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广州市民不堪起诉中国电信

时间:2023-03-19 16:07:13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9月7日:广告短信不断,销售电话不断。广州市民杨先生受不了垃圾邮件的骚扰。发现对方侵犯了个人隐私权。昨日,此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被告运营商律师表示,广告信息是否属于垃圾信息见仁见智,一定程度上为生活带来便利。杨先生使用133××××××58这个号码已有十多年了。杨先生称,2008年下半年中国电信接手CDMA运营后不久,就经常收到垃圾短信和电话推销电话的骚扰。多次投诉后,仍时不时接到118168的主动推销电话。当投诉再次达到10000时,对方表示这是一个信息服务的网络,有很多主动营销活动,中国电信自己也没有办法处理。今年上半年,杨先生将中国电信广东省分公司告上法院,要求中国电信泄露其个人信息、发送垃圾短信、拨打电话推销电话、收集个人机动车信息等侵犯其机动车使用权的行为。隐私。他请求法院责令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1万元。越秀区法院一审认为,杨先生的手机号码为多方所知,杨先生的机动车信息无证据证明系被告人恶意收集,也可由被告人掌握。其他人因为它在不同场合的使用。同时,无论是来电还是被叫,杨先生都没有证据证明10000通话中存在促销行为,杨先生无法证明02033547830等号码属于被告。被告人主动寄送。据此,2011年6月22日,一审法院驳回了杨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在昨日的二审庭审中,杨先生当庭提供了新的证据,称自己仍然受到垃圾邮件的骚扰。中国电信律师表示,公司主观上不存在恶意,发送广告信息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昨日法官主持调解,但双方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一审原告焦点:手机号码泄露,侵犯隐私权。杨先生称,个人电话、姓名、费用、个人机动车信息等个人信息均属于本人,享有隐私权。不过,中国电信(工作人员)坦言,部分座席可以利用中国电信的系统查到客户号码,这无异于将客户信息泄露到他人手中。同时,中国电信应该包括02033547830、118168等号码,这些号码骚扰过杨先生的,不止10000。另外,投诉后,中国电信曾承诺不会向杨先生发送多媒体广告。但在2011年春节前后,杨先生又一次接到了一个多媒体广告。被告:原告的“钓鱼”证据不充分。一审中,中国电信广东省分公司辩称,其没有泄露用户个人信息,也没有向杨先生发送垃圾广告或主动销售。原告还提到,他曾将被告诱入诱饵(投诉和录音),杨先生没有证据证明该电话是被告主动宣传的。此外,涉案垃圾短信的发件人地址为空白,显示的地址为(网络)目的地址。本信息完全可以转发转载。被告已在内部查证,目前尚不清楚信息来源。同时,电信方面表示,杨先生录音中的所谓营销电话83299254和28966321并非中国电信所有。二审原告焦点:不受垃圾邮件打扰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据了解,收到第3条的时间是在一审之后。杨先生说他仍然受到垃圾邮件的骚扰。不受垃圾邮件打扰是普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善举。被告人:是不是垃圾邮件,见仁见智。中国电信律师表示,公司并非主观恶意发送广告信息,而是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这些信息是否是垃圾信息见仁见智,不能否认有些用户确实需要这些广告信息。“对我来说,这些信息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的生活带来便利。”“运营商公司已将原告列入‘红名单’”,电信公司律师称,收到法院传票后,运营商公司通知所有代理商不得向杨先生拨打销售电话、发送广告短信。.原告之所以在起诉后仍然受到信息干扰,是因为技术还不够成熟,无法保证不存在信息干扰。“红名单上基本都是省领导、市领导等,原告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足见我们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