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上周,戴尔宣布其在中国销售的电脑中有42%预装了“麒麟”,这是一款由中国设计的操作系统,重点抢夺Windows在中国97.2%的市场份额。据美国彭博社网站9月21日报道,这对过去15年来一直寻求挑战Windows但未获成功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销售变化——好消息。然而,这也提醒人们,技术发展的速度仍然超过了北京控制它的努力。报告称,中国政府急于开发本土操作系统,是因为担心微软和其他软件制造商在其产品中植入安全漏洞,美国政府可能会利用这些漏洞。爱德华·斯诺登的爆料自然加剧了这种疑虑。中国政府自2001年以来一直为这项工作提供补贴。戴尔控制着中国个人电脑(PC)市场约11%的份额,主要向这些大型机构销售产品。同时,政府希望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能够作为创新平台,带动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然而,北京在操作系统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效甚微。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2014年中国制造的操作系统市场总额只有区区5100万美元,2017年可能会增加到6800万美元。后来成为“麒麟”项目的项目是在国防大学启动的该技术在2004年和最近才显示出可喜的发展前景,报告称。与其他国产操作系统一样,其技术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成功的麒麟”直到去年年底才能运行腾讯QQ,该程序只能在Windows和MacOS上运行良好。“中标麒麟”的坎坷经历,说明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专为中国受众设计的软件,势必更容易出现操作错误,能够支持的程序更少。更重要的是,虽然政府机构可能仍然依赖台式机,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已不再使用它们。截至2014年,中国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已经超过使用电脑上网的人数。而且,随着国产移动应用的激增,差距正在扩大。事实上,在政府已经投入资源开发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同时,中国的私营公司正在为快速增长的移动计算领域生产一些世界上最具创新性和最受欢迎的软件。尤其是腾讯微信。报道称,“麒麟中标”不属于此次大跃进。事实上,如果政府最关心的是安全性,那么支持一个粗糙但安全的操作系统是有意义的——尽管该技术并没有从微软那里抢走太多市场份额。但如果中国想成为一个创新中心,就没有必要将政府资源浪费在无法在全球竞争的技术上。政府不妨采取措施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首先是更好地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法。从长远来看,这更有可能使中国更强大、更安全。(编译/何金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