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偷我的‘面子’?”之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数据保护,加快推进数据领域基础立法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护。一场网络安全的持久战已经打响。频频曝光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部分手机应用的数据收集、使用和管理仍处于失控状态,商业机构受利益驱使,不注重保护用户核心隐私。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系列的网站和手机软件。在用户注册和“刷脸”过程中,部分个人信息会被授权给商业机构。如果不能有效保护这些信息,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不少网友反映,随着经济生活数字化的不断深入,个人信息泄露频繁,包括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高考成绩,甚至个人生物信息都成为商业资源。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对用户的衣食住行、住房、交通、家庭职业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准确刻画出一个人的“数据画像”,用户的隐私毫无保障可言。海量个人信息收集的背后,是商家对用户数据的归属和使用权,以及平台的责任和权力边界不清。同时,用户难以理解个人数据的用途,缺乏对个人信息是否会被用于其他用途的知情权。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用户往往会被“抹黑”如何举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个人信息安全威胁的背后,保护数据安全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日益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数字时代,万物可编程,万物互联,整个世界都将建立在软件之上,有互联网软件的地方就会有漏洞,设施也会变得更加复杂,攻击面将无限扩大。未来的网络安全攻击将是高级的、大规模的,一切金融战、技术战,归根结底都是网络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稳定的经济社会运行,就难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维护网络安全,一方面要探索建立与数据管理和安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抓紧出台一系列细化的、可操作的个人数据标准、政策法规保障,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兼顾。有必要对非法收集和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整治,包括加强日常评估和拓宽举报渠道,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也让那些企图跟风的人望而却步。维护网络安全,关键是要突破网络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技术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必要条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我国网络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但也有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的短板。有必要推进国内可控替代计划,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网络安全靠人民。”人民是安全的核心。维护网络安全,归根到底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要提高大家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应共同参与,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让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北京永信智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晶晶表示,网络安全不仅仅是网络安全专家的职责。信息时代赋予了每个人保护网络安全的使命和义务。只有保障信息安全,人们才能安心过数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