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小米联合创始人!不能逆风,只能顺势

时间:2024-05-22 13:39:34 科技赋能

四年前,小米想做一款智能手表,但后来放弃了:因为苹果没有做,没有人定义什么是好;因为苹果没有这样做,所以数量无法增加,供应商销售的零部件尺寸也无法减少。

因为苹果没有这么做,所以没有人教育这个市场。

事实证明,索尼、三星、夏普后来都发布了智能手表,但都没有成功。

刘德说,我们不能逆风而行,只能顺势而行。

未来,小米手环可能会成为一个平台产品。

小米手环目前每月销量超过100万台。

如果一年能卖1000万到2000万台,两年就可以积累2000万台。

基本用户。

如果有一天小米推出一款智能手表,这些基础用户中的一部分可以直接转变成手表用户,就能确保我们赢得手表之战。

这是小米手环的一个战略思路。

但其实小米手环的故事很有趣,因为一开始我们想做一款智能手表。

小米手机2刚发布的时候,我们想做一款智能手表。

因为我们坚信,智能手表一定是未来的方向,它可能会像手机一样成为每个人佩戴的产品。

于是我们组建了一个团队,开始制作智能手表。

没过多久,研发团队来找我说,我们不能做德格智能手表了。

为什么?第一,因为苹果没有做到,所以没有人能够很好地定义它,我们也做不到。

其次,因为苹果还没有做到,所以体积无法增加,所有供应商零件的尺寸也无法缩小。

第三,因为苹果没有做到,我们没有能力教育好市场,所以我们说我们做不到。

我一听就答应了,解散了队伍。

这是三年前的事了。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那段时间,索尼、三星、夏普都发布了智能手表,但都没有成功。

我们不能逆风而行,只能顺势而行。

我们坚信,智能手表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就像手机一样,它们可能会成为人人佩戴的产品。

   79元实惠价格,50周待机时间降低试用门槛,提高使用频率,解锁手机,培养用户粘性。

到了年底,我们感觉智能手环有市场。

当时国产手链的价格大概在500到800左右,进口手链的价格大概在800到1500左右。

智能手环对于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新鲜事物,高科技、时尚、酷炫、新鲜。

但当年轻人打听价格,说这个东西要一千块钱的时候,大家就会说,跟我有什么关系。

它的价格和痛点都是小众的,不是大众产品。

什么是“大众产品”?首先,性价比要高,人们尝试的门槛要大大降低。

1元和79元,尝试的门槛完全不同。

第二点是普通手环的待机时间太短,一两周需要充电一次。

第三点是没有用户粘性。

可能用户佩戴两天感觉不错,但没充电就忘记佩戴,几天不佩戴就没什么感觉了。

针对这三个痛点,我们首先增加了待机时间。

我们已经基本做到了小米手环的待机时间,一次充电可以佩戴50天左右,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频率。

其次,增加用户粘性。

我们想一想,什么样的设计才能让用户产生粘性?我们为手环添加了自动解锁功能。

将手环变成ID,佩戴手环无需输入密码即可自动解锁手机。

于是突然有一天你忘记了手环在家,不得不重新输入手机密码。

你会觉得很不舒服吗?这样,用户就开始变得有粘性。

最后一件事是降低成本。

去掉所有无用的细分功能,保留最基本的功能,这样才能真正满足80%人的需求。

我觉得这三点将使这个产品保持成功。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高昂价格让年轻消费群体望而却步。

立足80%人的需求思考问题,构建基于量产的最大人口市场,享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口红利。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继制造业之后又一个可以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

我们可以看到,各大移动互联网国家都出现在人口大国。

台湾制造业如此强大,不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大国。

韩国人可以为中国人制造一个非常好的家电,但韩国人很难为中国制造一个非常复杂的打车软件。

因为在这个时代,只有自己本土的人才最了解自己。

这确实是中国创业的最好机会。

因为巨人的力量在这个战场上突然变得不可用,只有你才能了解这个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这个时代似乎为外部势力竖起了一道防火墙,让他们很难进入这个市场。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

我估计这个机会会持续几年,所以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享受人口红利的机会。

所以我们所有的硬件定义都是基于80%的人的需求,基于批量生产,基于最大的人口市场。

就像小米手环,如果你要针对百分之几的人,或者某个细分市场,人们就会对手环有各种各样的抱怨,说手环不够漂亮,尺寸不够小。

不够豪华、装饰性不够等等。

但如果我们为80%的人定义这款手链,它的痛点就会一下子缩小到几个点。

一是贵,二是待机时间短,三是没有粘性,其他的都没有了。

因此,当一个产品是为 80% 的人定义的,它就很简单。

产品在发展,服务也在发展,公司也在发展。

没有五年计划,没有人能预见未来,我们一点一点地修正自己。

不断的试错,不断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