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数字人民币开启支付新体验

时间:2023-03-16 10:06:21 科技观察

日前,北京启动新一轮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消费者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在多个商户消费。图为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员引导消费者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新华社记者陈忠浩摄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在深化重点领域金融改革方面,会议提出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研发.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发展白皮书。如今,数字人民币试点已在多地开展,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积极推动了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和质量的提升。试点规模有序扩大。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等地开展试点。去年10月,新增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试点地区。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规模正在有序扩大。近日,在中国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白皮书媒体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介绍了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最新成果,并表示:“截至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白名单用户已突破1000万,开通个人钱包2087万个,公众钱包351万个,累计交易7075万笔,金额345亿元。”数字人民币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132万个,线上线下同时覆盖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政府支付、征税、补贴发放等领域。参与机构还结合试点地区实际,打造特色鲜明的应用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例如,今年4月,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提出,通过超市、酒店、政府食堂等消费场景全覆盖,将永兴岛打造成“数字人民币消费岛”。5月,数字人民币率先应用于跨境进口电商支付场景,被海南省跨境进口电商企业使用支付。数字人民币也将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范一飞介绍,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会场景试点主要围绕北京冬奥会食、住、行、游、购、娱、药七大重点领域的支付服务需求。冬奥会试点部署无人售货车、自助售货机、无人超市等创新应用场景,推出支付手套、支付胸牌、冬奥支付服装等可穿戴支付设备。提高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在很多尝试过数字人民币的消费者看来,也可以通过手机扫一扫向商家支付。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似乎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没有太大区别。但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和数字两种形式。”就经济价值而言,数字人民币等同于实物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指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同于“钱包”,而数字人民币则是其中所蕴含的“钱”,两者不在同维度。“数字人民币将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以增加支付工具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支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数字人民币主要基于类现金支付凭证的定位,并主要用于零售支付,提高普惠金融的目的,是借鉴电子支付技术和经验,形成有益补充。”穆长春说道。穆长春还指出,数字人民币具有特定的优势。首先,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级别最高的资产。二是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不依赖银行账户的价值转移,支持线下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的特点。第三,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和用户信息安全。为避免数字鸿沟,业内人士指出,数字人民币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便利性、安全性和普惠性,尤其是中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性需求等因素决定了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方式不可替代的特点。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物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将长期并存。从目前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场景来看,数字人民币钱包基本以App的形式出现,同时也支持线下支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表示,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设计便于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主体、多用途的差异化需求。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避免“数字鸿沟”。带有残疾。其中,硬钱包是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依托IC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为用户提供服务,帮助解决智能手机操作不便的问题对于某些群体,如老年人和残疾人。“未来数字人民币产品设计中,也会充分考虑特定人群的实际需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降低使用难度。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深入开展研究公众对数字人民币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罗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