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深圳,阳光灿烂。
郝女士在路上中暑晕倒了。
这时,她佩戴的设备立即拨打电话,记录她的体温、心率、血压等。
这些数据,当然还有她的地理位置,都被发送到紧急服务部门;她的儿子也收到了通知。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可穿戴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内在连接’实现快速数据采集,通过超快的内容共享能力高效维持社交联系。
摆脱传统手持设备,获得无缝的网络访问体验。
”上半年,智能穿戴设备持续火爆,国内外厂商频频推出新品。
近日,华为为我们带来了一款全新的智能手环产品。
该产品具有运动、睡眠等常规监测功能,还增加了蓝牙耳机功能。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还计划在今年推出多个版本的 iWatch 智能手表,其中将内置 10 多个传感器,用于跟踪和监测健康数据。
与市场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情相比,目前用户能够实际体验的可穿戴设备屈指可数,且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多样,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带、智能腰带、智能头盔、智能按键等。
分析人士认为,医疗保健、信息娱乐、运动健康是可穿戴设备应用的热点。
尽管可穿戴设备引起热议,但这些产品还远未成为主流。
您认为iWatch会再次引领可穿戴市场吗?您认为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是什么?您想详细了解可穿戴设备吗? OFweek很荣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雷博士来主讲本次在线研讨会。
会议将结合“可穿戴智能设备”、“移动医疗健康”等行业热点,详细讲解该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医疗集成电路。
分享设计、人体近端通信、生物医学算法开发、健康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