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云:全力“东算西算”,积极布局全国算力网络部署,东算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农业需要水利,工业需要电力,发展数字经济需要算力。“打通算力”云网融合巩固跨区域互联互通“东数据西计算”的核心是将我国东部地区产生的数据采集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和计算处理,从而实现东西协同,跨区域数据流动和交换,数据实时计算。对于IT基础设施供应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不仅需要每个企业建设自己庞大的数据中心,还需要将基础网络、云平台、算力、数据和应用整合到TOP层级。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中国计算资源每投入1元,可带来3至4元的经济效益,数据中心的投资带来较高的经济外部性和利润溢出效应。计算能力作为数据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正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焦点。但计算能力需要被激活并与数据连接才能发挥价值。中国电信作为算力基础设施和骨干传输网的建设者,将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优化中国电信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下一步,中国电信将进一步加快8个枢纽节点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征地建设工作比例将达到85%。数据在云之间铺平了道路。让算力灵动起来,为“数”插上翅膀。如果要建立云间高速传输的优势,数据应该如何流动?就像我们习惯开车通过大数据分析后通过导航获取最佳路径一样,如何配合云端和网络,才能让数据找到最佳路径到达最匹配的算力中心,实现成本,计算能力和延迟。最好的?这将考验算力的调度能力。在“东方数字到西方计算”项目中,跨区域的数据交互和特定场景下的边缘计算应用对算力协同和智能调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中国电信旗下的云计算品牌,天翼云自主研发了算力分发平台,让算力即用即用。天翼云基于全网算力资源,结合自研算力调度引擎和算力资源管理平台两大核心平台,提供资源管理、算力计量和算力分配能力,实现计算算力调度和数据流量可控,从而实现全网算力灵活的自定义调度能力,实现算力处处调度。经过10年的发展,天翼云已进入4.0阶段,强化了分布式云基础设施,构建了具有云网融合优势的云网操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统一管理、调度、运维所有算力节点。近年来,天翼云逐步拓展服务区域边界,向西部地区拓展。早在2020年就完成了“2+4+31+X”资源池布局,与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选址、业务定位、核心集群高度一致随着城市数据中心的分类。其中,2+4是指内蒙、贵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晋渝四大区域中心建设中心云,满足大-规模化、集群化、低成本的计算能力;31在31省重点城市布局区域云;X是按照一城一池的标准,推动边缘云覆盖300多个地市,提供敏捷算力,承载近场接入、超低时延、数据本地化的需求算力覆盖千城万池。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园区通过对分布式云的统一管理,经历了异构多核云间的资源管理、感知-注册-建模-算力测算,再到上层策略编排实现算力。天翼云基于容量、网络和成本的综合评估,基于性能和服务体验的双重平衡,实现云间的最优调度。这种“2+4+31+X”资源池之间的智能调度,为未来进一步实现“东算西算”八大算力中枢,以及算力调度提供了先行验证。不同区域集群之间的模式。实践探索。对今后项目中遇到的难点和卡点,提前核实解决,力争为“东数西数”项目“插上翅膀”。“跑起来省钱”低碳算力助力东西方绿色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碳减排工作,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东算西算”可以引导算力需求由东向西有序转移,促进国内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供需优化、互联互通,有利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平衡计算能力水平,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要求,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发展。由于我国东部地区能源消耗高、用电成本高、能源供应不足,而西部地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这种不平衡正在导致东西部与西部地区的合作。西部更多领域,如数据中心等东部高耗能产业可以向西部迁移,利用西部的能源优势支撑东部的算力需求。西部地区可以在提升产业发展的同时,整合碳汇资源发展绿色经济。整体来看,这是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前提下,对接东西方算力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推进我国绿色低碳经济。面对这一全国布局的创新机遇,天翼云抓住数字化机遇,打造东西方计算基地。据悉,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按照世界一流的第四代绿色大数据园区建设标准建设。2016年至2020年期间,贵州信息园整体用电量5年翻3倍,空调用电量下降26%。同时,云计算贵州信息园2020年最优PUE值达到1.18,远低于国家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要求的1.5。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目前拥有天翼云资源和绿色集约开发能力,助力“东数据西计算”工程建设。下一步将加快八大枢纽节点的征地建设工作,联动上下游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算力一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