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VR和智能手表未来将成为现象级入口

时间:2024-05-22 13:02:30 科技赋能

从书籍到电脑,再从电脑到智能手机,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迭代正在加速。

那么问题来了,智能手机的下一站是什么?人类即将迎来信息交互的新时代,VR设备和智能手表将在三年内成为现象级入口。

VR这一次迎来了真正的潮流。

近20年来,虚拟现实概念经历了多次小高潮,但都没有发展起来。

到现在为止,无论是带宽基础的突破,还是三维动态场景技术,虚拟现实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相信几年之内就会普及。

仅从目前三星Gear VR的受欢迎程度,就可以看出VR的接受度有多高。

从今年2月开始,三星开始向购买Galaxy S7手机的用户免费赠送Gear VR。

三个月后,仅在欧洲就售出了 30 万台。

目前,月活跃用户已达10000人。

在资本的推动下,VR眼镜的普及将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应用层面,VR也正在从游戏应用和增强情色体验延伸,融入越来越多的游戏方式,逐渐渗透到大众生活中。

Oculus 中有多个适用于 Gear VR 的应用程序。

在最近的创造节上,阿里巴巴的VR购物备受业界关注。

上个月,VR购物Buy+上线,用户可以在虚拟商店在线购物。

eBay 还计划与澳大利亚零售商 Myer 合作打造世界上第一家虚拟现实百货商店。

目前,从虚拟商店在线购物到在线支付,整个虚拟场景购物体验流程正在完善。

蚂蚁金服日前透露,他们在虚拟现实支付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他们开发了半年的VR Pay预计将于9月底上线,让用户可以在虚拟场景中完成支付。

阿里巴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和打造的足不出户的一站式虚拟购物项目正越来越接近现实。

就连传统厨卫品牌也在结合VR打造新的体验模式。

九牧在定制厨卫空间服务中加入了VR体验链接。

顾客只需佩戴眼镜即可直观、身临其境地体验体验。

设计师构思的厨房和浴室设计理念。

未来,你可以通过VR眼镜看节目、逛景点、玩直播、购物娱乐……VR通过技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科技的加持下,未来你或许足不出户就能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实现这一点。

“贴近现实”的多场景体验。

但目前来看,VR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当前制约VR设备和技术普及的问题是VR内容所需的海量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与现有设备和带宽传输速度无法匹配的矛盾。

VR是一项需要强烈代入感和沉浸感的技术。

代入感越强,人们对同步的追求就越强。

一旦同步感崩溃,虚拟现实场景就会显得荒诞。

目前VR眼镜的终端计算能力无法承受3D场景所需的庞大数据库。

在算力呈指数级进步之前,我们只能利用带宽网络将需要计算的内容放在云端,VR眼镜只需要显示计算结果即可。

但这种模式之所以无法普及,是因为我们普通的带宽网速不够快。

前段时间刚刚传出一则消息:我国平均网速终于突破10M了。

这样的基础网络基本上需要每秒 2 到 4M 的下载速度,才能直接从云端轻松下载数十 GB 的 3D 文件。

但在全国平均网速刚刚突破10M的时候,存在着轻微的滞后。

会破坏整个体验的VR仍然很难普及。

当然,随着5G技术的商用和普及,网速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另一个大问题是VR头晕。

事实上,虚拟现实是一种技术迭代,通过技术进步来欺骗眼睛,让眼睛误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现实。

但人体的感官是相互协调的。

眼睛会被欺骗,但耳朵却不会。

不同的感官向大脑反馈不同的信息,会引起人体的不适。

例如,在以前的游戏中,从2D升级到3D后,面对快速变化的3D画面,眼睛告诉大脑人在移动,但耳朵告诉大脑人没有。

在这些信息的统一下,大脑会感到不舒服,人会变得头晕。

呕吐。

VR与普通3D的区别在于视角更大、信息更真实、画面变化更快。

这也会带来更加严重的运动信息不统一。

眼睛体验到更真实的运动感,告诉大脑我在跑步,但真实的情况是人体没有运动,耳朵给大脑带来的反馈信息就更加有偏差。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我们只能依靠技术手段来尽可能减少运动信息偏差的发生。

可谁知道,人类的适应能力这么强,说不定玩上几遍,身体很快就能自我调整了。

智能手表的独立性增强,以中控方式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智能手表曾短暂流行,但因功能有限、续航不佳而走下坡路。

Apple Watch 的销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

然而,便携且具有装饰功能的智能手表现在开始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将是成为独立的硬件产品。

未来三年,智能手表也将成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入口。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的智能手表行业,无论是AndriodWear还是watchOS,近期的更新都在软件层面加强了手表的独立性。

Wi-Fi连接、离线音乐、手写输入、打电话、语音交互等功能正在慢慢增加,手表原生应用的开发也在跟上。

硬件方面,高通、MTK等手表专用SoC也相继发布。

外围电路的设计变得更加成熟,手表屏幕的PPI也提高了很多。

前段时间发布的Ticwatch2就符合了以上所有趋势。

通过添加eSIM卡、GPS等模块,手表本身的独立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语音交互技术的进步解决了手表屏幕小导致交互困难的问题。

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Ticwatch智能手表与搜狗地图联合展示了语音交互。

用户通过语音发送出行指令“我想去……”,搜狗地图智能推荐的导航路线就会显示在车辆屏幕上。

通过语音解决了交互困难的问题。

Ticwatch智能手表现在还拥有3G通讯模块,可以独立使用来拨打电话,并支持移动支付Ticpay;还可以在智能手表上使用支付宝、美团、民生通讯、触宝、美团。

和其他应用程序。

目前智能手表的发展趋势是向腕上智能手机的方向发展。

但未来不会就此止步。

智能手表已经逐渐脱离了原来接收手机推送通知、运动、计步等“手机下属”的功能定位,逐渐脱离手表,将蓝牙、WIFI、NFC、GPS、环保等功能结合起来。

数据、语音控制、摄影、摄像、体感控制。

等功能,并向功能更多的交互平台发展。

手机可能会退化为智能手表的显示界面。

至于电池寿命短的问题。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此前有消息称新一代苹果手机将采用该技术。

通过无线连接或通过太阳能转换技术充电,可以解决手表续航时间短的问题。

未来,智能手表将不仅仅是智能手表,它还将是人体感官的技术延伸,甚至可能成为身份识别和网络连接的核心。

作为一种紧凑的便携式配件,手表比手机更便于携带。

未来它可以成为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中央控制,而无需本身显示大量信息。

这些信息将连接到独立的显示设备,如智能眼镜、显示器、电视、柔性屏等。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芯片和云端、实时数据传输技术、独立显示设备的进步,智能手表可以摆脱目前的限制,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进程。

一切皆有可能。

未来几年,智能制造行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发生变化。

一个新的非凡入口已经创建。

智能手机逐渐边缘化的日子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