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移动端纯文本阅读体验研究方法分享

时间:2023-03-21 17:02:21 科技观察

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阅读接触率为58.1%,数字阅读比例超过传统阅读阅读到目前为止。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新兴媒体中,手机阅读处于领先地位,平均每天花在手机上的阅读时间为33.82分钟[1]。为了给手Q公众号用户提供更好的文章阅读体验,我们对纯文本的文章阅读体验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分享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过程。第一部分主要从影响移动阅读性能的指标体系入手,介绍本研究背景下如何确定评价指标。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未来的研究展望。1体验评价指标的确定1.1移动阅读及其组成部分移动阅读是指所有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的阅读行为,包括通过浏览器浏览网页、书店客户端、新闻客户端、资讯客户端、杂志客户端、微博、公众号文章等阅读渠道,浏览小说、报纸、书籍、杂志、动漫、文学等内容的阅读行为。从移动阅读的构成来看,主要有移动阅读用户(主体)、电子书(由内容和移动载体组成的客体)、行为(用户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三大要素,如图下图。1.2影响移动阅读性能的指标影响移动阅读性能的指标研究较多。相关指标可分为学科评价、数字内容、硬件性能、软件功能四大类(详见下表)。1.3纯文本文章阅读体验评价指标本研究旨在为公众号用户提供更好的文章阅读体验,结合产品现状,在评价指标上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数字内容”是开放的,未来将通过运营推荐进行优化,不在本次研究范围内;“硬件性能”一般取决于用户自身移动终端和手机QQ版操作的影响。相对复杂,所以现阶段的研究只关注显示舒适度,通过主流屏幕测试结果适配不同屏幕;“软件功能”目前还不完善,以后会根据文章的价值定位进行差异化,所以现在Phase研究主要集中在排版设计上,即字体、字号等因素的影响,以及阅读时的行间距。在确定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优化纯文本文章的阅读体验以及对应的二级指标(表中“*”)后,我们结合产品特性对指标进行细化。布局设计的显示舒适度通常可以从视觉性能(即可用性)和视觉主观偏好(即审美)两个角度进行评价。根据以往的研究,两者存在显着相关性,主观偏好得分越高的人往往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这一点也可以从影响视觉表现的元素与设计元素的相关性上得到验证。在一定文章长度内,不同版面设计对视觉表现的影响相对有限(当用户保持高度专注时,任务完成的准确度和时间不会有太大差异),但可以通过视觉疲劳来表现。出来(也是用户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体现)。在对视觉疲劳的研究中,主要结论如下:A.文字与背景的亮度对比。当白色背景遇到黑色文字时,文字的反光度提高,因此容易被注意和理解,但色差较大,长时间注视会产生疲劳,注视时间相对较短。用户更喜欢正极性(浅色背景上的深色文本),但实际上对负极性(深色背景上的浅色文本)不那么疲劳。B.文字的最小可接受视角通常由字体大小和阅读距离决定。实验室测量方法如下图所示。在电子书阅读测试中,对于接近正方形(即字高等于字宽)的汉字,可接受的最小观看距离一般在30cm以上,合适的观看距离为50cm。青年组(20-35岁)“字高”至少4.8mm(24pt),中年组(36-50岁)至少5.14mm(25pt)。当近似正方形汉字的字高为4.85mm、行距为3mm时,0.61mm或1.21mm的字距性能较好,不会增加视觉疲劳[2]。综上所述,在确定字体的情况下,字体颜色、背景、字体大小、字符间距、行间距是影响视觉表现的主要因素。此外,屏幕亮度、屏幕尺寸、屏幕分辨率、环境光、阅读观看距离、用户年龄、文字长度、阅读目的等都会对用户的阅读体验产生影响,我们将在研究中加以控制。视觉主观偏好可以通过三个指标综合评价:清晰度、美感和视觉舒适度。2研究方法与展望2.1研究范式本研究主要分两部分进行,最后一部分为主观调试,如下图所示,请在电脑上调整与研究相关的参数值,目测参数对应的效果会同步显示在手机上,用户需要调整自己的最佳视觉体验。(本工具是在前端张老师的帮助下开发的,参数范围综合了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竞品阅读产品的分析结果。)第二部分是校对测试。请用户在校对区查找错别字(每篇约500*2字,共15个错别字),记录完成时间和正确率(绩效衡量指标),并进行偏好评价和疲劳反馈(10分规模)。2.2变量控制本研究采用2*2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阅读视距(1级:习惯视距,2级:合适视距-50cm)和手机型号(1级:iPhone6,level2:iPhone6plus),每次测试都通过ABBA平衡顺序效果,每完成一个测试,给出主观反馈,休息5分钟再进行下一次测试。使用均匀的环境光和iPhone的自适应屏幕亮度,用户年龄在14-35岁之间,每篇文章的长度和错别字的分布比较均衡。要求用户在校对测试中保持固定的观看距离,尽快发现并写在纸上的许多错别字。2.3总结与研究展望本研究在设计者选择的几种字体下,测量用户主观偏好的阅读体验的视觉表现,以确定字体颜色、背景、字体大小、字间距等设计元素的质量,和行间距。参数值。回顾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手机阅读的用户观看距离比电子书阅读的观看距离更近。平均观看距离为30cm,近一半用户的观看距离在10-30cm之间。屏幕尺寸、观看距离和年龄对字体大小、行间距、背景和字体颜色等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字体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兰亭文字36-38pt,汉仪文字34-36pt),不同的字体在不同的观看距离、细节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参数看后续视觉同学的分享文章。字体服务于文本阅读。无论是阅读设计选择字体的设计者,还是因文字阅读而反复看字体的读者,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逐渐形成自己对字体和文字排版的评价标准。因此,我们通常认为人群的一般视觉认知心理与专业设计师通过长期工作经验获得的综合评价能力存在差异。例如,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偏好。是的,美学和可用性之间分配的权重是不同的。在使用字体时,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字体,设置相应的字体大小、字符间距、行距、字体颜色等,以满足成本要求,以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这过程将涉及美学和可用性之间的平衡。当字体使用场景复杂,你面对的用户千差万别时,这种平衡尤为重要。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有两个方向:1.从字体研究出发,获取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一般视觉认知心理;2、从移动端阅读性能出发,对指标体系的其他方面进行评估和优化。参考文献[1]数字阅读:移动阅读引领内容布局拓展。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年12月28日[2]吴新杰,郑顺文,李正龙,郑玉静。不同年龄段中文电子书的最低阅读量AcceptablePerspective。中华民国人因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