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亿万农民工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不断进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5G等新一代先进技术融入建筑行业,智能建筑时代正在到来,建筑机器人的更新换代已经到来。对于逐渐告别工地的超龄农民工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面临的施工安全、工作繁重等问题。农民工老龄化是客观事实。第一代农民工带来的老龄化问题其实迫在眉睫,尤其是从事高危施工的农民工。.对此,目前,全国多地已出台文件,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年龄管理。广东深圳、江苏台州、湖北荆州、江西南昌、上海、天津等地均提出了这一要求。事实上,全国多地已出台文件规范建筑企业用工年龄,安全方面的考虑成为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鉴于施工现场是超龄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区,考虑到高空露天作业、人工重载作业、外墙粉刷、混凝土浇筑等,体力和意识问题都与危险因素有关。此外,工地生活条件差,高盐高油饮食对体力消耗大,对超龄人群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多地纷纷下达建筑业“退市令”。然而,该政策并非“一刀切”。超龄农民工可以过渡到建筑工地的其他辅助岗位,如保洁、保安、仓库管理等相对轻松、安全的工作岗位。建筑机器人的换代,来到智能建筑,解决行业痛点。建筑业退出令发布后,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其中,支持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龄农民工的反应速度下降,在工地等高危环境中一不留神很危险。这也是困扰建筑业多年的实际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建筑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20年,住建部等部门相继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应用建筑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不仅如此,去年,“发展智能建筑”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建筑业迫切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转型升级,适应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发展时代。此前,住建部副部长张晓红表示,住建部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加快完善智能建筑支撑形成一批标志性的建筑机器人产品,辅助和替代“危险、复杂、脏、重”的人工作业。如今,建筑机器人得到迅速应用,有效解决了(超龄)建筑工人面临的诸多施工安全和工作量大的问题。例如,外墙喷涂机器人、测量机器人、智能随动布料机、地坪打磨机器人、地坪平整机器人、地坪清洁机器人等多机组合实现联动施工,不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施工效率,而且操作更规范,准确性更高,施工质量更好。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建筑机器人+装配式建筑”模式,运用高新技术助力建筑行业在低碳减排、消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总而言之,作为劳动密集型建筑行业,由于其工艺复杂,施工特点“危、繁、脏、重”,从这一点来看,清关令的初衷是好的,从保护(从超龄人的生命安全角度)农民工,毕竟近年来工地的事故多发生在老年职工身上。在这方面,超龄农民工可以过渡到建筑工地其他相对更轻松、更安全的工作。在劳动力老龄化、用工荒、就业难等背景下,智能施工也正在成为解决建筑业“老龄化”、“招工难”和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迎合了建筑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也将是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