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融资浪潮的背后:阿里巴巴和各有顾虑的初创企业两家公司分别成立于2011年和2014年,同样专注于视觉识别领域。虽然两家公司背后都有阿里巴巴,但他们之间还是有一股火药味。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是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而诞生的。他们不仅要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更要避免成为技术浪潮的牺牲品。在商业世界里,只有那些带来实用性的技术,收入高才能体现其价值。不过,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虽然明争暗斗不断,但两家公司的关系却逐渐变得微妙起来。阿里巴巴掀起融资狂潮2018年4月,商汤科技正式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6亿美元。阿里巴巴领投,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苏宁等投资机构和战略合作伙伴跟投。仅仅三个月后,老对手旷视科技也传出完成融资的消息。巧合的是,据彭博社报道,本轮融资金额在6亿美元左右,阿里巴巴也参与其中。事实上,阿里巴巴的名字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两家公司的融资历史上。2017年11月,蚂蚁金服已经入股旷视科技,并入股旷视科技。至于商汤科技,阿里巴巴在2017年10月向对方注资15亿元。虽然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蚂蚁金服的投资部门和阿里巴巴集团自己的投资部门是相互独立运作的,在一个整体上算不上一家人。严格意义上,但这并不足以抹杀旷视科技与商汤科技相同的事实。“阿里”属性。这意味着,在本轮融资之后,原本暗中对峙的两家人工智能公司化身为同门兄弟。除了这两家,阿里巴巴还在视觉识别领域的其他公司身边徘徊。2017年5月,在安全领域积累了一定技术基础的依图科技完成了3.8亿元的C轮融资。领投方为高瓴资本,跟投机构名单包括云锋基金、红山资本、高榕资本、真格基金等。其中,云锋基金的创始人之一是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此外,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也出自阿里体系。迄今为止,在国内视觉识别领域的“四大创业公司”中,阿里巴巴与其中三家都或多或少有过接触,只有云从科技没有被阿里巴巴收录。“势力范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对于这些在前沿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的初创企业,阿里巴巴从不吝啬自己的支票,甚至愿意同时向行业内的几家竞争对手伸出橄榄枝.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部总监谢颖曾将自己对科技公司的投资分为两种:一种是“探路者”,看重的是被投公司在其赛道上的前瞻性,比如这家科技公司能够创造长期价值,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变化;二是能否与现有能力互补,即能否与阿里巴巴自身业务形成技术互补。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人工智能不再属于“探路者”领域,而更像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行业。“在2015年,人工智能还是一个前瞻性的行业,但到了2018年,就不能再这么形容了。”谢颖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行业落地,阿里巴巴需要更多的战略布局。不过,巨头的撒钱让投资机构谨慎看待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机会。InterChinaVentureCapital投资总监童亮亮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以视觉识别为例,资本市场从2015年开始大举投资,现在包括安防、医疗等领域,整体来看人工智能已经确定。“经过几轮大额融资,一些龙头企业的估值已经比较高,大家投资这个行业的积极性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产业资本往往注重业务布局,对价格敏感。度数低,客观上增加了投资机构的下注难度。“去年我们做了一些计划,但今年没有新的投资。”童亮亮说道。去年,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投中选择了一些具有独特竞争点的公司进行布局,包括从事眼动追踪算法的奇信亿微、智能驾驶等。天通微视、双髻鲨等战略布局人工智能投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在阿里巴巴内部被赋予了一定的战略意义。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商汤科技已成为阿里巴巴智慧城市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前者主要为阿里巴巴在智能监控、智能交通、城市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庞大的产品矩阵。同时,商汤科技会将自有的深度学习技术作为技术框架提供给有需求的城市。在行业落地方面,商汤科技主要聚焦安防监控、金融、手机、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其人脸识别、视频监控和识别能力构成了智慧城市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这对于将智慧城市视为重要业务领域的阿里巴巴来说尤为重要。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在接受36氪采访时也提到了双方的合作。他表示,这也是商汤决定接受阿里巴巴投资的原因之一,我们都是战略合作,这本身就是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至于旷视科技,在接受蚂蚁金服的投资后,公司已经将自己的技术应用到相关产品中。支付宝等App上的人脸识别解锁采用了旷视科技的技术。旷视的人工智能零售解决方案也可以助力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这恰恰印证了谢颖所说的“对现有能力的补充”——在这些技术领域,阿里巴巴的投资意味着可以通过自身的产品或业务获得相关技术的使用权,直接实现相关技术的落地。除了旷视科技和商汤科技,阿里巴巴体系内还有很多类似的投资事件,比如今年5月蚂蚁金服向3D视觉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奥比中光投出的2亿美元D轮融资。但上述投资行为并不构成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布局的全部。除了软件层面的投入,他们在芯片领域也投入了大量资源。今年4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先后投资了寒武纪、赤脚网络、深鉴、耐能、ASR等芯片公司。“我们需要便宜的芯片,有效的芯片,普惠的芯片,可以用在任何领域。阿里巴巴的芯片不是用来竞争的,是普惠的。”马云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时说。界面新闻了解到,阿里巴巴对于芯片的布局也有两个方向。一是将嵌入式芯片装载到家电产品中,为其物联网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另一个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有关。寒武纪、深鉴等芯片公司。这两个方向也将在不同层面与阿里巴巴现有业务形成互补。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目的非常明显:通过投资该领域不同方向的公司,构建人工智能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技术、芯片等各个方面。通过这个生态,阿里巴巴可以用更快的模式获得自己需要的前沿技术,从而避免长期投入带来的时间成本。激进投资背后的一些投资人这样描述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策略:“激进,不可理解”。在投资者看来,阿里巴巴业务所需的技术似乎并不需要通过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来实现。先后投资旷视科技和商汤科技,看起来像是重复操作。但这可以看作是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占领”行为。在自身投资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对外投资来保住位置可能是唯一可行的选择。长期以来,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尤其是视觉识别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突出。界面新闻记者从一份获得的资料中获悉,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间,阿里巴巴在CVPR(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国际会议)和ICCV(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两大视觉识别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想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一共发表论文8篇,少于腾讯的21篇和百度的18篇,与其他专注于该领域的公司相比有较大差距。“互联网巨头的投资策略还是会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比如蚂蚁金服投资奥比中广,主要是用于支付宝终端的人脸识别。”童亮亮对界面新闻记者评价道。当然,阿里巴巴近年来也开始加速基础研究的投入。2017年10月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建锋宣布成立达摩院,将在全球建立实验室,并引进更多大学教授参与其中。未来3年,基础科研开发投入1000亿元。达摩院已经初见成效。2018年4月,达摩院宣布正在研发神经网络芯片Ali-NPU,将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AI推理计算。2018年5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宣布研制出全球最强大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不过,与老对手腾讯相比,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进度还有一定差距。腾讯在图像识别领域也投入了很长时间。先后成立了优图实验室、腾讯AI实验室,并先后邀请了曾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的张彤、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科学与工程系终身教授贾佳亚是该领域的人才库。腾讯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广泛的消费应用场景。技术本身可以在腾讯丰富的产品矩阵中实现,可以在应用中不断调试、学习和开发。例如,腾讯优图的技术已经在QQ空间、QQ音乐、微信等产品中落地。这些应用每天带来数以亿计的数据,这是其他公司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所迫不及待的。如果说,在云服务方面,阿里巴巴凭借先发优势已经超越了腾讯,那么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方面,目前两者难以区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公司的技术进步会逐渐趋同。除了腾讯,包括百度、今日头条在内的科技公司也在大力布局人工智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阿里巴巴必须提速,否则就是逆水行舟。因此,在外部看来过于激进的投资选择,可能是阿里巴巴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战略行动。“投资也是为了安全感,阿里巴巴和被投企业都一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部总监谢颖表示。拿钱不一定是好事。对于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来说,选择接受阿里巴巴的投资,除了“站队”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发展的考虑。“无论是B端还是C端,阿里巴巴都拥有庞大的数据和应用场景,可以成为商汤科技的高级‘场景提供者’,为其创新技术应用提供入口。”一位接近商汤科技的人士分析界面新闻记者。旷视还可以受益于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新零售等应用场景。巨头提供的技术落地路径,是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纯技术公司所没有的。但在一些旁观者看来,即使拿到了巨头的投资,也不一定能获得安全感。“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个投资巨大、幸存者寥寥的行业,用户本身并不希望太多的技术方案影响用户体验。就像当年的搜索一样,最终只有一两家人工智能公司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一位前谷歌算法工程师告诉界面新闻,由于人工智能和硬件设备的绑定更加紧密,技术迭代的周期会更长,需要更多的投入。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本身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关键在于技术背后的内容和行为。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创造人工智能的价值。他的判断是,那些小公司会更专注于技术,但在其他两个维度上无法与大公司竞争。“以谷歌为例,即使它进入的时间比较晚,一旦将其背后的内容和数据打通,就能够为人工智能技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小公司在这方面是远远落后的。”这意味着即使是细分领域的初创公司也可以凭借集中度获得先发优势,但大公司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追赶起来并不难。一位微软内部人士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对于初创的小型科技公司来说,如何尽快将技术落地并转化为商业价值,使其能够持续发展,比获得融资更为重要。“很多企业提出了非常先进的技术,但最终没有办法落地。衡量一家企业的成熟度,收入、利润等指标非常重要,融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技术提出后如何发展。”上述人士说道。当然,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也不会把筹码全部放在阿里巴巴身上。两家公司最近都在关注手机领域。其中,商汤科技在OPPOfindX的拍照功能中嵌入人脸3D重建技术,旷视为vivoNEX提供人工智能人像光效技术。此外,金融、安防等领域也是他们重点关注的行业。对于目前的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来说,已经很难远离资本漩涡。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继续顺应潮流发展,同时避免沦为巨人的傀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