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科技助力抗疫!无人车成为配送行业的“宠儿”

时间:2023-03-20 13:59:03 科技观察

2014年,我国快递业进入“百亿”时代,此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达到1083亿件。面对快速增长的配送需求,中国涌现了约400万名快递员。在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无人车成为企业降低配送成本的选择。快递业务热度不减非接触式配送成当下选择疫情之下,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丝毫未减。据统计,顺丰2021年总收入为2071.87亿元,同比增长34.55%;毛利256.38亿元,同比增长1.83%。在2020年收入基数较高的情况下,顺丰仍能实现业务增长,足以看出快递的差距。顺丰表示,2020年防疫物资急送需求旺盛,发展良好,基数过高。此外,顺丰在2021年初加大了对场地、设备、运力等网络资源的投入;员工补贴,以及2020年享受更多国家抗疫相关税收减免,2021年相关优惠政策陆续结束……这些都将导致同比增速放缓顺丰2021年收入增速。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疫情防控的需要,无接触配送逐渐普及。近日,上海理工大学菜鸟驿站的两款无人车走红。据悉,这两辆菜鸟无人车一次可运送200公斤物资,有效节省了运送时间,缓解了志愿者的运送压力。无人配送主要集中在物流行业的终端配送。目前最重要的场景是快递和即时配送。后者包括我们常见的外卖、生鲜配送到家、超市零售、医药配送。但目前来看,无人配送车还很难形成规模。主要原因有:低速出货难以覆盖需求。考虑到安全问题,目前无人配送车的速度限制在20km/h以下。低速无人配送车难以满足用户配送需求。目前,无人配送车多应用于大学校园、楼宇、公园等。无人配送车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在于道路标准的制定。2022年4月,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北京设立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试验区。在无人配送政策方面,顺义区率先允许无人配送车上路公开试运营,授予无限量配送车辆相应通行权,实现了从园区到园区的政策突破。开路。但目前来看,无人车要在全国推广还需要时间。互联网企业量产能力薄弱。随着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的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成为他们的必争之地。发展的重点同样放在乘用车上,而商用车则较少受到关注,这也是之前无人配送车一直没有“火”起来的原因。此外,无人配送车的核心部件,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控制器等技术要求高,也使得互联网企业量产无人配送车的能力较弱。无人配送车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此前,一张无人送货车卡在湿漉漉的水泥路上的照片在网上疯传。由于缺乏现场判断能力,无人送货车无法识别水泥未干。这也警示人们,在摄像头和雷达都无法判断平坦路面的水泥是否已经硬化的情况下,无人送货车需要加强感知。能力。虽然无人配送的大规模实施还面临法规标准不完善等问题,但日益凸显的物流配送需求正在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相关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例如,陌陌智行小魔骆驼于4月6日进驻徐汇区山大花园,为居民配送快递、生活用品、药品和防疫物资,助力社区抗击疫情;主要提供无人售卖服务……随着研发、运营、监管等方面不断深入,政策协调、支持力度加大,以及无人驾驶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无人配送车的发展将有将是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