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展示智能手表——四大国产品牌手机厂商“中酷联盟”之一的宇龙酷派宣布将推出智能手表。
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自从国外巨头推出可穿戴智能设备以来,国内厂商已经落后国外巨头一年多了,现在终于开始迎头赶上。
但未来哪些国内企业有机会与国际巨头竞争存在争议。
在谷歌眼镜的推动下,可穿戴设备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去年4月,谷歌眼镜发布,作为一款集智能手机、导航、相机等功能为一体的便携式设备。
该眼镜内置微型摄像头和头戴式显示系统。
,它将数据投影到用户右眼上方的小屏幕上。
它可以控制照片、视频通话和方向,还可以通过语音控制上网、处理短信和电子邮件。
这一发明引发了国内外知名手机厂商的布局。
近日,英特尔宣布进军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芯片领域,建立了全新的Quark产品线,并表示Quark将是开放架构。
高通还发布了自有品牌“Toq”智能手表,觊觎智能穿戴设备这个巨大的“金矿”。
国内方面,盛大近期推出了GEAK智能手表和GEAK戒指,百度推出了“咕咚”健康手环,类似Google Glass的百度眼也正在内测中。
还有一家喜欢炒作的公司,还兴风作浪地说要推出“智能鞋”产品。
据称,宇龙酷派将推出一款金属材质的智能手表,屏幕分辨率约为1.2英寸,分辨率约为像素*像素。
除了普通手表的功能外,它还支持电话、短信和日历提醒、运动和健康管理以及所有通知。
通过手表推送,为了解决耗电问题,目前不支持通话功能。
不过,应该说,国内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现状此前并不乐观。
这主要是因为迄今为止推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公司可以分为三类:互联网公司;手机等通讯终端企业;以及运动服装和医疗健康设备公司。
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进入可穿戴智能设备,最重要的是拥有技术基础和远见。
在国外,最著名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是Google。
这是因为谷歌在语音技术、生物识别、通信、云存储和功耗方面拥有强大的综合能力;它被认为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领导者。
三星有潜力主要是因为其在芯片和终端设计、制造和渠道方面的优势。
相比国际品牌的积极布局,目前国产手机品牌涉足的厂商并不多,部分国产品牌处于观望状态。
在手机行业,除了国科电子较早推出智能手表外,酷派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真正布局可穿戴设备的厂商之一,并将成为第一个推出智能手表的国产品牌。
而且,目前国内宣布进军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互联网公司屈指可数,而且用户还抱怨某互联网公司的智能手表电池续航能力较差,只能坚持两天左右。
该媒体还曝光了一款智能手表,其主要功能是提供运行计算、导航、遥控拍照等服务。
事实上,这些应用服务都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实现。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技术基础,没有终端研发制造经验,对通信终端不了解。
这些互联网公司连智能手机都造不好,更不用说可穿戴设备了。
进入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是要有技术背景。
因此,酷派等手机终端巨头进军可穿戴智能设备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多数可穿戴智能设备都与摄影、导航、传感器、云服务等相关,互联网公司的日常运营与这些无关,但这些元素却是手机终端公司的强项。
因此,在中国,酷派、华为、中兴等手机终端企业进军可穿戴智能设备是比较靠谱的。
一些互联网公司靠欺骗、代工,无法做好可穿戴智能设备。
至于酷派,十多年前刚进入手机行业时,只生产智能手机。
根据全球权威调查机构Canalys发布的全球Q2智能手机数据显示,酷派首次位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四位。
其对可穿戴设备的做法是早在今年年初就投入大量团队进行自主研发。
其在可穿戴设备行业有着非常深入的布局。
未来将基于新产业链进行投资和研发。
而且,除了推出酷派系列智能手表外,酷派后续还将推出基于个人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设备,并将打造一系列可穿戴设备格局,形成新的市场增长点。
特别是,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必然会应用到4G网络,即成为4G终端。
没有投入4G的企业很难掌握可穿戴设备无线传输的核心技术。
很难说它能在网速方面与国际巨头抗衡。
而4G则是国产手机巨头的优势。
不说华为、中兴,就拿酷派来说吧。
早在2010年,酷派就开始布局LTE终端,并成立了LTE研发中心。
2017年世博会上,酷派率先推出了首款TD-LTE样机,并在当时还联手MetroPCS在北美推出了4G机型QUATTRO,销量突破百万。
酷派已成为少数能够向全球市场提供任何制式3G和4G智能手机的供应商之一。
应该说,在4G手机的技术层面,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已经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同样,可穿戴设备也是智能终端的一种。
未来,国产手机厂商将主要参与与国外巨头的PK。
一些企业连基础的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都不做,就不可能把可穿戴设备做大做强。
如果没有基础研发,只靠代工,甚至有人戏称,这样做的话,深圳华强北的山寨厂商也要准备模仿大公司做可穿戴设备了。
中国厂商未来想要与国外巨头竞争,需要天才般的技术远见,同时还必须拥有深厚的通信终端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