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智能硬件领域。
一时间,许多科技术语被提及的频率迅速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VR、车联网等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2017年,智能硬件已涉足健身运动、医疗健康、交通工具、家庭娱乐等多个方面。
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一大批互联网巨头巨资涌入,将整个智能硬件行业推向风口浪尖。
然而,大多数智能硬件厂商都是新兴初创企业,缺乏资金、技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来单独打造生态链。
但仅靠“单打独斗”很难获得上游元器件厂商在芯片设计、射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小米等巨头企业的入局,为智能硬件厂商“聚首取暖”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目前来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都基于现有的业务优势进入了智能硬件领域。
阿里巴巴将天猫电子城、阿里智能云、淘宝众筹三个业务部门整合为智能生活事业部。
淘宝众筹甚至还为智能硬件厂商提供代工工厂推荐服务。
阿里巴巴首次推出阿里云、阿里智能、YunOS等业务单元,共同打造物联网时代的服务平台。
阿里巴巴的智慧生活平台在覆盖范围上已经成为行业第一,现在很多品类都已经智能化。
2018年,一款智能设备在阿里巴巴平台上销售,三款产品单日销量过亿,分别是科沃斯扫地机器人、格兰仕空调和奥克斯空调。
在电商平台上,从生产到用户手中的整个激活时间仅需一周,而传统渠道则需要一两个月。
北京人喜欢买净水器,江浙人喜欢买空调。
广州人最喜欢买电热毯。
43%的买家是天猫T4用户,每月消费超过1元。
他们喜欢的功能:云预订、云菜谱、语音。
(数据来源:阿里巴巴智慧生活 | 智玩拍整理发布) 腾讯继续发挥在社交领域的优势。
借助腾讯OS系统,整合“QQ物联网”和“微信硬件”开发平台,智能硬件可全面植入。
腾讯手机QQ、微信社交生态服务系统;在聚焦“安防品牌”的同时,安防路由器、智能摄像头、儿童守护智能手表等系列产品已纳入基于安全属性的智能家居生态服务体系,还将投资数百亿元支持智能家居企业10万元以上。
巨头的进入不仅仅是为了为智能硬件厂商寻求更合适的资源。
奥维云网分析认为,未来智能产业的价值创造仍将基于多个智能硬件的协同互联和基于多终端数据的增值。
服务。
在今年的智能硬件市场中,无论是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展,还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智能硬件依然是两大市场上最抢眼的主角”风向标”展览。
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智能硬件零售量为1.3亿台,季度零售量稳步增长。
去年第四季度,全球瑞士手表出口量同比下降5%,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猛增%。
智能手表出货量首次超过瑞士手表。
中国占全球智能硬件零售市场份额高达32%,市场规模达1万台。
其中,智能穿戴产品仍占多数,占比约56%,智能机顶盒产品占比29%,智能家居产品占比10%。
智能穿戴市场中,智能手环占比58%,智能手表占比40%,其他品类产品仅占比2%。
但与此同时,资本对智能硬件市场却冷淡起来。
国际市场上,智能硬件两大明星公司——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商Jawbone刚刚获得新一轮1.65亿美元融资,估值仅为15亿美元,仅为2019年30亿美元估值的一半。
上一轮融资;运动相机GoPro的股价已较高点缩水近80%。
国内,去年9月以来,智能硬件创业团队完成的A轮和B轮融资比例已不足11:1,中小团队因“失血过多”而不断退出市场”。
虽然硬件智能化是一种趋势,但目前整个智能硬件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硬件联网后,仍然无法构建更多的智能生活场景,让消费者感受到智能化带来的好处。
这导致产品接受度仍然较低。
展望明年的智能硬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可穿戴智能设备VR将成为新趋势。
自从智能穿戴行业被谷歌引爆以来,智能硬件产品也成为了这波浪潮中的“生力军”。
同时,激活并带动了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020年是VR设备快速增长的一年,2020年被业界普遍认为是VR元年。
虚拟现实VR从去年开始就被各行业反复提及。
今年年初,被打上了“虚拟现实元年”的标签。
如今,大多数互联网巨头都分配了相应的精力来发展VR之路。
VR应用不再局限于游戏,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商为我们实现了更多的虚拟现实应用。
VR在游戏、影视、旅游、探险、教育、医疗、康复训练、购房装修等领域都有应用。
随着可穿戴和VR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行业正在发生巨大的飞跃。
随着智能手机销量逐渐放缓,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8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出货量增长1%。
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结果。
在今年的MWC大会上,我们看到了更多令人惊喜的新设备,众筹和各大厂商的产品也展现了新趋势。
高通和英特尔都在通过自己的技术加速可穿戴设备的开发。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报告显示,可穿戴设备产品全球每年出货量为1万台,预计年出货量将升至1万台。
到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产品预计将飙升至1亿个。
部门。
互联网的持续作用以及智能手机市场和技术创新的低迷,为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2、儿童智能手表产业还不发达。
智能手表是智能硬件创业浪潮中最活跃的创业分支。
甚至在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的智能手表推出之前,国内就有不少企业家率先推出了智能手表。
产品,还推出了针对儿童的儿童智能手表。
虽然儿童智能手表是互联网行业的新兴品类,但产品之间的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
目前,仅中国就有多家企业推出了自己的儿童智能可穿戴设备。
儿童智能手表被称为“安全神器”,因为儿童智能手表具有定位+呼叫功能。
孩子佩戴智能手表后,定位功能可以让家长随时监控孩子的动向,通话功能可以让家长随时与孩子沟通。
部分儿童智能手表具有发送微信、监控等功能。
这些都是关心孩子的父母的痛点。
一块小小的智能手表可以让父母时刻感知孩子的存在,大大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近期,儿童手机、手表的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媒体关注。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发布了《“安全神器”藏隐患》专题新闻报道,给这个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节目中,《焦点访谈》专栏援引网络安全反馈机构的报告称,儿童智能手表的安全漏洞将让黑客能够实时监控儿童,掌握他们的行走轨迹。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大多数传统企业生产的是儿童智能手表。
他们缺乏抵御黑客攻击的意识和能力,存在安全漏洞的可能性很高。
由于央视的接连报道,市场上儿童智能手表的销量受到影响,厂商不得不调整宣传策略。
以炒作安全为噱头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经过此役,儿童智能手表短暂回归理性发展。
市场对可穿戴设备产品的不断考验,将倒逼厂商不断改进产品,最终推出符合市场预期的产品。
这对于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3。
车联网智能后视镜已成为趋势。
国家不断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扶持力度,车联网产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
有关部门预测,2018年国内车联网用户将增长至千万级,车联网产业规模巨大。
然而,构建“车”、“网”、“网”的全行业车联网生态系统,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在一起,共同制定行业发展的最优解决方案。
由于近一两年车联网概念的爆发,亚森展的汽车电子(车载智能硬件)部分也成为了展会的焦点。
与去年相比,今年亚森展的一些变化或许可以说明后市场厂商眼中车联网的发展趋势。
联网智能后视镜成为主旋律。
无论是飞歌、华阳等老牌厂商,还是各种小厂商,智能后视镜都出现在大家的展位上,并且都占据了核心地位。
目前主流的智能后视镜基本上可以实现汽车的所有功能。
无论是联网后的导航、娱乐、通讯、倒车影像等功能,智能后视镜都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与安装后视镜需要在汽车行驶时拆车连接CANBUS相比,安装方法简单得多,对车辆造成的损坏也更小。
其次,智能后视镜的功能更加强大。
比如ADAS、前后行车记录等功能与安全相关,更贴近用户的痛点。
智能后视镜将成为标配是一种趋势。
由于硬件成本和定位不同,智能后视镜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总体来说比汽车要低,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从市场反应来看,智能后视镜的爆发已成为行业公认的趋势。
今年1月美赛达全新车联网智能后视镜PCBA产品发布后,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引领智能后视镜行业进入六核4G新时代。
总结:智能硬件在年会上迎来了新的拐点,产品创新的方向开始从现有电子产品的智能化改造转向新型智能产品的打造,特别是与VR(虚拟现实)。
这很可能是将智能硬件产品更快地推向大众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