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9年Pebble水墨屏智能手表的发布被视为智能手表元年,而2019年Android Wear、Apple Watch的相继发布被视为智能手表真正的爆发,那么智能手表一直伴随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
有5年了。
但如果追溯其起源,2008 年推出的 Pulsar Time 就已经以计算器般的造型展现了那个时代对智能手表的理解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Android Wear和Apple Watch相继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后,并没有发展到厂商希望看到的样子,逐渐形成了每个人只有一只智能手表的局面。
相反,与厂商希望与之竞争、功能齐全、已经融入大众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表在令人惊喜的同时也暴露出更多使用中的缺点。
五年过去了。
智能手表已经“过时”了吗?我们应该用一首歌来献给它《凉凉》吗?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智能手表:大幅下滑后的锐利在2019年不再到来。
与智能手表快速发展的一年相比,智能手表的数据出现了明显下滑。
IDC数据调查报告显示,Q1-Q3数据分别为万台、万台、万台,同比增长67.2%、下降32%、下降51.6%分别。
或许是智能手表的下滑太过严重,所以今年Q4,IDC开始将智能手表纳入智能可穿戴设备。
但从Q4到Q3,同比增速并没有给市场带来有影响力的数据。
从今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数据分别为17.9%、10.3%和7.3%。
逐渐萎缩的数据,让人们看不起的不仅仅是智能手表,还有整个智能穿戴行业。
令人兴奋的是,在Q2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法运行第三方应用的可穿戴设备销售数据首次出现下滑,但同比下降0.9%影响并不大。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今年智能手表新品的推出也相应放缓。
除了苹果大幅改进的Apple Watch 3之外,三星还推出了强调运动性能的Gear Sport。
同样推出强调运动性能的新品的还有一直主打户外数码产品的Garmin。
国内厂商方面,凭借HUAWEI WATCH赢得市场热议的华为也趁热推出了WATCH2。
华米、Vile千元新品的推出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尽管如此,市场对智能手表的热情却不再像以前那么热烈。
Apple Watch和Android Wear推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或许因为智能手表的形态和功能,无法被新技术取代。
产品竞争力远不如智能手机的智能手表,面临着未知的未来。
寒冬已经结束,更谈不上成为厂商业绩的强劲增长点。
脱离了手机,基本上就相当于智能手表不能活了,基本上处于冰冷的状态。
唯一还活得好好的,就是一向以生态建设而闻名的Apple Watch。
即使苹果不是第一个推出智能手表的品牌,但考虑到苹果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以及每次产品推出对市场发展和消费者购买的影响,Apple Watch 的推出和销售已经对智能手表市场产生了影响。
发挥指导作用。
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来说,Apple Watch 的发展会让人眼红。
在 Apple Watch 3 官方发布会上,库克表示,Apple Watch 2 发布后,销量同比增长 50%,客户满意度达到 97%。
就连库克也表示,Apple Watch已经超越劳力士、Fossil、欧米茄、卡地亚,成为全球排名第一(这里没有智能手表)的产品线。
对于苹果来说,虽然Apple Watch还没有达到iPhone和MacBook的高度,但无论对于苹果还是整个智能手表市场来说,它仍然是后乔布斯时代的成功单品。
然而,这款从销售数据来看相当成功的单品,实际上却出现了下滑。
众所周知,Apple Watch 3在推出时就为消费者带来了中国联通部分地区的eSIM蜂窝网络支持。
虽然 eSIM 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些年很多使用电信网络的手机所采用的“烧号”技术根源就在于此,但 Apple Watch 终于可以支持通讯了,即便功能依然有限,但也还是可以的。
受到消费者欢迎。
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经过短暂的服务后,中国联通关闭了Apple Watch 3的蜂窝网络激活通道。
苹果也在其官网宣布,将在年底前开放对蜂窝网络的支持。
面对消费者的愤怒,苹果公司同意退回购买的 Apple Watch 3 蜂窝版。
发布会上一个难得引起消费者感兴趣的卖点最终却以不明延迟告终,让人感觉智能手表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当行业巨头苹果在产品功能上遭遇滑铁卢时,消费者如何继续对智能手表抱有期待?智能手表:继续使用第二个屏幕还是扛起大旗?尽管Apple Watch已经开始寻求功能上的突破,不再满足于只是一个无用功能的第二块屏幕,但与凭借网络接入和出色的续航能力几乎可以完成工作和生活中所有事情的智能手机相比,如今的智能手表仍然没有还没有找到他们的利基市场。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手机厂商推出的各种尺寸屏幕的手机都能够达到“一胡萝卜一坑”的效果,非常契合每个用户的使用习惯。
CPU日益出色的能耗控制、双摄像头的逐渐普及以及各种满足工作和生活需求的软件,让消费者愿意在各种情况下将手机握在手中。
智能手表不仅面临使用场景的压缩,还面临着与手机相比的操作和学习成本,这也让其发展举步维艰。
智能手表尴尬的定位和功能也让厂商逐渐失去了推动产品更新的兴趣。
与Apple Watch竞争后,Android Wear阵营的投资和产量都在萎缩,而仍在积极投入这一领域的传统手机厂商仅有华为和三星。
大厂商以每日更新的态度对待,小团队无法生产出突破性的产品,让苹果凭借Apple Watch带来更大的优势。
未来的智能手表市场会不会像平板电脑一样,只有Apple Watch和“其他智能手表”? IDC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万台。
因此,预计全年出货量为1.16亿台。
到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2亿台。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数据增长放缓的背景下,IDC依然给出了如此乐观的预测。
在无法安装第三方程序的智能穿戴产品销量下滑的背景下,这对于以Apple Watch为代表的智能手表市场显然是一个负面影响。
要乐观。
IDC的预测最终是否与现实相符,没有魔力的我们无法穿越到未来亲眼目睹。
在各家智能手表厂商后劲不足、市场格局开始稳定的情况下,似乎很难看到大的改变。
如果智能手表短时间内很难摆脱“第二屏幕”的地位,或许先修炼内功势在必行。
练内功首要任务,续航是重中之重。
当智能手表能够让人忘记充电的感觉时,或许消费者会觉得它方便快捷,愿意每天把产品戴在手上。
在这个问题上,传统手表厂商设计推出的系列轻智能手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这会让很多消费者认为它们不是智能手表。
解决了续航问题后,厂商应该普及更全面、更快速的通讯功能,然后结合手机的功能来扩展手机的功能,让用户下意识地减少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真正发挥替代作用。
苹果在Apple Watch 3中所实现的正是这个想法。
不过,至于未来的智能手表会是什么样子,我还是希望厂商能够跳脱上述思路,给我们带来另一种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