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投资者称智能硬件行业千篇一律的产品思路是硬伤

时间:2024-05-22 11:51:37 科技赋能

如今,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在内的智能硬件已经成为物联网行业最活跃的部分。

不过,混乱之中,资本市场却保持着谨慎观望情绪。

专家表示,智能硬件行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产品理念雷同、用户体验不佳等隐忧。

未来应在差异化开发、简单操作、互联互通等方面发力。

Apple Watch 于 4 月底上市,预计前两周全球销量将达到 10,000 块。

小米手环上市10个月销量破万台。

京东商城数据显示,2017年,京东智能硬件销量增长10%,全年销量破万件。

仅从数字来看,包括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产品在内的智能硬件显然是物联网行业最活跃的部分。

然而,在“歌舞升平”之中,资本市场的观望情绪开始显现。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不少智能硬件投资案例,其中70多家初创公司获得约6.5亿美元投资。

但现在,“很少有公司能够获得B轮和C轮融资,甚至Angel和A轮融资也开始变得困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智能手环研发总监告诉记者。

智能硬件真的只是昙花一现吗?未来的智能硬件会是什么样子? “吃起来无味,扔掉可惜了。

”谈到智能硬件,在上海一家商业银行工作的岳阳饱受“诟病”,因为她的丈夫是数码产品爱好者,而她的家人在过去的一年里购买了许多“新面孔”。

,“我们来说说智能水杯,据说是每天提醒你喝足够的水,但是它不便携。

那你怎么算呢?我给宝宝买的防丢手环需要充电最多两天一次,直到经常出门,智能手表连短信都无法回复,所以你必须在设备上安装一个应用程序…… ” 上述智能手环研发总监还表示,他们研发的手环也是“玻璃缸里养蟾蜍”——看上去前景光明,但没有太多出路。

“大家的功能都差不多,比如计步、防丢、来电通知等,归根结底还是缺乏颠覆性的功能。

”从品类来看,当前智能硬件产品品类相当集中: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几乎占据了智能硬件产品90%的份额,厂商在“红海”中挣扎”的同质化竞争。

智能硬件产品为何如此集中?投资机构致诚资本CEO冯玉林坦言,目前只有这几类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其他智能硬件往往只能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比如很多检测空气质量的智能硬件产品并没有净化功能,这就是智能产品无法满足用户的‘严苛需求’,用户粘性较差。

”魔工工厂CEO陈旭东认为,智能硬件产品还需要解决便捷操作的问题。

“如今,用户通常要面对复杂的操作,普通用户无法快速完成。

开始吧。

”阿里智能云产品经理杜海涛表示,未来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还是要回到产品本身,“不仅仅是智能硬件可以用手机控制,比如烤箱,用户也可以控制。

”产品需求应该直接转化为代码,例如自动确定原材料的类型、重量和烘烤时间。

”有专家也建议,“所有产品的前提是要能真正解决问题,智能硬件必须在‘易用性’上下功夫。

”对于智能硬件行业来说,解决问题的另一个途径是。

“聚沙成塔”,通过平台集中控制和数据,产生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的联动。

平台建设显然不能依赖单一硬件厂商。

无论是传统家电厂商还是互联网厂商都在进入这个市场。

从传统厂商来看,海尔、美的都发布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统,并获得了魅族、小米等手机厂商的支持。

格力干脆做手机来推广智能家居。

如果说传统厂商的优势在于庞大的产品基础,那么互联网厂商进入智能硬件平台的优势则在于流量。

腾讯上个月发布了TOS+,自下而上连接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众筹、天猫电器城、智能云组建智慧生活事业部;京东还提供了自己的开放物联网协议。

数字家庭产业与应用促进中心副秘书长冉浩表示,无论传统家电还是互联网厂商,搭建平台的首要目的就是在标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谁的话语权更大,谁就能够争夺更多的特许经营合作伙伴。

“虽然梦想很丰满,但不同智能硬件的互联能够产生什么样的附加值,还需要实践来证明。

为此,互联网厂商甚至尝试与房地产企业合作。

”雷军董事长小米科技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米智能硬件的战略是“连接一切”。

“投资美的是这一战略的延伸,未来我们还将通过智能家居与房地产企业进行合作。

”宣布与华远地产合作【4.62%资助研报】,将与华远地产多个项目进行包括社区及家居安防智能管理系统、个性化家居安防服务、第三方合作产品等智能家居产品应用。

@热情的boss:目前,在智能硬件领域,很多投资者都在观望,因为与软件相比,硬件模型太重,周期太长,纠错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