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消息,祖国台湾近期地震频发,就连气象局也罕见表示近期地震活动是能量的异常释放。
那么,除了结构问题之外,未来对建筑的要求是否还包括如何利用好建筑内部的科技元素,提高其抵御地震或灾害的能力?这是否也是必须考察的方向之一?据Smart Home介绍,现在许多新建建筑都采用了新的抗震、防震设计和建筑材料。
例如,在结构设计上采用SC钢筋混凝土,或者在整个建筑的80%处安装了阻尼器。
抗震级别可达6级地震。
然而,目前市场对建筑的普遍重视似乎集中在探讨建筑本身能承受多大的地震烈度,重点关注结构问题。
在很多建筑物倒塌事故中,可以发现,受影响最严重、最有可能致命的楼层大多是低楼层。
专家建议这个问题。
由于地震反应时间通常只有几秒钟,如果在低楼层,应优先考虑快速离开建筑物。
另一方面,在高楼层,最好抓住黄金时间,寻找安全的避难点躲藏起来。
如果建筑物真的不幸倒塌,如果能立即赶到避难点,可以更好地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并等待救援。
面对上述问题,未来智能建筑将如何解决?有关专家指出,当建筑物感知到危机时,自动化机制可以帮助建筑物本身和公众抓住黄金时机,开展一系列防灾措施。
此类建筑的智能抗震概念大多结合了智能家居应用,如家庭环境或电气设施的联网和远程控制。
例如,当地震发生时,系统会自动关闭煤气/天然气、关闭家用电器、或启动逃生安全设备等。
这些措施应由建筑物自动感知并执行,而不是由群众控制。
未来,智能建筑防灾推出时,建筑商可以与结构专家或相关单位合作,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建筑最稳定或最安全的区域在哪里,并进一步与自动化机制相结合,确保未来,当地震发生时,系统甚至可以指示哪些地方适合人们疏散。
例如,从天花板投射出明亮的光区域,清楚地标记家中的安全点,以便人们能够尽快到达安全避难区域。
从智能家居业主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都将引发行业的快速变革。
在这两种技术的共同帮助下,人工智能将变得更加有意义,物联网将变得更加高效。
将为人们的安全生活带来显着改善。
因此,在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将新技术应用到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地方,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