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watch 陪伴我有一段时间了,之前也写过它的使用报告。
与二代moto相比,还是有一些遗憾的。
如今,Ticwatch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
发售当天看了介绍,其实我也想买一台,但是这一代老兵就要被抛弃了,所以不忍心买。
对于智能手表,我一直认为,首先它必须是一款合格的手表,其次是它能否很好地接替一些手机的工作。
如果能够很好的完成这两项任务,那么这款智能手表就合格了。
如果还能锦上添花,很好地完成其他任务,那就算是优秀了。
Ticwatch II的体验主要围绕以上思路。
好了,咱们进入正题吧! 1。
大家好,我是新一代Ticwatch。
这次的包装与上一代的包装有很大不同。
上次是白色的长方形盒子,这次是黑色的方形盒子。
两者的包装质量都不错,想必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这次的方形盒子,这更像是传统手表的包装,而第一代的包装太大了。
当你打开包装时,你可以看到表盘。
上面有一张贴纸,用来制作表盘的图案。
其实我觉得透明保护膜就够了。
深邃的黑色表盘正等待着主人将其点亮。
包装家庭照片。
这一代的Ticwatch有42毫米的表盘,我很喜欢。
第一代只有46毫米的表盘,戴在我瘦小的手臂上还是有点大,而且很笨重。
42mm和我老婆二代moto的女版一样,也比较适合女生握持。
只是厚度还是厚了一些。
如果能小于10mm就更好了。
与第一代相比,外观上最重要的变化是下半部分。
第一代Ticwatch的侧面与表盘融为一体,有一条白色的防刮条。
第二代Ticwatch的一侧一半与表盘融为一体,另一半则与底壳融为一体。
底壳的材质看起来很相似。
它由钢琴烤漆塑料制成,材质似乎有所恶化。
刮痕条也被隐藏起来。
这样的设计可能会给人一种显瘦的错觉。
另外,二代表盘更加扁平,一代表盘层次感更强,无论是金属部分还是玻璃部分。
一种是简单的,一种是立体的,各有各的特点。
按钮的设计也发生了变化。
二代的按键更加突出,按键周围加了一个圆圈。
质感比第一代更好。
我收到的表带是棕色的,质量看起来不错。
具体的耐久性需要长期观察。
应该还是比摩托的好,我老婆的表带已经很糟糕了。
重量方面,比一代轻一些,但我更喜欢重一点的,更有质感。
Apple Watch虽然小,但重量却比Ticwatch重很多。
好在做工还是很好的,两种材质之间的接缝紧密均匀。
下面是上手视频: 总结: a) 包装质量好; b) 表盘比上一代小很多,佩戴更舒适,女性也可以使用; c) 底壳材质质感比上一代差; d) 设计风格发生了变化,各有优缺点; e) 防刮条变得隐藏起来,整体感增强; f) 按钮质感得到改善; g) 做工依然精良; h) 表带质感依然出色; 2.我终于可以幸福地生活了。
Watch 2.1的屏幕显示由于表盘的缩小,屏幕尺寸也从1.5英寸缩小到1.4英寸,比同样具有42mm表盘的第二代Moto的1.37英寸稍大。
虽然数据看起来并没有大多少,但实际观感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
。
这一代的屏幕已经换成了OLED,对比度更高。
分辨率也提升到了*,ppi也达到了100%,比上一代高很多,ppi也比moto高。
从实际观感来看,显示效果比第一代细腻很多,几乎一样。
但也有一个问题。
第一代液晶屏是半反射半透明的,因此在烈日下也能清晰可见。
然而第二代OLED的中等亮度在现在的艳阳下完全无能为力。
就算开到最亮,也很勉强。
而且由于不支持亮度自适应,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
moto亮度自适应,不仅能在不同环境下获得更好的观感,还能降低功耗。
当然,这是因为屏幕有一个凹槽来放置光线传感器。
2.2 续航和充电 第一代最大的缺陷是屏幕恒定续航只有三个多小时,而且屏幕不常亮。
每次举手查看时间,都要等待1秒左右才能亮屏,体验较差。
由于第二代采用了OLED屏幕,因此在屏幕常亮时也能实现更低的功耗。
实际测试中,可以在屏幕常亮的情况下使用一天半(中等使用),提升非常显着。
我认为只要在重度使用下能坚持一天就合格了。
毕竟每天都要摘下手表,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充电。
充电底座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二代手表更小,无线充电底座也做得更小。
据官方介绍,充电效率达到75%。
根据实际测试,一小时内即可从完全没电到充满电,相比上一代是有进步的。
第一代和第二代充电对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第一代的充电器一直开着什么的,充电变得很慢,以前是很快的):有另一个小细节。
第一代充电器有一个LED指示灯,虽然有点烦人,不充电的时候会闪烁,但是二代直接取消就有点不舒服了。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我拿到的那天,晚上回家就把它关掉了,所以就用了一代充电器给它充电。
我发现无法充电,但有电时再试一次,就能充电了。
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2.3 个性化表盘 作为一款智能手表,相对于传统手表的一个优势当然就是表盘的多样性。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多种表盘款式,满足个人的追求。
Ticwatch 自带的表盘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丰富。
当然,如果你觉得还是不满意,也可以安装第三方表盘应用,比如我安装的梦幻表盘。
里面的表盘样式也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总结:a)显示效果细腻,相比上一代提升不少,OLED屏幕常亮模式更省电; b) 阳光下亮度不足,不能自动调节亮度; c) 常亮模式适度使用可以持续一天半,每天无线充电晚上可以摘下来,非常实用; d) 充电时间短; e) 有多种拨号选项。
总之,这代Ticwatch可以随时开启常亮模式,随时可以举手查看时间。
续航可以持续一天半,晚上只需拆放无线充电板即可,非常实用。
上一代的用户反映称,第一代作为手表来说不太合格,但第二代产品有了质的提升,可以愉快地作为手表使用。
3、让手机做一个安静的帅哥。
智能手表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接替手机的一些任务,让我们减少拿出手机的次数。
那么具体如何实现呢? 3.1 当没有智能手表推送通知时,当手机铃声响起时,我们必须拿出手机看一下,相当麻烦。
很多时候这些消息是没有用的,比如垃圾短信、应用推送的广告等等,非常烦人!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拿出手机玩了一会,就再也没有放回去……有了智能手表,这些推送消息都可以在手表上看到。
如果你举手看一眼,垃圾邮件就会被忽略。
,手表可以应付,但是你确实要使用手机,然后拿出手机。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你拿出手机的次数,在做生意的时候可以更加专心。
更贴心的是,你可以在手表上轻松设置哪些消息不推送到手表上。
所以这就是问题所在。
推送消息会在手机上通知,手表上也会通知。
两边都响很烦人。
你可以在脸上设置Ticwatch,推送消息只会在你的手表上自动提醒,但我从来没有发现这个功能。
3.2 闹钟、备忘录、天气等语音识别是出门问问的特色。
两位创始人也是谷歌的语音识别专家。
语音识别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得不多,只是无聊的时候逗逗它。
但设置闹钟、做笔记、查看天气时还是很方便的。
QQ的语音识别成功率很高,响应速度也不错,非常实用。
有一个小问题。
之前版本的系统中,当我说“你好,提问”时,弹出的界面非常智能,就像一个快乐的小精灵高兴地跳出来,但在新版本中,提问界面没有了。
这种潇洒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要改成这样?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非常喜欢原版的。
3.3 音乐控制 Ticwatch 默认的快捷卡有一个音乐播放页面。
当我写第一代试用报告时,我认为手表上播放音乐非常没用(我不怎么听音乐,我脑残……)。
后来发现还是在手机上播放,但是可以用手表来控制音量、切换歌曲等操作。
这是相当实用的。
用手机听音乐时,一开始只需要操作,后面就不需要拿出手机了。
尤其是在地铁、公交车等人流密集的场合,会更加方便。
经实际测试,QQ音乐播放可以在手表上发起联动,但虾米音乐却不能。
3.4 操控 如果你想接管手机的部分工作,操控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只有提高了可控性,大家才会更愿意在手表上做更多的事情。
Ticwatch从第一代开始就有两种控制方式:屏幕触摸和刮擦条。
我觉得屏幕触摸还是蛮好用的,灵敏度和手机没什么区别。
但由于手表的屏幕毕竟较小,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会遮挡一些信息。
因此,Ticwatch 增加了侧边刮擦条功能,通过侧边的触摸滑块进行控制,避免操作时遮挡屏幕。
但实际体验刮刮条并不是很方便,而且当手表拿在手里把玩时,刮刮条经常会被误触发。
最好直接在屏幕上操作。
如果你害怕被屏蔽,那就在开始之前仔细看看。
不过,操作屏也有一个动作容易误触发。
在设置中,有些选项是可以一键修改的,如下图所示。
有时滑动时触发点击操作,不知不觉中就直接改变了设置。
总结: a) 手机消息推送稳定,体验好; b) 闹钟、备忘录、天气等可以通过语音轻松完成; c) 音乐控制方便实用,但部分播放器不支持; d) 可控性还是不错的。
是的,我认为抓挠没有用。
应该说,第一代Ticwatch已经能够很好的接手一些手机的工作,第二代也继续这样做,确实减少了你必须拿出手机的次数。
4.我还是一部手机。
这一代Ticwatch的一大亮点就是内置SIM卡。
与民生通信合作,支持无手机使用、拨打电话、上网。
本来想开一张SIM卡,但民生通讯不仅要求身份证正反面,还要求有身份证照片等乱七八糟的信息,所以就懒得办了。
但我最关心的是电池寿命问题。
打开SIM卡肯定会大大增加电量消耗,因此电池寿命可能会再次变得非常紧张。
我还测试了蓝牙手机。
上一代的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手表出了问题。
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
这一代没有问题,就像普通手机打电话时打开免提功能一样。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这个功能就能看出,外包团队的野心还是很大的。
这款手表配有 SIM 卡、WiFi 和 GPS。
注意到了吗?这完全就是抛弃手机的节奏啊! !手表可以独立打电话、独立使用数据上网、独立定位、可以连接wifi,那为什么还需要手机呢?当然,我认为,如果智能手表要完全取代手机,可能还没有“完全”实现。
毕竟文字输入是一个硬伤。
虽然语音识别率很高,但在一些场合,比如上课、办公室、开会等,使用语音还是不方便。
但对于一些特定人群来说,取代手机还是有希望的。
例如,家庭主妇在家照顾孩子时,大多数情况下她们对语音输入的需求大于文字输入,因为很多时候她们的手太忙而无暇输入文字。
例如,我的妻子(一名护士)上班时必须先洗手才能拿起手机,这很麻烦,而且她没有时间打字。
但她说话没有问题。
如果她有什么事要做,她只需举起手,对着手表说话即可。
比如,我妈妈不会打字,出门也不喜欢拿着手机。
拥有这样一款手表,非常方便。
如果还能为佩戴者增加他人定位功能(防丢)就更好了。
但是但是!现在我真的想换手机了。
电池寿命如何?虽然我没有尝试过,但我想应该是让人抓狂的程度吧?只能说我们现在正在积累技术和经验,为后续的疫情做好准备。
总结:a)我没有开启SIM卡功能,担心续航; b) 从SIM卡、WiFi、GPS设备上可以看出出门问问取代手机的野心,但目前还处于积累阶段,暂时不会取代。
五、促进健康生活 智能手表是比手环更高级的东西,手环的功能当然不能落下。
很多年轻人喜欢运动,也希望自己的运动数据能够被准确记录、分析和改进(其实发朋友圈是关键)。
Ticwatch 自带运动应用程序,有五种预设模式。
除了下面所示的之外,还有免费的培训模式。
由于我比较懒,运动量也不大,每天步行上下班就是最大的运动量,所以我尝试了户外步行。
当您启用户外步行时,您可以设定各种目标,例如您想走多远、您想消耗多少能量等。
您也可以在不设定目标的情况下到处闲逛。
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观察。
更好的是手表带有GPS,可以记录运动轨迹,而且非常准确。
晚上出去跑步的时候,拍张照片发朋友圈,还是蛮酷的!开启运动模式后,手表似乎耗电量很大。
一晚上充满电,早上醒来发现没电了,关机了。
后来发现运动监测好像一直开着。
总结:运动监测可以很好的完成,但运动模式还不够丰富,可以继续完善。
6. 体验总结 a) 第二代 Ticwatch 体积更小,佩戴更舒适。
细节更加完整,更加精致。
底壳质感略有下降,但整体品质还是不错的。
佩戴时看起来仍然很优雅; b) 显示效果大幅提升。
观感细腻,对比度高,但强光下可视性较差,不支持自动调光; c) 持久续航得到质的提升,配合高效无线充电,续航不再是绊脚石,实用性大幅提升。
;d) 消息推送稳定易用,语音识别准确实用。
它可以很好的接管一些手机的工作,减少你必须拿出手机的次数。
但控制上还存在一些小问题; e) 拥有GPS、SIM卡、WiFi等,可见Wanvoi有取代手机的野心,但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f) 可以实现运动监测功能,更换手环没有任何问题,但丰富程度有待继续提高。
总的来说,由于Ticwatch的主要功能是手表,所以二代Ticwatch的可用性没有问题。
如果说上一代只是推荐极客购买玩的话,那么二代就适合普罗大众购买使用了。
这一代Ticwatch还很好地完成了另一项重要任务——减少你拿出手机的次数。
甚至还有可以媲美手机的硬件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许能够完全取代某些人的手机。
回顾一代人,绝对没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