已经形成。根据第三方分析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腾讯应用商店、百度手机助手和360手机助手已经锁定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为手机应用商店所占据小米等厂商与规模较小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和分发平台分道扬镳。“受手机厂商崛起的影响,2015年,360、百度等第三方应用的分发份额将同比下降20%以上。”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日前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与第三方应用商店相比,手机厂商可以深度整合自己的产品和系统。在谷歌难以影响的中国大陆市场,厂商对开源Android的商业需求难以实现。换句话说,中国厂商可以将应用程序和系统进行深度整合,从而提供诸如“二次安装”等功能,减少用户的安装过程。此外,游戏厂商和其他对硬件有特殊需求的开发商也希望与手机厂商合作。一方面,它可以保存它对模型的适配,以便更早地推出;另一方面,它可以覆盖更广泛的潜在用户。手机制造商已经解决了用户与应用商店本身的分离感。谷歌的游戏仍然基于操作系统来推动其产品组合向前发展。除非谷歌以相关协议要求,否则已经推出自己优化操作系统的中国手机厂商很难大力推广原生Android。寻找多种生存之道“对于谷歌来说,与中国同行的竞争,不是用户规模上的较量,更多的是模式上的竞争,关键在于谷歌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新玩法。“PP助理总经理张博告诉腾讯科技。事实上,用户在下载“微信”等常用应用时,已经不在意获取这些应用的渠道。这时候,手机厂商就有了优势。豌豆荚CEO王俊宇表示,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发生转变,没有商业价值的下载会被竞争对手抢走,但帮助用户找到不那么热门的应用将是一个新的机会。对于无法把握移动终端入口的应用商店来说,难免会与手机厂商展开肉搏,而前者的优势在于更了解用户的需求。“开发者需要我们的流量,所以我们才有机会一起合作。”某应用商店负责人说。“商业行为会让双方很快找到合适的双赢合作方式。”2014年,豆荚成为深圳团队,专门服务于手机厂商。该团队帮助后者建立应用商店,为其提供技术和内容来源。通常有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为手机厂商提供数据和搜索服务,用户在后者的应用商店搜索关键词时,访问豌豆荚的服务器。这种合作的典型案例是魅族;一种是将整个客户端封装起来,打上手机厂商的品牌,后期的运营由手机厂商来完成。对于谷歌来说,很难在中国大陆市场提供这样的本地化服务。上述应用商店负责人甚至认为,GooglePlay作为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甚至会加剧中国手机厂商与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合作。他告诉腾讯科技,手机厂商已经开始与他们洽谈合作。不过,该负责人表示,如果谷歌以合作伙伴的心态与本地服务商一起进入市场,或许还是有机会的。在面向中国大陆市场推出的MOTO3602代智能手表上,放弃了语音搜索、地图等核心业务,应用商店也交给了联想。这可能是谷歌在中国吸取的第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