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未来物联网及传感器2015产业发展展望

时间:2024-05-22 11:40:25 科技赋能

2015年,全球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将保持活跃,产业规模和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产业应用逐步深化,技术创新和联盟的发展趋势将明显,特别是在国际巨头的引领下,培育出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消费智能终端等一批应用市场。

我国物联网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自主MEMS传感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不断取得突破。

总体来看,我国物联网、传感器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凸显,多个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

随着应用的落地和可挖掘数据的逐步积累,物联网产业的价值开始显现。

在信息技术企业的引领下,物联网与新兴技术协同发展。

创新型企业和产品不断涌现,金融资本竞相追逐。

2020年全球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

IC Insights数据显示,具有联网和传感系统功能的物联网整体产值约为1亿美元,同比增长21%。

预计到2020年规模将达到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21%。

图2018年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测物联网的大力推广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对传感器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重点逐渐转向技术含量更高的MEMS传感器领域内容。

IC Insights数据显示,2020年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可达80亿美元,增长率为13.8%,较年增长率-1.13%和0.14%大幅增长。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整个物联网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综合增速逐年提升。

达到30%以上,充分体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

尤其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物联网和智能交通领域的车联网,市场前景良好,增速不断上升。

图2: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2018年,在智能电子产品不断涌现和物联网智能终端及成套产品制造市场稳步发展的带动下,传感器产品国产化需求持续增长增加,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机遇。

扩展能力。

自主MEMS传感器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已成为每年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例如,我国在新型电声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等方面实现了产业技术突破,开辟了巨大的应用市场,为传感器产业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展模式三大创新:一是物联网本身对各领域的变革,表现为产业模式创新。

物联网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各领域现有的产业模式,创造新服务、新场景、新体验、新商业价值。

以工业物联网为例,一方面,它改变了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导致大量个性化生产、分散化生产;另一方面,它改变了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带来多种附加经济价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在新的产业模式引领下,物联网改造的制造业必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其次,价值链的重点正在从硬件转向云,再转向数据分析。

物联网的价值链是这样的:通过传感模块收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增加价值,然后出售给第三方。

物联网早期的价值体现在硬件设备上,如元器件、射频协议、功耗、成本等,随着应用的落地、数据的积累、市场环境的成熟,价值聚焦今年以来,物联网的重点逐渐转向数据。

探索性强,其市场潜力巨大。

三是集成创新逐渐成为物联网发展新趋势。

今年以来,随着业务的拓展,物联网企业逐渐意识到单一企业很难独立完成整套解决方案。

一个技术成熟、产品类型齐全、服务完善、应用交互友好的应用,将是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提供商、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协同合作的结果。

因此,物联网的创新表现为应用集成的创新。

随着产业的成熟,企业共同合作开发支持不同设备接口、协议、可集成多种服务的通用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望明年,物联网和传感器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但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产业环节分散,尚未建立有效的发展促进机制; 2、标准复杂,缺乏统一标准,制约了应用水平的提高; 3、软件、硬件相似,同领域服务同质竞争严重; 4、传感器基础支撑能力薄弱,成为物联网发展的瓶颈; 5、定制化软硬件市场空间有限,制约产品推广和企业成长; 6、信息安全制约大规模应用。

行业发展形势展望: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出现大幅增长。

根据Gartner研究,到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49亿台,同比增长30%; IC Insights预测MEMS传感器市场也将进一步增长16%。

我国物联网、传感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预计2018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元,其中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亿元以上。

随着市场应用的推动,我国产业发展将呈现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将在物联网自主技术标准和共性基础能力方面进一步突破,在物联网通用架构、数据与语义、识别等基础技术方面取得进展和安全,以及国内传感器的工业生产。

获得晋升。

传感器与控制器融合、产品制造和内容服务融合的集成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其次,在产品应用方面,智能产品的种类将不断增加,设备之间的交互连接将越来越智能化,有望将现有的星型结构扩展到网络结构,以物联网方式事情达到新的高度。

企业和市场的有利条件决定了车联网和智能家居产品及解决方案将大规模推出;第三,在企业发展方面,大企业的物联网平台已基本形成,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生态系统,撬动大平台局面出现。

同时,更多的企业和团队将通过众筹模式参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众筹模式有效拉近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众筹平台将推出更多潮流的物联网产品。

四是在政策支持方面,政策出台将重点关注行业应用。

物联网推广内容将逐步深入具体领域,各项行动计划将成为重点。

以细分产业政策中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形式落实物联网应用将成为出台物联网政策的主要方式。

同时,加大力度填补软硬件自主知识产权短板的趋势将在政策内容上更加明显。

  对我国物联网和传感器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建议是,积极构建物联网和传感器发展的生态环境,依托互联网平台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积极整合物联网和传感器各环节。

产业链,引导消费者参与,促进产品与市场互动。

距离;二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应用,有效聚集资金、人力和各类社会资源,发挥行业引领效应。

三是加大研发力度,完善协同创新体系,真正实现产业技术难点突破,避免同质竞争;四是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针对惯性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市场需求广泛、领域带动效应明显的产品进行重点投资,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加快进入高端传感器市场;五是推广成熟应用模式,建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营造商业模式交流环境,拓展物联网增值服务,培育新兴商业模式。

六是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和实施,加强信息保护技术研发,建立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