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盘点人工智能2020:AI启发时代

时间:2023-03-19 14:30:11 科技观察

2020年是人工智能(AI)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一场科技战“疫”在全球打响。其中,人工智能在医疗、城市治理、工业、无接触服务等领域大显身手,反应迅速。已经从“云端”落地,验证了它对社会的真正价值。开始了与产业前所未有的紧密结合,进入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阶段。疫情让AI“去伪存真”。当人工智能从炒作泡沫、伦理诋毁和落地挑战中脱颖而出,人工智能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成为世界推动科技跨越的大国。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赢得全球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中,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物理隔离”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非接触式”数字上网方式成为重要经济手段。恢复。发展催生了更多“潜在刚性需求”的新场景。《2020AI白皮书》指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一度按下“暂停键”。面对我国经济复苏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正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新模式、新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疫情还产生了“逆转效应”。教育、医疗、零售、办公等进一步向线上转移,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在线办公等加速崛起,线下物流配送、无人车快递等快速发展。在服务疫情防控方面,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识别、基因测序、疫苗研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针对安全复工复产需求,涌现出多人快速测温、口罩识别等一批人工智能创新解决方案;面对大量工厂工人无法按时返岗的痛点,依靠视觉识别的智能检测设备将大显身手,未来全新的人机合作模式有望进一步加快形成。可以说,此次疫情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试金石”,验证了其对社会的真正价值。疫情之下,AI企业不再是过去的旁观者,而是在提升抗疫战的整体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疫情过后,中国不再有单纯的“传统产业”,每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开启了数字化进程。智慧“新基建”2019年是人工智能第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被纳入“新基建”政策,成为新技术基础设施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它肩负着疫情过后拉动经济复苏增长的使命,也将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在国家发改委的定义中,人工智能在新基建的三个层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进的信息基础设施,而且在智能交通等综合基础设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供创新基础设施支持。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技术基础设施,被视为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综合创新工具。新基建将加快完成我国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实现产业要素高效配置,助力国家经济发展由旧转新。当前,中国人工智能需求潜力巨大,需要充足有效供给来满足。得益于近年来互联网大发展形成的数字化基础和生态环境,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从需求端看,长期的经济转型压力和近期的抗疫复苏形成双重牵引;从供给端看,AI产业各生态层不断丰富和成熟,已经在工业、医疗、城市等多个领域落地。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一代AI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0》,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智能产业生态不断丰富和成熟,体现在技术、数据、资本、市场、平台等诸多方面。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人工智能终于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从底层A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等通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正在快速提升,并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经济和社会应用。同时,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融合,以及新技术带来的海量物联网和移动数据,正在进一步激发人工智能的广度和深度。技术应用,使人工智能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正如马云所说,“人工智能或者说机器智能,不是某种技术,而是一种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们决定未来的生活方式,这不是简单的技术。”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变化,未来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互联网是生产关系,智能时代就是基于这些变化,巨大的社会变革将随之而来.“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革命变化,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未来30年,智能技术将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传统制造业、服务业、教育、医疗等。变化源于数据和机器有智能,动物有本能,人类有智慧,智能有智慧,AI为时代注入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