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央视曝光!当智能锁遇到“小黑匣子”,只需几秒即可解锁

时间:2024-05-22 14:52:16 科技赋能

近日,央视新闻等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发布报道,揭露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锁大多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人使用“小黑匣子”(即特斯拉线圈),通过干扰磁场,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打开智能锁。

据悉,这份报道最初源于网络和朋友圈热议的几段视频。

在这些视频中,有人用一个烟盒大小的盒子在几把智能门锁前来回晃动几秒钟。

然后,门锁就会自动打开。

随后,位于广州的国家通用电子元件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全国智能门锁产品进行了风险监测。

本次风险监测共从线上线下多个渠道收集了38个品牌、40个型号的智能门锁产品。

最终结果显示,在入选的样品中,可以通过“小黑匣子”打开的智能门锁比例达到了15%。

其中,超过30%的指纹识别锁可以被陌生人通过粘贴胶带打开,%的人脸识别锁可以通过打印照片打开。

两者都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并受市场监管。

总局发布安全消费警示。

事实上,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无论是指纹识别技术还是人脸识别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然而虹膜识别技术因其突出的唯一性、防伪等特点而受到业内人士的青睐。

1.独特性。

每个虹膜所包含的信息都是不同的,因此与人体其他组织相比,两个虹膜组织具有相同形状的可能性非常低。

由于虹膜纤维组织的形成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左右眼虹膜纹理也不会相同。

2.稳定性。

一般来说,虹膜是在胚胎发育到7个月时,也就是我们出生前就形成的,然后在我们出生后六个月到一年半内完成。

由于一般疾病不会对虹膜组织造成损害,因此可以说虹膜定型后不会轻易发生变化。

3、防伪。

如果通过手术来改变虹膜的特征,将会对人类的视力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不可能将一个人的虹膜组织的特征改变为与另一个人的完全相同。

4.活体检测。

人类的虹膜具有非常强的探测生命的能力。

例如,人类瞳孔的大小会随着光的强度而调整。

这种活体检测与人体生命现象同时存在,因此无法通过图像或视频文件来解锁。

5.非接触式。

虹膜智能锁不需要用户直接接触设备,不存在人身侵入的问题,因此相比其他门锁,人们会更容易接受。

央视的这篇报道表明,我国目前的智能锁市场并不完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作为在虹膜识别核心算法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武汉红石科技多年来专注虹膜识别领域,与多个省市政府部门、公安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客户。

双方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目前,我国智能锁行业需要这样优秀企业的帮助,用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