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工智能赛道,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作为AI四小虎之一的云从科技即将正式挂牌科创板,新一轮的投融资热潮已经开启。据智视统计,从2021年8月到2021年10月,短短三个月时间,国内AI企业融资超过200家。而且,在金额上,达到亿元“小目标”,即单笔融资金额过亿元的人工智能企业,据不完全统计,达到了93家以上,合计融资金额突破亿元。356亿元。从细分赛道来看,自动驾驶、机器人、AI芯片、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都是热门方向。其中,TOP3的三轮融资分别是:TOP1,智能清洁家电企业——追米科技,融资36亿元;TOP2、AI医药——景泰科技,融资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55亿元);TOP3,智能零售服务商——汇测公司,融资金额3.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93亿元)。此外,在过去三个月的融资热潮中,单笔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的案例多达9起。在AI医疗、AI芯片、机器人、自动驾驶四个热点领域,单笔融资过亿元的企业有47家,占比过半。很多人在事业上总有一种无力感,觉得自己受到了环境和现实的限制,但其实限制自己的是成长过程中烙印在内心深处的许多无形的束缚。人需要一种力量,一种爆发力,去突破局限。这种爆发力来自心灵和思想,来自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洞察力。这是著名管理专家、并购专家王玉坤教授总结的一段话。我们都需要学习,我们都需要方向。现在在中国,奇绩创业营建立的核心模式——“先投资,后加速”,已经受到各领域创业者的追捧。奇绩创坛是由陆奇先生创办的创业营,前身为YC中国。YC是全球知名的早期投资加速器。是Airbnb、Dropbox等近40家超级独角兽的首轮投资机构。为什么这种模式受到广泛欢迎?一是有钱支撑。这是最直接的支持。给符合条件的创业公司一定的启动资金,实现从0到1的孵化。二是有引导。不同技术和创业领域的专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基于在行业积累的丰富的产品和技术经验,为创业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创业团队少走弯路。同样,有背书。有了足够背书的投资机构的认可,吸引其他投资者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甚至尽职调查、估值等,都会省去很多环节。2020年的创业公司中,有82%在路演后完成了下一轮融资。后续投资方包括红杉、高瓴、经纬、高榕、IDG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从近日奇绩创坛公布的2021秋季入围项目主题分布来看,关注度最高的TOP10热门曲目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启发。前十大热门项目主题分布为:1.企业服务;2.人工智能;3、硬件;4.先进制造;5.开发者工具;6.传感器;7.企业对企业;8.增强现实;9.筹码;10、航空航天……其他还有虚拟现实、医疗、生物科技、市场平台、开源等热门领域,但东方霖宇总结说,大方向其实是围绕数字化升级转型。因此,无论是数字孪生、元宇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概念,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人与人之间的强交互与数字体验时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们要想突破无力感,突破局限性,找到爆发力,只有积极适应,才能在数字时代更好地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