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央行数字货币热潮:我们离数字货币时代不远了

时间:2023-03-18 12:44:41 科技观察

2020年以来,全球主要央行加速在数字货币领域布局。一场各国之间的数字法币争夺战已经悄然展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ies,以下简称“CBDC”)最早提出于1980年代,但在30年后才迎来发展。在数字经济和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CBDC的发展已形成各国赶超的趋势。看来我们离数字货币时代已经不远了。CBDC的发展进入快车道。2019年初,国际清算银行在其对全球63家主要央行的调查报告中表示,大多数央行都在研究CBDC,部分央行已经到了对实际问题进行审议的阶段。但各国央行在实践中似乎表现得非常谨慎,几乎没有报道在短期或中期发行数字货币的计划。然而,这一切在2020年都发生了变化,全球主要央行对CBDC的兴趣和热情与日俱增,相当生怕被甩在后面。美联储:对CBDC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美联储官员在2020年之前一致认为“目前对数字货币的需求不足”,无意发行CBDC。甚至在2019年12月,美国财长姆努钦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作证会上也明确表示,他和鲍威尔都认为美联储在未来五年内不需要发行数字货币。然而,进入2020年,美联储对CBDC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美联储理事莱尔布雷纳德(LaelBrainard)对CBDC的研发态度最为坚决和明确。他在2月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发表的书面演讲中明确表示,美联储正在对分布式账本技术及其数字货币的潜在用例进行研究和试验,包括开发CBDC的潜力。这是美联储高官首次就国开金融研发问题作出明确表态。8月13日,美联储在其官网发布消息,强调其研究和实验,以加强对CBDC相关机会和风险的认识。据其消息,美联储至少有两个技术团队从事区块链和CBDC研发:区块链研发团队由来自克利夫兰、达拉斯和纽约联储的技术人员组成;CBDC研发团队由波士顿联储和麻省理工学院财团组成。此外,还有一个政策团队致力于研究数字货币对支付生态系统、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银行和金融以及消费者保护的可能影响。其中,开发CBDC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打造央行虚拟数字货币。不过,美联储同时表示,该项目仅侧重于了解相关技术的能力和局限性,不会作为美联储发行的数字货币的原型,也不会涉及解决与潜在相关的广泛政策问题。发行。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开始关注数字美元。1月16日,全球最大上市咨询公司埃森哲与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前主席J.ChristopherGiancarlo达成合作,启动数字美元项目。5月,数字美元项目的开发者发布了《数字美元计划——探索美国版央行数字货币》白皮书,概述了美国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所需的步骤。但该项目独立于美联储正在进行的项目。欧央行:计划明年年中决定是否启动CBDC项目。2019年6月,在脸书(Facebook)推出Libra计划后,欧洲央行显着加快了CBDC的发展。例如,成立高层工作团队研究CBDC,开发保护用户隐私的CBDC支付系统,发布基于R3联盟(全球最大的分布式账本联盟组织)平台的“欧链”账本系统),旨在解决金融危机。媒体问题的分层利率机制等。这表明其对CBDC的热情和拥抱。10月2日,欧洲央行首次发布了一份长达50页的综合报告《数字欧元报告》(《Report on a digital euro》),明确了数字欧元的重要性。报告主要关注通用型CBDC(也称零售型,主要面向国内公众)涉及的相关问题,并计划在明年年中决定是否启动CBDC项目。欧洲央行还确定了四种需要发行数字货币的情景:电子支付的增加、现金使用的减少以及私人数字货币或欧元区其他中央银行CBDC的广泛使用。欧洲央行表示,数字欧元将通过便利支付方式来改善金融包容性。日本央行:开始计划在2021财年初启动第一阶段试验,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态度转变相同。组建工作组,共同探索数字货币;举办CBDC主题论坛——“交易结算的未来:央行数字货币与结算系统的未来愿景”;全面深入探讨CBDC涉及的法律问题,形成目前CBDC研究中最全面深入的法律问题报告;日本高层频频表态支持发行CBDC。10月9日,日本央行发布央行数字货币报告,明确了未来数字货币的规划、设置和实施路线,并阐述了发行数字货币的试点实验。第一阶段实验,测试数字货币的基本核心功能(发行、分配和赎回)。日本央行的实验旨在研究如何发行通用数字货币并促进其在公众(企业和家庭)中的广泛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践行者在推动CBDC进程方面,中国一直处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第一方阵”。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开始探索CBDC。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通过成立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结合地方和市场力量等多维度力量,对数字货币的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和相关国际经验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出了问题。2019年8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CBDC即将出现,将采用两层操作系统;现场进行了CBDC内部封闭试点测试;10月8日,深圳联合人民银行启动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引发国内外市场广泛关注。除上述经济体外,法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典、瑞士、意大利、韩国、泰国、巴哈马等经济体也加快了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布局和试验。国际清算银行近期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80%的受访央行都在研究CBDC问题,超过半数的经济体已经从概念研究转向试验和试点阶段。一场各国之间的数字法币争夺战已经悄然展开。背后的驱动力不同国家对CBDC的研究驱动力不同。对于发达经济体和欠发达经济体,这种区别尤为明显。驱动因素之一: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对于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而言,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欧央行报告明确指出,虽然现金仍是整个欧元区的主要支付方式,但现金使用量正在下降,消费者对电子支付的偏好正在上升,尤其是疫情危机,使消费者习惯迅速转向非接触式支付方式。支付和电子商务。在瑞典,现金使用量的下降已经持续多年(见附图)。瑞典央行表示,接受现金的成本将变得令人望而却步;数字法定货币的发行可以方便消费者的支付方式,并使他们能够继续不受限制地使用中央银行的资金——这是一种为所有公民提供的一种电子形式的中央银行货币,银行和企业都可以使用。因此,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认为有义务提供公共访问权限。这种访问对于维持公民对货币的信心至关重要。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指出,CBDC可以像“数字钞票”一样履行这一义务。有趣的是,对使用现金有明显偏好的日本,也将消费者“未来偏好变化”作为考虑因素。《日本时报》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80%的日本居民日常购物仍使用现金。不过,日本央行的报告指出,考虑到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未来公众对CBDC的需求可能会激增;日本央行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适当的方式应对形势的变化。第二个驱动力:稳定币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没有人能想到2009年比特币的推出会产生如此长期的影响:全球私营部门不断探索使用新技术来提高支付效率、扩大金融包容性、加快结算流程并降低支付成本。终端用户。其中,Facebook于2019年6月发布的具有潜在全球影响力的Libra计划,给全球央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Libra提出了有关法律、金融监管、金融稳定以及货币在社会中的作用的基本问题,”美联储理事莱尔布雷纳德说。主播的声音。”也是在这之后,全球央行对CBDC的兴趣才开始逐渐增加。第三个驱动力:追求金融科技发展,完善现有体系。看重这一因素的国家以中国和新加坡为典型代表。这些国家的经济基本稳定,一直积极追求金融科技的发展,希望能补充或完善现有的货币体系。例如,新加坡希望通过数字货币推动跨境支付,而中国的数字人民币(DC/EP)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提供通用的基础货币。经济。第四驱动力:国家间的竞争与布局。在CBDC研究的道路上,各国的进展程度各不相同。中国的快速进步无形中加剧了其他经济体的研发压力和速度。美联储理事莱尔布雷纳德在2月和8月的讲话中提到了中国在CBDC研究方面的快速进展。她强调,“鉴于美元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保持在CBDC研究和政策制定的最前沿”。第五个驱动力:摆脱美元。对于一些欠发达经济体,摆脱美元是最大的推动力。此类国家要么受到美国经济制裁,无法通过传统金融手段获得外界援助(以委内瑞拉为代表);或者他们使用美元作为政府货币,在国内经济方面受到美元的制约(以马绍尔群岛为代表)。这些国家希望通过数字货币等无国界的价值储备工具,摆脱美元的束缚,拥有更多的经济自主权。主要经济体CBDC研究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在全球主要经济体CBDC研发过程中,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关注。特点之一:发达经济体积极合作制定发行CBDC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特征。国际清算银行(BIS)成立了一个联合工作组,以评估在该国发行CBDC的可能性;美联储后来加入。联合工作组的成立体现了发达经济体开展CBDC研究工作的合作和开放态度。10月9日,七大央行与国际清算银行联合发布的报告《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则与核心特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and core features》)是联合工作组成立以来的首个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认为,CBDC的发行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不伤害”。中央银行提供的新形式的货币应继续支持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不应干扰或阻碍中央银行执行其货币和金融稳定任务的能力。二是共存。不同类型的中央银行货币应相互补充并与商业银行账户共存,以支持公共政策目标。三是创新高效。公共和私营部门都可以在提供支付服务方面发挥创新作用,以创建一个安全、高效和无忧的系统。如果没有持续的创新和竞争来提高管辖区支付系统的效率,用户可能会采用其他安全性较低的工具或货币,最终造成货币、金融和经济风险。报告指出,这些共同原则要求CBDC及其底层系统的发行应体现易用性、低成本、可兑换、即时结算、持续可用性和高安全性、弹性和灵活性等核心特征。特点二:主要发达经济体批发CBDC研究进展较快。从国际清算银行联合七大央行发布的报告来看,目前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似乎更多地集中在通用型CBDC上;但在实践中,主要发达经济体对批发CBDC(主要针对金融机构)的研究似乎“做得更多”。例如,加拿大和新加坡于2016年分别启动了Jasper和Ubin项目,探索分布式账户技术(DLT)在银行间大额支付系统中的应用。随后在2019年,他们共同开发了Jasper-Ubin项目,成功测试了CBDC在无中介机构的跨境、跨币种、跨平台支付中的应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早在2017年就联合启动了Stella项目,主要针对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在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同步跨境转账、平衡保密性和可审计性等方面的应用。性别研究。目前,Stella项目已完成四期研究工作。特点三:在技术设计上,越来越多的央行在考虑“混合”或“中介”模式。目前,CBDC的技术设计主要包括四类:一类是“直接”模式,即CBDC对中央银行负有直接责任,中央银行维护所有交易的账本并执行零售支付,无需参与的私营部门。第二种是“混合”模式,私营部门管理所有面向客户的活动,但CBDC是中央银行的直接责任,中央银行还维护所有交易的中央分类账并运行备份技术基础设施,允许它在私营部门进行支付失败时重启支付系统。三是“中介”模式,类似于混合CBDC的架构。不同的是,中央银行只管理批发账本,不负责所有零售交易的账本。第四种是“间接或合成”模式,中介机构操作所有零售支付,并要求全额偿还对零售客户的所有负债,并向中央银行提出索赔。国际清算银行8月份发布的工作文件《央行数字货币的崛起:驱动因素、方法和技术》(《Rise of the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drivers,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对全球CBDC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越来越多的央行正在考虑“混合型”或“中介”模型,只有少数经济体考虑“直接”设计模式,而中央银行的报告均不支持间接设计模式。中国数字人民币采用的“央行-商业银行”双模式是一种混合模式。对于双重模式带来的潜在好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20年9月发表的文章《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中表示,“双重模式不仅保障了央行的货币发行权,也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中央银行货币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和谐共存的货币流通体系。”未来并不遥远。数字货币将深刻影响传统金融货币体系中的你我他。我们准备好了吗?与发达经济体不同,中国CBDC发行的主要定位是通用型。但是,在各国加速在数字货币领域取得国际主动权的背景和趋势下,我国也应进一步面向更远的蓝海,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CBDC在该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准备。的跨境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