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谷歌眼镜登陆中国!硅谷宝藏成为拍照道具

时间:2024-05-22 19:11:33 科技赋能

OFwee可穿戴设备网讯:花费美元、一个月、经过四个人之手,Google Glass来到了中国。

美国硅谷工程师手中的“宝物”,成为笔者最大的用处,成为摆拍拍照的道具和朋友圈的新宠。

技术进步的速度总是会让你感到惊讶。

从2016年Google Glass诞生到现在,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作者总是这样说:苹果现在正在改变世界,谷歌正在改变未来的世界。

谷歌眼镜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未来的大门正在慢慢打开……谷歌眼镜在中国有多受欢迎?我不敢量化,因为毕竟我的生存面积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但在腾讯,却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当笔者试戴 Google Glass,在公司里走来走去时,听到的只是惊叹声:“那是 Google Glass,对吧?”、“看,Google Glass”、“哦,Google Glass”……而这些时候,心里升起一丝虚荣感,对未来科技的第一印象竟然是那么微妙。

如何证明自己是技术极客?最好的办法就是戴上谷歌眼镜来一张自拍照,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上,然后心满意足地等待回复数量像弹幕一样增加。

不要嘲笑这种“屌丝”心态。

如果是你,你可能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我周围的每个人看到 Google Glass 时都是这样的。

“未来科技”在中国,第一站体验是“抵达此行”。

谷歌眼镜就是那种让人一看就兴奋的产品。

毕竟如此浮夸的可穿戴设备还是第一次出现你永远无法理解工程师的心思,但“架子耳”思维模式在Google Glass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你的脸型需要符合要求,钛合金制成的眼镜框很轻。

而且可以随意弯曲,戴久了也不会感觉很累,但对于脸型较宽的人来说,比如图中的高大壮汉来说,Google Glass 就是一场噩梦。

佩戴起来非常不舒服,请确保您的眼睛符合眼镜设定的焦距。

谷歌眼镜依靠棱镜来投射图像,但棱镜和眼球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所以想要使用谷歌的人。

玻璃通常必须具有正常视力或必须佩戴隐形眼镜。

眼镜。

经常戴眼镜去电影院观看3D电影的用户都明白这种感觉。

镜片是装饰品,可有可无。

虽然它们被称为眼镜,但实际上它们在 Google Glass 的结构体系中并没有起到任何实际作用。

谷歌眼镜无需镜片即可正常投射到您的眼睛上。

这也使得Google Glass替代近视镜片成为可能,而且由于所有内部结构都在右侧,而左侧仅起到平衡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将Google Glass改造成一款战斗型并不困难。

龙珠中的能量探测器。

谷歌眼镜还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

虽然已经是2.0的产品,但眼镜的实际佩戴体验仍然会让你对它与普通眼镜有所不同。

归根结底,谷歌眼镜的数字属性远远大于日常用品的属性。

由于佩戴等设计问题,它暂时无法替代眼镜,就像配备手写笔的平板现阶段无法替代纸质笔记本一样。

蜜月期总是短暂的。

第一次见面后,谷歌这个在中国听起来并不那么受欢迎的品牌给笔者留下的痛苦回忆远远多于之前的美好回忆。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Google Glass确实是工程师的产物。

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虽然我用过很多新奇的数字设备,但Google Glass还是花了我30分钟才上手。

Google Glass的核心价值全部基于Google服务,例如搜索、地图和Google+。

遗憾的是,由于一些政策压力,这些服务在中国几乎没有施展空间。

说白了,没有英雄的空间。

当看到老外在 YouTube 上展示 Google Glass 的各种用途,比如 Google Now 卡片推送、Gmail 邮件提醒、备忘录提醒等时,笔者只能微笑着继续研究如何偷偷拍出最好的照片。

在美国,谷歌眼镜代表着科技的未来和方向。

在中国,谷歌眼镜能做的就是装酷、偷拍照片。

与它的美元价值相比,体验尖端技术的成本确实有点高。

谷歌眼镜的核心理念是让用户无需双手即可控制它。

您可以随时随地佩戴,不用担心影响正常行动。

笔者尝试在开车时佩戴Google Glass。

我担心我会因为必须看投影屏幕而忽略驾驶环境,这会增加驾驶风险。

但实际体验后,感觉很自然,就像开车时一样自然。

就像时不时看后视镜一样。

用语音代替触摸操作,“ok,glass”、“拍照”、“给XX打电话”、“发消息”等几句简单的英文句子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功能。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技术突破来的贡献。

虽然这个功能在手机上早已有了,但相比于眼镜,我更愿意用手而不是嘴来操作手机。

语音技术只有与具体的产品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不过,语音也给笔者带来了很多麻烦。

如果你想正常控制Google Glass,你需要以正常的音量和速度说出英语命令。

在谷歌眼镜的许多操作中,语音已经成为人与眼镜之间的纽带。

唯一的互动方式。

这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对于生性内向的中国人来说,还是有点困难。

我什至可以想象当我在公共汽车上对着空气说英语时周围人的奇怪表情。

当然,语音并不是我不敢在公共环境中使用谷歌眼镜的唯一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安全”。

这里所谓的安全感不是给用户的,而是给周围的人的。

搭载Google Glass的摄像头对周围的人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它设计得过于明显,以至于当第三方与佩戴者面对面时,很容易注意到眼镜上的摄像头。

这样第三方就很容易注意到眼镜上的摄像头。

三人都会引起心中莫名的恐慌。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公共浴室里,突然一个戴着谷歌眼镜的人来到你旁边的小便池前。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如果是我,我会把尿憋在膀胱里,然后拎起裤子就走。

笔者曾尝试佩戴谷歌眼镜进入肯德基点餐。

服务人员看到我进来,立即露出了与其他顾客不同的表情。

我确信她看到了我眼镜上的相机。

整个消费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对方的紧张和犹豫。

虽然我的眼镜没有任何作用,但前置摄像头带来的无形压力却很可怕。

谷歌眼镜的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重视。

由于该眼镜具有无声摄影和私人录像的特性,在美国许多公共场所已禁止佩戴。

在较为保守的中国,这种安全危机更为突出。

当你在街上看到戴着谷歌眼镜的年轻女孩时,作者建议你摘掉眼镜,摆脱眼瘾。

抱歉,在中国,我无法体验Google Glass的更多功能。

当政策壁垒筑起时,“未来”只是一个数字产品。

谷歌眼镜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但软件厂商已经开始将谷歌眼镜视为新的发展方向。

目前已有数十款软件获得谷歌官方认证。

这仅限于美国的软件开发商。

当 Google Glass 有朝一日能够普及到全世界时,这个数字将是惊人的。

回到话题一开始,谷歌眼镜让生活在中国的一个普通人体验到了真正的“未来科技”。

作者小时候用玻璃绑树枝制作战力探测器,没想到20年后,类似的产品竟然成为现实。

走进作者的生活。

虽然我很高兴世界上存在像谷歌这样的公司,但我也很遗憾自己没有体验到它的本质。

未来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只是一根地下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