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DavaoTimes杨立堂:超融合的未来不仅仅是改造数据中心

时间:2023-03-17 14:51:48 科技观察

Nutanix在海外市场的成功,迅速将超融合的概念带入中国IT圈的主流视野。超融合架构以精简的集成架构,将软硬件深度融合,被很多人公认为是一股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数据中心的新基石。诚然,很多提供超融合架构解决方案的服务商都把重心放在了数据中心。不过,达沃时代YeeSAN事业部总经理杨立堂表示,他们是从如何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数据服务开始的。两者有什么区别?记者与杨立堂进行了深入对话。据杨立堂介绍,数据服务超融合平台的建设,大沃时代一直立足于用X86服务器改造数据中心为前提,服务于企业级客户,并一直在投入研发自2010年以来的超融合架构。传统存储是专门的、定制的硬件加软件。在存储的过程中,达沃对什么是“企业级”、什么是“数据”有了更深的理解。超融合与融合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同一个盒子交付给企业客户。在融合系统中,存储、计算和网络仍然是分离的,但是存储、交换机和服务器是封装在一起的。存储和开关实际上是定制的。超融合系统基于软件定义,存储不再是单独的一层,而是虚拟化,与计算栈形成集群。超融合平台从物理组件中提取应用程序和数据,将虚拟化和池化存储添加到组合中。如此一来,企业IT运营成本和资本支出大大降低,运维人员也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解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比上,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浪费在管理和维护硬件上在平台上。杨立堂认为,超融合架构的最终目标是让企业应用与数据更加紧密地结合,因此两者之间必然会形成耦合关系。这种关系将使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应用程序。当企业拥有足够多的数据时,关注的焦点可能会从简单地获得存储数据的地方,转移到对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带来更多价值的数据服务的更多需求。这也是达沃时代在刚进入超融合领域时希望从数据做起的原因。如何实现企业级的超融合系统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运维人员还是实际用户,大家对任何一套平台的关注本质都不是某种听起来高性能的机制,但这套平台的部署,让应用获得了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满足当前需求的性能,以及未来性能需求的可扩展性。安全可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安全,二是应用环境的安全。刚才说的超融合和融合的区别就是把存储搬到了服务器上。因此,存储的稳定性、存储与虚拟化的融合程度、是否安全是企业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在服务企业级客户的过程中,大沃发现,很多企业超融合系统只需要服务器虚拟化。对于很多不涉及网上交易的普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对成本更加敏感。由于IT架构相对简单,网络在超融合领域不具备主导权。如果三四台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使用10G交换机,采购成本和管理运维都会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那么,如果能想办法降低网络的复杂度,为那些IT运维能力不强的企业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基础设施平台,比如直接省去网络交换机,就可以用于那些需要的场景。没那么复杂。下属企业提供更易于部署、有效控制采购和运维成本的超融合系统解决方案。在这样的研??发背景下,大沃时代推出了小金刚C-ONE,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杨立堂表示,其实交换机的主要工作是数据转发和流量控制。数据转发以网线直连的形式进行。这是一个环形网络,理论上是不切实际的。这是交换协议的一些限制。达沃时代在协议上做了大量的调试和优化工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保证服务器和数据的安全可靠。在部署该平台时,用户看到的界面就像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简单。因为金刚自带HA机制,用户不需要考虑HA工作。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会自动接管这台服务器的工作。由于省去了10G交换机,三台服务器互联互通,大大降低了部署成本和复杂度。随着规模的增加,比如十个或更多节点,10G交换机的采购成本、维护和管理成本更能被用户接受。趋势:应用与数据关联采访的最后,杨立堂与记者畅谈了他对未来超融合发展趋势的展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器的改造,因为在他看来,现在的服务器都不太好用。“也许未来所有的机架式服务器都会配备超融合,这是我们根据产品市场做出的判断,”杨立堂说,“因为现在市面上的超融合产品大多采用这种模式虚拟机,甚至docker等可移植容器也如火如荼,超融合的未来是在服务器上同时实现计算(应用环境)、存储、网络的水平扩展基础设施系统。“从技术角度来看,杨立堂认为,超融合不仅仅是在改造数据中心的阶段,而是在改造数据中心建设之后,更需要解决的是数字智能化的问题。因此,未来的达沃时代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如何让数据在超融合平台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比如我们可能会在上面集成一些数据管理和智能服务,让数据可以连在一起积极发挥价值,打破目前应用相互独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