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为什么说智能音箱最适合的角色是“内容平台”?

时间:2024-05-22 12:08:27 科技赋能

今日,京东叮咚mini 2低价上架,79元。

这个价格比天猫精灵双十一期间推出的99元低了20元。

而今天,喜马拉雅旗下的小雅迷你AI音箱在京东全面预售,起售价1000元,距离第一代小雅AI音箱推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目前,国内智能音箱出货量已从数十万台快速增长至100万台。

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智能音箱市场至少将翻一番。

从供给端来看,中国智能音箱厂商大概有50家。

但我们直观地知道,所谓的“百盒之战”只是一场阶段性的战斗,这个场上只会剩下少数(可能是10人左右)有特殊技能的玩家。

在我看来,无论采用哪种策略,至少现阶段智能音箱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充当“智能枢纽”“连接一切”,而是快速掌握内容输出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 “不受他人控制”的内容越多,障碍就越强。

很多人都期望自己花几百元买的智能音箱能立刻被委以“智能管家”的重任,既能帮忙打理家里的一切,也能在无聊的时候和别人聊天。

事实上,目前的语音交互技术虽然识别率很高,但只能完成模式响应。

一旦尝试进行跨场景、跨任务的对话,往往会陷入尴尬的聊天之中,人与机器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交流”还很遥远。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使用目的来看,现阶段智能音箱能做的事情还比较简单。

例如,根据Amazon Echo的公开数据,大多数用户最频繁的行为仍然是收听内容。

不仅是亚马逊,内容对于音箱的重要性在国内市场也显而易见。

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显示,用户粘性最高的音箱并不是BAT、小米等巨头,而是喜马拉雅旗下的小雅AI音箱。

其每人每月平均使用时间近10分钟,每人平均使用次数、使用频率为天猫。

是精灵、小米的7-8倍。

为什么数据差距这么大?小米AI音箱的主要功能是辅助用户控制家电,天猫精灵会为消费领域的搜索推荐热销产品。

小雅AI音箱基于喜马拉雅自身的内容基因而诞生。

作为音响行业的巨头,喜马拉雅占据了整个音响市场73%的份额。

我认为长期以来,相比于语音交互技术的融合,内容资源一直是智能音箱最大的障碍——不像国外内容资源的相对开放(亚马逊的Echo Sho也可以播放YouTube),无论音频何时说到视频,中国市场的版权之战更是惊心动魄。

“不受控制”的内容越多,障碍就越强。

目前很多智能音箱的内容大多是与第三方平台的授权合作。

这种“弱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

比如,连接百度等音频资源的叮咚音箱在年底突然无法调用歌曲资源。

深耕音频行业多年、拥有最大内容红利的喜马拉雅自然被推到了智能音箱的前列,成为抢占最多用户时间的幸运者。

更准确的轨迹“三岁之前,即使没有书,只要妈妈每天主动给孩子讲身边的事情,其实就是在用语文启蒙孩子。

但从四岁开始,仅靠妈妈简单的表演和讲解已经不足以让孩子们满意了。

”一位五岁女孩的妈妈韩青用优质的声音说道。

课程绝对是妈妈们最好的助手。

“小雅音箱解放了我的手机,成为我最好的助手,我女儿的机器人小伙伴。

”去年年底,喜马拉雅FM副总裁李海波透露,小雅AI音箱的用户中有65%是儿童,他们今天推出的第二代产品小雅Mini音箱,在内容上全面升级,针对不同的用户。

针对全年龄段的幼儿教育,推出了更科学、系统的有声内容,首日销量突破0台从外部环境和需求来看,亲子内容确实是一个极其广阔的赛道,市场。

易观发布的数据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预计亲子行业年度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同时,小鹅通的数据也指出,在内容付费的客户中。

其中,母婴亲子行业占比在10%左右,且小鸭Mini主打儿童市场,在内容方面,精选喜马拉雅网站上最好的母婴儿童内容。

聚焦“你身边的数十万老师”,从聆听名师胎教音乐到育儿专家1v1指导,从特级老师的语言。

聆听顶级作家的文化诠释,启发自己。

覆盖整个喜马拉雅站点的音频内容,满足0-14岁儿童的兴趣和启蒙。

也就是说,小雅Mini音箱可以陪伴孩子度过整个童年旅程。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智能音箱市场最具粘性的玩家是第一代小雅AI音箱,而全新升级的小雅Mini将在继承其衣钵的基础上继续打磨音频内容算法。

比如,在节目推送机制的处理上,根据不同孩子的收听习惯,以最佳的时间和方式将优质节目推送到音箱上,引导孩子听、学。

结论 事实上,回顾历史,近年来,每当有新的技术驱动的内容载体出现时,亲子内容总是最先尝试的。

例如,2016年,随着iPad的出现,人们期待这种新的交互形式将带来亲子教育市场的爆发。

但由于缺乏真正系统的课程,这些产品的寿命较为短暂。

又过了两三年,亲子内容创业者选择了移动端作为主战场,呈现的内容也更加系统化。

然而,当时内容付费尚未深入人心。

缺乏盈利模式让这些产品逐渐没落,而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父母的陪伴,手机或许并不是教育内容的最佳载体。

正因为如此,现在在“知识付费”和“智能音箱”的双重趋势下,更多人开始相信这个市场的爆炸性元素终于汇聚到了一起,两者的融合才能产生真正理想的家长-儿童内容。

在我看来,如果这条路开通,将再次证明,在智能音箱大规模爆发的前夜,内容的多样性才是其真正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