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很多人称为 VR 元年。
第一年已过半,VR发展现状如何?大量数据表明,VR第一年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20日下午,由Greenlight VR与VR play联合举办的一场私人VR专场在北京艺术区举行。
Greenlight VR行业顾问、美国唯一华人VR/AR创业社区创始人王丹尼、暴风镜合伙人崔海清、微瑞影业CEO董爱辉、uSens副总裁、中国区负责人马耕宇研发中心和VR行业的其他人士齐聚一堂,我们开始了关于VR的深入讨论。
性价比是关键吗? Greenlight VR报告显示,Gear VR认知度远高于HTC Vive场景,Greenlight VR全球虚拟现实消费者研究报告发布。
报告显示,在抽样的科技人群中,只有20%的人亲自体验过VR设备。
在这20%的人中,认知度最高的设备是Gear VR。
由谷歌和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联合开发的View-Master排名第三,仅次于Oculus Rift,也是六款耳机中认知度最低的设备。
这是 HTC Vive。
尽管HTC Vive拥有良好的声誉,但性价比对于VR耳机的普及起着重要作用。
报告还显示,在亲身体验过VR的人中,55%的人认为体验很好,而只有3.1%的人认为体验很差。
对于体验过VR的人来说,超过58%的人希望体验更多内容。
可见,内容是吸引VR用户再次体验的关键。
在VR应用方面,消费者最感兴趣的是旅游探索类内容,其次是影视娱乐内容,而目前流行的游戏仅排在中间。
此外,VR可能在广告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报告显示,62%的人认为VR广告会加深对品牌的了解,拉近与品牌的距离,53%的人在观看VR广告后有意向购买该品牌的产品。
这份VR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主要针对美国消费者进行。
未来,Greenlight VR将推出中文版VR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
中美VR市场对比:美国急于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过热,需要降温。
王丹尼表示,目前大多数美国VR公司都处于一种非常“焦虑”的状态,基本依靠2B市场支撑。
而且,美国VR市场已经平静,融资相对困难。
目前,中国VR市场较为火爆,但这种火爆是由资本等外部因素主导的。
从长远来看,不利于VR产业的健康发展。
王丹尼表示,在外国企业眼中,中国到处都是“傻钱”,因此他们非常愿意进入中国市场。
“但事实上,平静的市场环境对资本来说更有利,因为它可以将公司的估值降低到合理水平,同时也容易整合市场,有利于合理的估值。
”在中国,市场的火热导致出现了数百家头戴式显示设备制造商,结果是分配给每个制造商的人才和资金非常有限。
”王丹尼说。
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但VR的发展不能操之过急,而是需要时间积累技术和开拓市场。
现阶段,成长迅速的企业不一定是好企业。
因此,VR仍然需要降温。
推动市场健康发展,让更多人了解VR、加入VR。
”Danny Wang总结道。
中美两国的VR发展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也不在同一条轨道上。
有人认为,在VR领域,美国企业和中国企业不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技术方面,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现场嘉宾也对这一观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董爱辉表示,他是在戛纳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上看到美国公司制作的VR电影后,才深深感受到中美在VR领域的差距。
“以VR电影制作为例,美国正在制作各种高质量的VR电影,包括故事片、动画等,这不仅得益于其工业化的电影制作模式和雄厚的技术基础,还因为他们的投资巨大且不需要立即变现,在中国,非产业化模式、技术薄弱、需要立即变现,极大地制约了中国VR电影的发展。
”崔海清认为,VR电影在中美两国的发展非常重要。
不仅发展的起跑线不同,而且轨迹也不同,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市场有很大不同。
“中国市场有其特殊性,比如即使苹果、三星很强大,但小米等国产手机也有自己的用户群体。
在VR领域也是如此,国内企业可能会理解中国消费者更好,他们的产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
”在中国实施。
”对此,王丹尼也认同,国外流行的产品或应用场景在国内不一定能落地。
对于如何加强国内外的沟通与合作,崔海清认为,国外应该关注中国市场,更加贴近中国市场。
同时,中国企业也应该注重在海外推广产品,两个市场也应该平等对话。
VR设备的普及需要符合当地市场。
国内创业团队需要珍惜“到处都是傻钱”的机会。
本次私人VR会议将重点深入探讨中美两国VR的发展。
拥有良好口碑的HTC Vive,由于价格高昂,在中国消费市场受到冷落,但在美国也同样知名度不高。
这或许表明,在VR设备普及的过程中,适应其销售市场是关键。
与美国较为平静的VR投资环境相比,VR在中国的普及也给了很多创业团队机会。
希望这些创业团队珍惜“到处都是傻子有钱”的局面,把资源用在真正的用途上,而不是用来模仿。
,吹牛,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