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Wear让近期谷歌回归中国的传闻成真,成为谷歌回归中国市场的“急先锋”。
刚刚发布的第二代Moto成为首款进入国内的Android Wear设备。
在国内厂商提前布局、智能手表蓬勃发展的国内市场,谷歌重返中国的第一步将再次面临“本土化”的巨大挑战。
据IDC预测,第二季度Watch销量将达到1万台,中国市场的作用不容忽视。
这也让谷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近期回归国内市场的传闻频频出现。
最终,第二代Moto选择了国产“出门问问”语音搜索技术取代Google Now,Android Wear实现了快速进入中国。
然而,发布一年后就进入国内市场,Android Wear面临内忧外患。
首先,Android Wear并不是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唯一选择。
在智能手机领域之外,国外厂商也不想再受到谷歌的限制。
三星正在押注其自主开发的Tizen,LG也在试图挖掘其Web操作系统的潜力。
国内厂商中,百度、腾讯也推出了适合国内用户的智能手表系统Duwear和TencentOS。
Android Wear 面临来自提供语音搜索服务的出门问问的直接竞争。
其次,谷歌无法在中国提供完整的服务。
缺少Google Play将会影响Android Wear体验。
虽然有传言称谷歌将推出国内定制版Google Play,但具体何时正式回归以及定制体验如何仍是未知数。
第三,“本土化”问题亟待解决。
一方面,搭载Android Wear的设备需要获得谷歌授权,而国内厂商获得授权的并不多,因此不太可能快速占领市场。
另一方面,Android Wear正式进入中国后,如何与国内服务有机对接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尽管Android手机系统是在智能手机爆发之际发布的,但它并不适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这直接推动了国内定制系统的兴起。
Android Wear在智能手表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
如果不能更好地“本土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另一方面,国内厂商正在可穿戴设备这一新兴市场谋划。
一些国内厂商凭借无可比拟的本土优势,发布的新品在系统交互、服务、续航等方面与Android Wear相比都有不少亮点。
(与TencentOS智能手表一起发布)其中,百度发布了DuWear,集成了百度语音搜索和移动支付技术等服务。
腾讯还发布了TencentOS系统和“TOS+”智能硬件开放平台战略,并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基于TencentOS的智能手表系统解决方案。
TencentOS是唯一同时兼容QQ和微信并向开发者开放的智能手表平台。
目前,“TOS+”生态已经渗透到智能硬件、开发者、设计、摄影等领域,阔别五年后,谷歌通过Android Wear率先回归,证明国内智能手表乃至可穿戴市场仍然具有全部潜力。
Android Wear进入中国将使国内智能手表市场再次升温,谷歌也将带来创新和改变。
至于各厂商在国内智能手表领域还有多少机会,就看科技领先公司谷歌如何通过“本土化”展现自己的服务优势,以及拥有“本土化”优势的国内厂商能多快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