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虚拟现实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双挂牌

时间:2024-05-22 14:12:10 科技赋能

8月8日,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的虚拟现实研究院和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培育中心在东莞松山湖举行挂牌仪式。

依托中心在云计算方面的资源积累,两大研究院将在人才、载体、项目三大要素上下功夫,加强技术研发。

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东莞市政府共同建立的大型院地合作机构。

汇聚云计算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科研设备、网络等核心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中国科学院云计算研发、创新和运营基地。

作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平台运营商,拥有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平台。

自主研发的G-Cloud云操作系统荣获工信部年度安全可控云计算典型示范工程,技术在国内名列前茅。

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心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和持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自主创新百强企业”、“国家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企业”等国家级荣誉和资质。

基地”、“国家众创空间”等。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主任季同凯表示,虚拟现实研究所和智能制造研究所是在已成立的9个分中心和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的。

针对当前经济技术发展形势和热点,顺应潮流,运用创新。

以带动为引领,以技术人才为抓手,精心打造高新技术公共服务和产业培育平台,努力占领科技高地和产业高地,聚合技术和人才,走在时代前列。

创新创业、创造财富”前沿。

虚拟现实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东莞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未来,我们将重点抓研发、硬件、应用,形成公共研发平台和高端人才团队,让更多更好的项目落地转化,为东莞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智能制造研究院的成立,陈翔副院长表示,东莞今天缺少的不是制造业的基础,也不是数量经济的拉动,而是正确的引导以及转型升级期间的支持。

方向明确、资源引导务实的智能制造研究院的成立,顺应了东莞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为东莞未来布局前沿产业提供多维度的“智”支撑。

虚拟现实技术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是通往多个行业制高点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用户、技术、硬件、内容、开发者、渠道、资本共同推动VR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已初步形成。

预计5年内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达到1亿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广州、深圳,东莞的虚拟现实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持续投入。

早期,一些企业尝试开发应用、推动虚拟现实产业,但最终因投资过多而无法持续运营。

结果,很多企业都停了下来。

目前东莞做虚拟现实的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成熟行业将老业务的软硬件优势复制到VR上。

另一类是新的VR产业公司,包括生态平台公司和初创公司。

“虚拟现实技术与东莞智能制造的结合将是未来国内工业4.0的发展趋势。

主要结合点突出表现在产业融合、兼容融合、生态融合、信息融合、虚实结合、国际标准等方面。

” “有诺虚拟现实将为抢占东莞制造业新制高点的‘再工业化’战略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撑。

”东莞市云计算中心虚拟现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范继金表示。

中科院院士、广东发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

笔者认为,虚拟现实研究院成立后,VR行业的行业标准将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行业准入门槛将不断提高。

有诺科技将积极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及东莞各行业的应用。

除现有的游戏、影视外,还将与医疗、工业、酒店、科普、教育、旅游等行业形成新的产业。

连锁。

东莞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已形成产业链,整个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资源分散,自主创新能力较差。

新成立的智能制造研究院将致力于机器人名牌系列产品、中国制造与工业4.0融合技术、下一代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旨在成为东莞市智能化的关键。

制造业经济3至5年发展。

核心支撑平台打造东莞市科技创新又一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