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参观者在展台上观看了索尼推出的一款名为SmartBand的智能手环。
可穿戴设备是本次展会的热点之一,其前景被行业巨头看好。
新华社发表什么可穿戴设备最热?最新的答案是:智能手表。
三星在过去八个月内发布了五款智能手表产品。
苹果期待已久的 iwatch 将于秋季发布。
索尼、LG、高通等都推出了新的智能手表产品。
谷歌在刚刚举行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主要专注于智能手表,被认为“高端”的Google Glass在官方报告中却不见踪影。
相比国际巨头争相挖金,国内已有百余家厂商已经或准备涉足智能手表。
华为、国科、OPPO等国内厂商的智能手表也纷纷推出。
智能手表普及的背后是消费者信息屏幕的控制权争夺战,其走向将影响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格局。
【市场动态】中外巨头争夺智能手表。
在经历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新品推出的“高潮”之后,智能手表成为中外巨头积极抢占的新“地盘”。
据调查,目前国内已有100多家厂商涉足或准备涉足智能手表行业。
Android阵营的领头羊三星在过去8个月内连续发布了5款智能手表产品。
今年第一季度,三星智能手表出货量为50万只,市场份额为71%。
紧随其后的Pebble在海外众筹市场筹集了数万美元,并“一石激起千层浪”。
该产品的第一版销量达到 300,000 台。
在智能手机市场不利的索尼也推出了SmartWatch 2,在天猫商城仅售1元,引发围观。
此外,还有LG的G Watch,以及将于秋季发布的iWatch和谷歌的Android Wear,使得智能手表市场蓬勃发展。
国内厂商自然也不甘示弱。
在京东上,短短几个月内,多款智能手表就已上线销售。
除了图曼、Inwatch等早期相关产品外,国科、OPPO、华为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产品。
研究机构ON World最新报告指出,到今年年底,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将达到3.3亿台。
到年底,这个数字还不到1万。
【热点分析】价格成为智能手表的引爆点。
在今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宣布将推出Android Wear可穿戴智能系统,并宣布全面进军基于智能手表的可穿戴设备领域。
两年前,谷歌并未提及推出Google Glass,引发业界猜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高达1美元、接近0元的谷歌眼镜价格很难让消费者接受。
预计苹果的iWatch不会突破美元,已经推出的采用Android Wear系统的智能手表也不会突破美元。
其中,三星新款Android智能手表Gear Live目前售价仅为美元。
价格更实惠的智能手表无疑更具竞争力。
在应用方面,智能手表也将会有更多的应用程序供用户选择。
与只有67个应用程序供用户使用的Google Glass相比,三星的Galaxy Gear在切换到Tizen操作系统后可以为用户提供支付应用程序。
据悉,Glass申请的审批流程也极其漫长。
一些参加谷歌开发者大会的程序员表示,审批过程有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智能手表应用程序的平均审批时间约为 90 分钟。
此外,可穿戴设备也因外观而受到消费者诟病,而智能手表则更注重设计。
为了打造即将发布的iWatch,苹果频频从奢侈品牌“挖人”,旨在打造一款融合科技与时尚行业高端品牌形象的产品。
【发展趋势】屏幕的竞争已经转向智能手表如火如荼的智能手机市场。
它几乎饱和了。
各家巨头开始在手机以外的市场寻找更广阔的利润空间,从手机配件到智能可穿戴设备。
业内人士预测,智能手表或将成为继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之后的“第四屏幕”,引领下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
据悉,智能手表也被称为智能手机的第二屏幕。
已经上市的智能手表中,其功能基本包括来电显示、短信、电子邮件、时间、天气和振动提醒、健康状态检测等。
多家机构预测报告显示,未来5年智能手表市场“新蛋糕”将数倍增长。
中外科技巨头之间的“战争”从智能手机大屏一直持续到智能手表小屏。
三星正在加紧下一代产品的研发。
对于iWatch,苹果专门成立了由首席设计师John Ivy带领的产品设计师团队,并向Nike订购了运动手表,研究其材质、生产工艺等细节。
目前,苹果已经申请了至少 79 项与手表相关的专利。
此外,谷歌在一年前秘密收购了WIMM,将其纳入Android团队,并悄然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计划。
业内专家预测,一旦三星和苹果推出更加成熟的智能手表产品,这一领域的激烈战斗很快就会爆发,智能手机巨头和智能手表厂商都将加入竞争。
智能手表迫切需要创造差异化。
记者观察:随着苹果智能手表iWatch发布日期的临近,智能手表最早的用户对现有产品的抱怨越来越多,包括Martian Passport、I'm Watch、三星Galaxy Gear、索尼SW2和Pebble等智能手表都收到了多起投诉。
故障报告以供维修。
从全球来看,市场缺乏一款能够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智能手表产品。
目前,许多制造商的举措更侧重于卡住新兴市场。
从实际市场销量和消费者反馈来看,智能手表短时间内很难真正普及。
与此同时,不少消费者也批评同质化现象严重。
设计理念依然摆脱不了臃肿的车身造型。
大多数功能创新意义不大,其他产品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
这些都不容忽视。
问题。
如今各大厂商都在争先恐后地推出智能手表产品,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类似iPhone的产品出现。
智能手表迫切需要差异化,从外观到功能都需要创新。
在应用方面,智能手表必须根据天然小屏的特点,“加减”针对小屏的系统。
智能手表的兴起时间相对较短。
在应用生态成熟之前,只有以新颖取胜,以实惠的价格赢得人心,逐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和体验,让消费者有购买的理由,才能避免被昙花一现在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