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经历“失去的20年”以来,以松下、索尼、东芝、夏普等为代表的日本家电企业竞争力持续下滑。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松下。
如今在中国市场,松下的市场份额已经从鼎盛时期的20%下降到了2%。
它已经失去了主导地位,甚至被挤出了电器行业的第一梯队。
作为日本家电企业的代表,松下的衰落令人遗憾,也引发探索。
低谷时期,虽然松下一直在积极探索转型、求生存——“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小家电业务。
然而一年过去了,松下小家电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却没有增加。
小家电战略被夸大,松下从此沦为低端玩家。
松下的小家电品质优良。
从转型效果来看,松下的小家电战略并不成功。
截至目前,松下小家电在中国市场尚未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是松下小家电业务整体疲软,市场份额连年下滑。
以电饭锅为例。
2019年,松下电饭锅市场份额从第四位下滑至第六位。
很多人不禁要问,松下有品牌、有产品的小家电业务为何无法赢得市场?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松下小家电主打多功能,产品定位不明确。
早在几年前,松下就进入了小家电行业。
技术和产品上的优势让其在小家电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并被视为2018年的重要战略。
但多功能的产品配置使得产品价格偏高,这使得其在小家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让很多国内消费者望而却步。
以松下的智能马桶盖为例。
功能丰富,但对于中国居民来说并不实用。
自洁喷嘴、杀菌等功能很少使用。
相反,由于附加功能较多,松下智能马桶的价格相对较高,产品售价在4000至5000元以上。
价格是决定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智能马桶也不例外。
清华大学与腾讯家居联合发布的《中国智能卫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43.7%的消费者更愿意接受~元之间的智能马桶,而只有3.9%的消费者能够接受~~元之间的智能马桶。
。
这样看来,松下的智能马桶并不具备高性价比的优势。
价格过高,导致松下小家电很难培养忠实粉丝。
其次,重产品轻营销,导致松下缺乏客户认可度。
松下小家电布局的核心是通过“本土设计、本土生产、本土制造”推动家电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可见,松下一直专注于产品本身。
松下的营销特点是计划性、流程性强,但灵活性差。
这种营销方式往往难以应对中国家电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
此外,渠道网络不完善也是松下最大的弱点。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今年开始,线上渠道逐渐成为小家电的主要销售渠道。
过去几年松下的小家电主要以线下销售为主。
直到今年4月,松下小家电才开始强化线上销售比例,但为时已晚,机会已经没有了。
小家电线上线下销售数据对比和营销策略上的失误,导致松下小家电尽管拥有不错的产品,却无法在市场上积极引爆。
要知道,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渠道推广和营销引爆,也不会被消费者所认知。
尤其是小家电属于松下的高端市场战略,而高端产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营销。
对营销的忽视,导致松下小家电尽管产品质量和做工不错,但仍然缺乏客户认可。
最后,松下小家电发展存在战略失误。
笔者注意到,松下进入市场时,小家电市场已经形成巨头品牌发展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大而全的产品策略很难形成突破之势。
松下小家电依然遵循大而全的产品策略,其小家电产品几乎涵盖了小家电品类的各个方面。
然而,许多品牌正在成功进入小家电领域。
在大而全的战略布局下,松下小家电产品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就连大家耳熟能详的松下电饭锅业务也被挤出了小家电行业的主流品牌。
目前,美的、飞利浦、九阳、苏泊尔等已成为小家电巨头,松下很难通过“大而全”的产品策略占据一席之地;而在细分领域,由于技术更新的快速迭代,松下的创新难以跟上。
市场需求。
随着更多个性化产品的不断涌现,松下的劣势逐渐显现。
虽然松下首创的美容小家电在女性消费圈中拥有良好的口碑,但依靠这一小众市场很难在短时间内爆发,松下小家电的未来令人担忧。
战略失败加剧了松下的退出。
笔者发现,小家电并不是松下首次向高端市场转型。
早在2009年,松下总部就以“向高端市场进军,打造并释放松下在中国家电的高端高品质形象”为核心,推动中国白色家电市场的业务转型。
向高端市场进军,其实是近年来很多中国家电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源于未来中国高端家电市场的巨大空间和机遇。
目前,白色家电业务已成为松下的主营业务之一,但尚未完成松下转型高端家电市场的战略布局,不足以支撑松下品牌的崛起。
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白色家电市场,松下空调零售量和销量分别下降35.55%和28.17%;松下冰箱零售额和销售额分别下降9.45%和0.19%;松下洗衣机零售量和销量分别下降7.17%和2.88%。
2016年,松下在冰箱空调市场排名中被挤出前十名。
松下白色家电业务的利润率仅为3.2%,并且还在不断萎缩。
小家电作为第二次战略转型,是松下逆袭的重要机遇。
然而,松下并没有抓住发展小家电的机会。
公司内部稳固组织的障碍,使得松下无法跟上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变化。
如今,小家电市场的雏形已经建立。
加之中国小家电品牌的快速崛起,松下家电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压。
小家电+战略失败后,松下将失去在家电市场的最后一张王牌。
即使有白色家电业务的支撑,也将进一步失去行业影响力。
因为市场是开放的,竞争是残酷的。
写到最后,曾经的霸主松下正在走向没落。
松下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厨房电器、小家电等业务合计市场规模不足1亿元,竞争力明显不足。
随着行业品牌集中度的提高,松下很难以大而全的姿态成为一流品牌。
在支柱产业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松下很难再有突破点,注定走向衰落。
市场瞬息万变,不可控因素太多。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会有坎坷。
尽管松下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创新,但由于组织架构臃肿庞大,对市场竞争力反应迟缓,松下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家电消费市场的缓慢下滑。
在频道中。
笔者认为,松下此前的辉煌值得中国企业研究和学习。
松下随后的衰落也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只有不断保持创新和适应能力,才能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