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非洲蝗灾的消息频频登上热搜,让不少网友为之担忧。随后,受疫情影响,俄罗斯、越南、泰国、阿根廷、柬埔寨等国宣布禁止部分粮食品种出口。联合国于四月和五月发布了世界可能发生粮食危机的预警。自给自足没有压力,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市民不需要囤积。”4月9日,阿里巴巴启动“数字粮仓”计划,旨在通过在各地建设数字粮食基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打响农产品品牌。京东、腾讯、拼多多等近期也从不同角度推出了一些支农计划。此外,在资本市场,部分农业股近期涨幅明显超过医药股和科技股,反映出业内对农业板块的信心。长期以来,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一样,都是国家战略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目标也很相似,即从农业/工业强国向农业/工业强国发展。力量。包括京东的跑鸡、阿里的200公里养猪、华为的网牛、腾讯的养鹅都掀起了一波热潮,可见农业这个关乎民生的事业其实正在受到关注。当然,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等概念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与工业互联网相比,它们似乎还处于“未出圈”的状态。我们如何看待农业物联网的前景和建设方向,是接下来讨论的重点。1、农业物联网原本想做什么?按照业务流程,农业生产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产前环节包括农机具、化肥、农药、种子、畜种等农资的生产供应;中期生产环节反映了对农产品状况的了解和保护其正常生长的措施;产后环节涵盖农产品收购、贮藏、加工、包装、销售等变现方式。现在经常提到的智慧农业,其实就是整个农业产业链优化的过程。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实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种植养殖,以最短的时间将产品运到销售地,以极低的流通成本获取最大收益。比如在美国这样农业高度集约化的发达国家,精准农业是一种非常普遍和成熟的模式。该模式强调单位种植面积的投入产出比,包括定位、定量、定时三个原则,完成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杀虫工作,以获得较大的收益。既有利于生态,又能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因过量使用农药等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国家地理》杂志也发表文??章,披露3S技术(RS、GPS、GIS)、决策支持系统、智能设备控制系统是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类似的逻辑也适用于农业场景。例如,猪耳标、鸡足环等附件用于监测动物生命体征,标记个体身份信息,便于追溯管理;例如,在一些广域放牧场景中,利用位置传感器或GPS辅助跟踪牛羊等动物的位置,降低管理效率;例如,通过部署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获取数据,更准确地预测和安排挤奶时间或屠宰日期,实现产量最大化。从大的角度来看,农业物联网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在概念上也是可行的。但现实情况是,与几年前兴起的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相比,农业物联网大多停留在项目阶段,只在圈内活动,受到的关注较少。外面的世界。2、农业物联网面临的障碍有哪些?任何行业都有其特殊性,但农业的特殊性更甚。中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写道:不违农时,五谷不食;不入池,则鱼鳖不能食。五谷鱼鳖不能吃好,木材不能用好,才能使百姓生无憾死。保持健康,死而无悔,才是王道的开始。这段话主要体现了两个要点:一是农产品的生产要顺应时令,二是农业生产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能过度向自然索取。因此,在农业生产第一次收获后,确定该批次的供应总量。即使当时市场价格低,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度,也不能等到高价再次出炉;即使当时市场价格高,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马上生产下一批货来增加收入。相反,工业产品的生产更多地由需求决定,具有根据市场反应迅速调整的能力。此外,区域性也是农业的差异点。俗话说,“柑在淮南是橙,柑在淮北是橙”。同一种产品,由于生长环境不同,价格可能不同,因此可以生产出具有不同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如甘南柑橘、黑龙江五常稻、阳澄湖大闸蟹等。而且,空间的远近会影响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中的投入,进而影响产品在各个区域的销售价格。三是农业投资要做好高产风险准备。如果说资本偏好通过计算毛利率来判断一个行业,这在农业上未必行得通。从播种到收获,从出生到屠宰,时间周期长,气候变化和病虫害影响加大,给未来农产品产量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以及农产品的战略物资定位,价格多受国家宏观调控,最终会导致利润的不确定性。上述种种原因,包括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高产风险,加之小农户规模不足、效率低下、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等制约因素,导致了农业“非农”的现实。非常有利可图。即使此时提出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在推广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是:成本高、人才少、用户转化动力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大部分项目由政府牵头。与其他领域相比,民营资本的参与度不高,市场活跃度不高。农业软件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备和软件服务成本过高,农业专家IT知识薄弱,影响农户或农业企业的接受度。农业环境相对分散、易变,增加了技术实施和设备维护成本。国内传感器发展水平有限,在功能类型和质量标准方面存在不足,影响数据采集。行业还缺乏统一标准,各种产品之间难以互通,影响整体发展。如今,农民已经是一份平等的职业,多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当大部分人愿意坐在大屏幕前查看农作物生长的各种数值并相信电脑给出的决策时,需要保证技术足够强大,成本友好够了,输入输出就可以计算出来了。这样一来,对于想要赋能农业的外部企业来说,农业感觉是最难赚钱的行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但民以食为天,农业现代化改造始终是必须的,所以还是有一批有“情怀”的企业在为这个事业奋斗。而这件事情可能不是一家公司能搞定的,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三、农业物联网玩家1、跨界大公司阿里ET农业大脑:与电商和生鲜业务相关,阿里对农业的投入非常明显。目前,农业大脑已经在专驱集团的生猪养殖、海升集团的农作物种植等方面产生了实践案例。可提供智能农业分析、可视化农场、智能化生产管理、产量和质量预测、全链路追溯等功能。京东智慧农业社区:2018年计划启动时,京东表示将以无人机农林植保服务为切入点,整合集团物流、金融、生鲜、大数据等能力,与地方政府和农业上下游龙头企业合作。、农业专家等,搭建开放共赢的农业合作平台,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生命过程。碧桂园:2019年初,碧桂园明确提出,房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是未来三大重点业务。对应的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成立于2018年5月,官方表示布局农业全产业链,包括前端研发、中端生产组织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宜必友社区门店为终端销售主体。今年3月,公司公告称,以3亿元对价收购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80%股权,成为华大农业的控股股东,显示出坚定的投资决心。在农业。中化智慧农业平台:中化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化集团农业板块的核心企业,主要线上建设智慧农业平台,线下建设示范农场,实现种植基地精准种植。管理。华为云:在智慧农业场景下,华为云联合各生态合作伙伴,采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壤、温度等环境信息,构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进而对数据进行分析,链接智能生产设备,实现智慧农业。目前官网公布了牛联网和智能温室两个典型应用案例。网易未央: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公司针对养猪场痛点提供技术服务,网易未央已经深入到全产业链,从仔猪、饲料、技术等上游环节,到屠宰等中下游环节,加工,品牌销售,采用了自养、自养、自销一体化模式,将智能饲喂、猪厕、除臭系统、数据管理、透明养殖等理念应用到养殖过程中。海尔COSMOPlat:2019年,海尔首次推出农业物联网生态品牌平台——海油和。主要通过线上定制健康生活和线下创新智慧农业模式,解决传统农业信息化程度低、产销模式不完善、品牌价值缺失、质量安全监管难等行业痛点。2、垂直服务商丰江智能:公司严格来说是一家机器人公司。目前拥有农业、畜牧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业务板块。农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出了包括旱田无人拖拉机、无人插秧机、畜牧机器人等在内的高端水田拖拉机农机具和农产品,以及完整的数字化农场解决方案。极飞科技:成立于2014年,主营业务为农用无人机的研发与制造。据官网介绍,在数字农业领域,极飞已成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领域较大的应用提供商。截至2020年1月1日,极飞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建立了2300多个RTK导航基站,覆盖3.5万多个农村地区,全球农用无人机销量突破5万台。无人机市场份额超过50%。云洋数据:成立于2013年,在硬件、软件、服务三个方面做了主要工作。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以智慧农业云平台(农业大脑)为农户提供日常种植、生产综合服务,为企业用户提供企业级SaaS和PaaS服务;为农业监管人员提供自建农业智能物联网设施和政府机构大数据,提供农业大数据监管服务。浙江青鱼堂:基于物联网“六域模型”标准,建立首个渔业全产业链科技运营服务平台,将分散的鱼塘资源组织成规模化的科技养殖系统地促进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监测和养鱼。品种选择、鱼药监测、鱼饲料监测、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的完善和推广。森和智慧:公司位于克拉玛依市。以玉米产业为主,集合同农业、实体产业、互联网、地、空、星感知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物联网、数字农业、智能管理、区块链、产品溯源系统于一体、金融衍生品、保险创新、物联网小镇等概念,形成了玉米生产与融资的生态智能体系。顶云农:是智慧农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通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链条服务模式,探索农业大数据产业化应用,为农业管理部门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数字产品和信息服务。总体而言,无论是农业植保服务、农业物联网软硬件服务、大数据服务,还是农业知识服务,都有大量的企业参与该行业。案例不胜枚举。为避免同质化,企业开始将业务缩小到玉米、养鱼等细分领域,提供技术更专业、价值更突出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相对积极的趋势。就像现在,新闻联播的主旋律既是抗疫,又是春耕;农林部告诉群众,粮食自给没有压力,同时提醒,今年要重点做好草原粘虫等疫病防控工作病虫害。当生活还在继续,接过“保产增产”重任的农林牧渔产业,2020年或将迎来新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