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盘点】2015耳机饕餮盛宴!您知道哪一种最适合您吗?

时间:2024-05-22 13:01:48 科技赋能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对最近发布的小米铁耳机和乐视乐米蓝牙耳机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对比。

不知道对打算购买这两款耳机的用户是否有帮助。

如果您还没有看过,可以阅读。

今天我们就上一个价位,来看看另外三款热门耳机,分别是魅族HD50耳机、一加金耳朵耳机和Smartisan S-/S-Bass入耳式耳机的实际体验。

小编还会给出购买建议,方便用户做出选择。

为了防止文章过长读者阅读不下去,分成两篇文章来讲解。

两篇文章所选择的产品也会有价格差异。

本文主要讲解百元以上价位的耳机产品。

魅族HD50 作为一家以音乐播放器起家的厂商,魅族在音频行业有着一定的经验。

我还留着当年的魅族M6播放器。

对于一些怀旧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一直希望魅族能够重新推出播放器系列,但现在看来魅族更喜欢做手机。

此前魅族发布会上的“回归音乐”最终只用在手机上。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

既然我们的手机产品已经开始“回归音乐”,那么我们就必须有一款有竞争力的耳机产品与之相匹配。

这就是魅族HD50的诞生。

外观不山寨,配件也有诚意。

魅族HD50的包装盒不算太大。

正面和两侧均印有魅族HD50的外观图。

背面是一些参数以及厂家自己对其声音的描述。

小苗一般都会忽略这些描述,用耳朵收到货才是关键。

包装采用天地盒设计,阻尼感不错。

打开包装后,看到半透明挡板上印着两行英文“For the beautiful those”和“Designed by Meizu”,瞬间感觉它很“优雅”。

挡板下方是魅族HD50的防水耳机包。

我个人非常喜欢魅族提供的耳机包。

耳机包的整体触感和品质都很好,诚意相当不错。

耳机包内是魅族HD50的主体。

魅族HD50采用了插线式设计。

电缆单独放置。

使用时只需插入魅族HD50的耳机插孔即可。

不知道魅族以后会不会推出。

升级线是有的,但是可能性还是很小。

售价99元的魅族HD50在配件包装上还是比较有诚意的。

耳机包内还包含航空头和6.5mm转接头。

与售价99元的耳机相比,涨价后的魅族HD50显得更加精致。

许多。

魅族HD50外观有很多尾巴,为何与B&O H6如此相似?事实上,这是因为魅族聘请了设计B&O的专业团队。

设计风格相似也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网友所说的山寨外观。

魅族HD50整体用料相当精致。

金属外壳和白色人造皮革相当漂亮。

不过白色皮革非常容易脏,用久了也可能难逃发黄的命运,所以买了魅族的白色版本。

平日还是照顾一下HD50的尾巴比较好。

魅族HD50的线控做工还算不错,可惜只支持Android手机,不支持iOS设备。

佩戴方面,由于魅族HD50是一款入耳式耳机,与其他入耳式耳机一样,无论使用多么柔软的海绵填充耳罩,都无法完全消除长期佩戴带来的耳廓疼痛,但如果只佩戴1小时,还是相当舒服的。

如果你打算买尾巴的话,就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

三频平衡,品质值得肯定。

这次,魅族HD50采用了生物纤维振膜作为发声单元。

至于这个生物纤维隔膜,估计很多尾都不知道是什么。

生物纤维隔膜实际上已经被制造商使用了很长时间。

索尼的经典耳塞E和JVC均采用生物纤维振膜。

简单来说,生物纤维振膜是由一种名为“Asetbactar”的细菌产生的纤维素制成,理论上有助于解析力和中高频的还原。

那么采用生物纤维振膜的魅族HD50到底是什么呢?让我用一首听歌来解释一下。

选择FiiO X7无损播放器作为前端,增益设置为低,均衡器关闭,其他选项设置为默认。

试听曲目均为无损格式。

预览歌曲《最长的电影》,歌手是周杰伦。

《最长的电影》在魅族HD50下的整体表现还是不错的。

人声更贴近耳朵,周杰伦的声音更厚重一些,整首歌的氛围营造得很好。

背景音的鼓声深度还算不错,低频适中。

虽然质感算不上出众,但在这个价位上还是值得称赞的。

整首歌在魅族HD50上的表现可圈可点,音质还是值得肯定的。

试镜曲《β?ος》由小林美宇演唱。

这首《拔剑神歌》对于喜欢日漫尾巴的人来说应该很熟悉。

魅族HD50下的《β?ος》让我有点失望。

整首歌控制得不太好,高潮时场面显得有些混乱。

而且魅族HD50下的女声有点尖,影响听感。

不过歌曲高潮时出现了“大打斗”,其他阶段的表现还算正常。

看来魅族HD50对于大动态音乐的控制力可能还不够。

试听歌曲是《一番星》,歌手是欧花子,尝试轻一点的歌曲。

魅族HD50在表达女声方面并不差,三频段均衡的调音也让这首歌曲的表现没有任何亮点。

奥花子的声音在魅族HD50下显得稍暗,偶尔声音过于飘逸。

对于喜欢听女声的人来说,魅族HD50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

总体来说,魅族HD50的调教非常均衡,三频没有明显的短板。

可以说是一款杂食性的耳机了。

不过,对于大动态或者大型音乐来说,魅族HD50还是显得太年轻了。

作为一款售价人民币的耳机,音质水平还是值得肯定的,魅族的“不完美”用在魅族HD50上是完全可行的。

  购买建议魅族HD50是一款音质不错的耳机。

三频段的平衡也让魅族HD50并不是特别适合听音乐流派。

不过还是建议经常听ACG音乐和古典音乐。

尾巴先试一试再做决定。

颜色方面,虽然是主观选择,但还是建议平时比较休闲的人选择黑色版本。

白色的版本虽然好看,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恶心。

  一加金耳朵耳机 继2019年9月一加推出银耳耳机之后,今年金耳朵耳机也出现了。

一加CEO刘作虎表示,金耳朵耳机可以媲美售价为万元的JVC FX,这直接让金耳朵耳机陷入舆论。

作为一款售价人民币的耳机,具体性能下面详细讲解。

  独特的“管风琴”造型 一加金耳耳机的包装以红色为主色调。

正面印有一加金耳耳机的造型,看起来比较精致,背面也有一些参数。

整体包装风格比较简洁、精致。

打开一加金耳耳机的包装,映入眼帘的是印有一加LOGO和一加口号“NEVER SETTLE”的表圈。

打开表圈,就能看到一加金耳耳机的机身。

配件方面,一加金耳耳机配有耳塞收纳袋、不同规格的硅胶套以及说明书。

对于人民币的价格来说,配件相对较少。

赠送的耳塞收纳袋由人造皮革制成,并配有磁铁,可防止耳塞掉落。

做工还不错,但是感觉有点薄,可能没有太多的保护作用。

它仅用于存储。

一加金耳耳机的腔体造型设计非常特别。

独特的“管风琴”造型让一加金耳耳机不那么平庸。

据官方介绍,这个设计也是刘作虎从30多个设计中选出的。

目的是让人难忘。

小苗觉得一加金耳朵耳机的腔体形状相当独特。

见过那么多耳塞产品,一加金耳朵耳机的外观确实很特别。

一加金耳朵耳机和小米的环形耳机一样,采用了编织线和TPE线的混合材质。

编织线可以减少听诊器效应的影响。

一加金耳朵耳机的线控与魅族HD50相同。

它也不支持 iOS 设备。

使用苹果设备听音乐的人应该注意了,但这并没有坏处。

佩戴方面,由于一加金耳朵耳机采用了11mm动圈单元,所以腔体有点大,长时间佩戴后会出现一些肿胀和疼痛的情况。

耳孔尾部比较小,可能不适合长时间佩戴,但佩戴起来还是蛮舒服的。

音质平静且平衡,音轨渲染在发声单元上较重。

OnePlus金耳朵耳机采用11mm动圈单元。

更大的动态单元带来更多细节。

同时,一加金耳朵耳机也是独一无二的。

腔体的形状似乎也对音质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据一加官方介绍,一加金耳朵耳机外部的双金属导管最初是为了减轻重量而被挖空的。

但意外地发现,金属导管被掏空后,还起到了空腔延伸的作用,对音质影响更大。

有很大帮助。

那么下面小喵就通过试听曲来谈谈一加金耳朵耳机的具体聆听体验。

选择FiiO X7无损播放器作为前端,增益设置为低,均衡器关闭,其他选项设置为默认。

试听曲目均为无损格式。

预览歌曲《最长的电影》,歌手是周杰伦。

一加金耳朵耳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声音比较干净,音轨稍微增强,让音轨更有味道。

在一加金耳耳机下周杰伦的声音比魅族HD50要细一些,人声之间的距离适中。

整首歌曲用一加金耳耳机播放效果不错,人声和乐器的分离度也很好,不会混在一起。

试镜曲《β?ο?》由小林微雨演唱。

对于这首魅族HD50无法很好驾驭的歌曲,一加金耳耳机会表现如何呢?一加金耳朵耳机的表现《β?ο?》略好于魅族HD50。

他们在高潮时并没有失控,整个赛道的磅礴气势也得到了体现。

对于这次的聆听体验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一加金耳朵耳机低频适中,质感较好,力量充沛。

看来把双金属导管挖空确实对低频有一定的影响。

对大场景的更好控制可能是一加金耳朵耳机让我惊喜的地方,但细节的表现还是有所欠缺,高频也不够流畅。

试听曲《一番星》,歌手是敖华子。

一加金耳朵耳机的调音也比较均衡,女声的表现也不算太差。

由于一加金牌耳机的渲染,原本“小清新”的《一番星》变得有些“沉重”。

可能是由于乐器过于突出,人声变得有点凹。

OnePlus Gold 耳机下面的《一番星》可能不是我想听到的声音。

从三首试听歌曲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加金耳朵耳机可能不太适合新鲜音乐。

较重的渲染会让聆听体验有所不同,但相反,对于流行或摇滚音乐很有帮助。

双金属管镂空的做法,让一加金耳朵耳机的低频表现更加出众,但高频处理不够成熟,声音线条过于粗糙。

购买建议 一加金耳耳机是入耳式耳机,造型独特,品质优良。

对耳机外观有个性要求的可以考虑。

由于其三频段平衡调音,它在音乐流派方面非常通用。

听复杂音乐的可以考虑购买。

不过,如果你专注于小清新音乐类型,建议先听听再做决定。

如果你喜欢流行音乐,可以考虑购买摇滚乐或者说唱等流派的尾部。

Smartisan S-/S-Bass入耳式耳机 Smartisan S-/S-Bass入耳式耳机由罗永浩在文青版坚果手机发布会上正式发布。

它们是由国内知名调音师于之岳设计的。

于直亲自主持设计。

他也是国内知名音响厂商Wesonic的创始人。

看来,锤子这次在新耳机的制作上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

锤子发布了两种不同型号的耳机。

S入耳式耳机为三频段平衡型,S-Bass入耳式耳机为低频增强型,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锤子的新款耳机是什么样的。

简洁的包装,简洁的腔体形状 Hammer S系列入耳式耳机的包装非常简洁。

纤薄的白色包装盒上简单印有锤子的LOGO和声波曲线图案,背面还有一些参数介绍。

打开包装盒后,需要拉出里面的储物盒。

包含的内容很简单,锤子S系列入耳式耳机和不同规格的硅胶套。

虽然锤子S系列入耳式耳机的售价为人民币,但配件感觉有点简单。

外观方面,Hammer S-和S-Bass入耳式耳机的腔体形状没有区别。

唯一的区别是Hammer S-入耳式耳机为黑色,而Hammer S-Bass入耳式耳机为红色。

Smartisan S系列入耳式耳机的腔体采用塑料和金属混合材质。

虽然没有一加金耳朵耳机腔体那么特别,但依然有一种简约精致的感觉。

锤子S系列入耳式耳机还配备了线控,并且兼容Android和iOS设备,相当全面。

不过,由于线控是塑料制成的,所以看起来相对便宜。

佩戴方面,锤子S系列入耳式耳机并没有像其他入耳式耳机那样将管体倾斜一定角度来提高舒适度。

另外,空腔也不能太小,时间一长耳洞就会感觉肿胀、疼痛。

舒适度方面,锤子S系列入耳式耳机或许还需要继续提升,但正常佩戴还是没有太大问题。

平衡版有点毒,但低频增强版没有“轰轰”的声音。

由于锤子S系列入耳式耳机有两个型号,因此下面将主要描述平衡版的聆听体验,而低频增强版将简要说明与平衡版的差异。

选择FiiO X7无损播放器作为前端,增益设置为低,均衡器关闭,其他选项设置为默认。

试听曲目均为无损格式。

预览歌曲《最长的电影》,歌手是周杰伦。

Hammer S耳式耳机是非常典型的人声塞。

人声非常凸,低频和高频凹。

第一次听,会觉得很奇怪,但听久了,就会觉得蛮有趣的。

锤子S耳耳机下面的《最长的电影》在氛围方面就弱了很多。

周杰伦的声音在锤子S耳式耳机的渲染下更加突出,看上去年轻了很多。

整体声音显得很单薄、冰冷。

改用 Hammer S-Bass 入耳式耳机。

虽然是低频加强版,但低频内容并不多。

虽然低频确实比平衡版厚,但还是薄的。

整首曲目的渲染不太到位,调音风格还是和平衡版一样。

试镜曲《β?ο?》由小林微雨演唱。

锤子S耳耳机下《β?ο?》的气势直接减半。

太细的声音让《β?ο?》失去了刺激的感觉。

小林伟宇的声音在锤子S耳式耳机的演绎下显得年轻。

很多。

整首曲目的声音过于明亮,这也使得Hammer S耳式耳机不适合某些音乐流派,比如摇滚乐。

改用 Hammer S-Bass 入耳式耳机。

势头方面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足。

低频质感比平衡版更好,但偏冷的声音让低频显得比较清脆,不够厚实。

试听曲《一番星》,歌手是敖华子。

Hammer S耳式耳机确实很适合女声。

我对锤子S耳式耳机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

奥华子的声音中透着一丝毒意。

中高频的出色表现也让锤子S耳耳机更加适合聆听女声。

虽然还是有一点点嘶嘶声,但还是控制得很好,基本上对听感没有太大影响。

改用 Hammer S-Bass 入耳式耳机。

削弱了中高频的Hammer S-Bass入耳式耳机,在演绎这首歌时没有Hammer S-ear耳机的狠毒,但整体表现还是偏向女毒风格。

Hammer S-Bass入耳式耳机虽然是低频增强版,但更应该说是“减毒”版。

看完了锤子S系列入耳式耳机的听感体验,你或许对锤子S系列入耳式耳机的风格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毒”一词可以概括。

锤子S系列入耳式耳机性能出色,声音清冷,非常适合聆听人声。

这样的调校也使得锤子S系列入耳式耳机并不是一个非常杂食的人,有些音乐流派并不适合选择。

购买建议:如果你喜欢听女声或者比较轻松的音乐,那么Hammer S系列入耳式耳机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你可能和我一样,初听时有一种很奇怪的听感,但听久了你就会发现。

还是蛮耐听的。

但如果你喜欢流行音乐、男声或者摇滚音乐,就不建议选择锤子S系列入耳式耳机了。

声音太细,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对于两个版本,我个人建议,如果你主要听女声的尾音,可以选择平衡版,如果听比较复杂的歌曲,选择低频增强版。

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总结 非常感谢各位能一直读到这里的尾巴。

由于这篇文章很长,读起来相当费时间。

不过小喵希望能够帮助需要购买这些耳机的尾友做出选择,所以文章会尽量简短。

写得更详细一些。

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评论区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摘要文章分为两部分,介绍了手机厂商近期推出的五款耳机新品。

无论是99元的售价,还是更高的几百元的价格,手机厂商在音频产品上做出的努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目前手机厂商的技术基础还有欠缺,但可见进步还是值得称赞的。

不听就直接评价“垃圾产品”,确实不是一件理性的事情。

不过,厂商自称的“旗舰”这个词有点过于自信了,厂商最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而不是做出过多的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