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时间:2023-03-16 18:03:37 科技观察

今年以来,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不断释放新活力,成为减少疫情的重要一环。影响和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数字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程度更高,安全风险也更大。因此,加强战略引领、前瞻研究、超前谋划、同步部署、统筹推进,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坚固防线,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网络安全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数字基础设施是顺应全球数字化转型趋势、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支撑。安全是新基建的必然要求,网络安全就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前提条件和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攻击给金融、能源、制造、交通等重点战略领域带来威胁和隐患。据CNCERT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DDoS攻击、APT攻击、漏洞威胁事件频发,网络安全风险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在设计之初,就需要提前规划和考虑技术应用、技术体系、产业推广、供应链等环节的安全风险,确保数字基础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数字基础设施的使能性意味着必须始终保证网络安全。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潜力领域。5G规模商用的开启,将有力支撑泛在互联、深度交互、智能引领的创新应用。工业互联网进入深耕阶段。通过供需信息的高效对接,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人工智能作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新领域,是推动智能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当前,数字基础设施仍处于发展初期,网络安全必须面向未来,贯穿始终,构建涵盖技术、场景、行业、生态的全生命周期网络安全体系。数字基础设施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基础设施集成度高、渗透性强、驱动范围广。协同防护机制等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合保护体系需求方面,数字基础设施逐步突破垂直技术领域边界,增强技术发展的耦合性和相互依存性,通过集群迭代演进实现突破,构建复杂多维度的巨人以真实应用场景为核心。系统。在此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的保护远比传统网络环境困难。没有单一的独立防护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对综合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即时防护手段的要求上,随着数字基础设施赋能效应的释放,网络带宽将急剧增加,从而导致网络攻击效率的提高。在扩大连接对象范围和深度的同时,海量设备也会引发攻击。攻击路径更宽。网络系统的安全往往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毫秒级的传输速度对应急响应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任何联网设备都可能成为网络攻击的跳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协同保护机制需求方面,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了网络空间的范围和内涵。各领域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线上线下风险叠加放大。同时,信息网络虚拟化、开放化、切片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传统的围墙式、边界式安全机制难以适应新的安全形势。、非对称安全事件对构建清晰、高效、协同的防护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措并举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当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全面提速。加强战略引领、前瞻研究、加快技术攻关、强化产业支撑等措施,将充分释放数字基础设施的乘数效应、乘数效应和外溢效应。效,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安全保障。其中,加强战略引领,主要是加快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网络安全急需标准研究制定,用法律法规和标准引导新技术新应用发展,如5G与人工智能;展望下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前景,加强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网络防御和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方面,要加快发展自主可控的新技术和重要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增强网络安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形成5G各种应用场景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车联网安全等新兴融合领域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加大对新兴安全技术研发、应用和转化的支持力度。加强数据安全,探索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安全技术平台。通过出台网络安全产业指导政策文件,加强网络安全产业统筹规划和统筹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产业支撑。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智能经济的关键要素,数据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方面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各国之间广泛存在的数据壁垒和全球数据治理体系的缺失将阻碍数据共享和开放,构成制约数字经济长远发展的诸多挑战。因此,在新基建中,我国也必须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自身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新形势要求,筑牢国家网络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