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谈智能硬件这件事!还得从手机谈起

时间:2024-05-22 11:04:42 科技赋能

我们来谈谈智能硬件吧!谈智能硬件我们还得从手机说起。

我们必须从手机开始。

昨晚,三星新旗舰Galaxy S8在被剧透后正式发布。

此前被宠得最彻底的无疑是人工智能助手Bixby,在手机发布前半个月就已经被期待、“解密”并被吐槽。

Bixby承载着三星超高的期望,体现了三星的一个信念:“AI是下一轮计算革命”。

当然,三星对Bixby的重视也可能与之前语音助手的失败有关。

你可能已经不知道了,记得他们2016年的旗舰S3有一个叫S Voice的助手,受到了很多批评。

后来,三星斥资2.15亿美元收购了由Siri的三位父亲Dag Kittlaus、Adam Cheyer和Chris Brigham创立的Viv Labs公司,同时还投资了拥有语音识别技术的SoundHound。

后来,还有我们昨晚看到的 Bixby。

这么大的战争难道只是为了拯救旗舰系列,走出Note7爆炸的阴影吗?幼稚的。

当然,三星电子不会将“下一轮计算革命”如此宏大的愿景押在手机上。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去年12月斥资80亿美元收购了生产汽车零部件和扬声器的哈曼国际。

上面提到的SoundHound是由三星和Nvidia联合投资的。

三星移动软件和服务运营部门研发总监Injong Rhee表示:“我们从手机开始,然后我们可以快速渗透到其他设备。

只要它能连接互联网并且有麦克风,你就可以把比克斯比在里面。

”毕竟,Bixby 将走出 S8,进入您的汽车、扬声器、耳机、手表,甚至电视、冰箱和洗衣机。

手机无法逃避去中心化。

过去五年,没有一个行业像手机一样受到如此多的礼遇:小米取得了最快的增长,魅族从玩家转向手机,华为从B端进攻C端,或者OPPO、vivo、就连关闭英语培训学校的罗永浩也利用他们的渠道发展。

移动互联网最受关注、增长最快的厂商都来自于手机。

这其中有必然的原因。

如果一切都不再与手机相连,那么手机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随着企业投资人工智能,手机的入门地位岌岌可危。

一方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很多传统设备在配备人工智能助手后,逐渐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

曾经处于边缘的扬声器可能会成为家庭场景的中心。

由于手机已经被车载手机忽视,它们可能要重新夺回汽车场景的中心。

或者有很多场景会让手机失去中心地位。

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他们可能会从挑战者的位置跌落到被革命的命运。

他们应该熟悉这一点。

毕竟,是他们颠覆了诺基亚、摩托罗拉,也是他们阻挡了微软、联想。

音箱,巨头的新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好智能手机。

可以证明的是,当中国网民刚刚突破7亿时,我们就已经听说过“增速放缓”、“红利消失”、“下半年”等说法。

已经显露出疲态的互联网和科技巨头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用户增长入口。

为了让剩下的7亿人参与到信息浪潮中,需要一种比触摸屏幕更直观、门槛更低的交互方式。

Amazon Echo的成功证明,人工智能助手通过语音交互可以将用户带入更广阔的互联网世界。

今年11月,亚马逊推出了无线智能音箱Echo,搭载智能语音助手Alexa。

随后,这款不被看好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

根据研究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的估计,亚马逊 2016 年售出了 10,000 台 Echo,今年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长。

IT研究和咨询服务公司Gartner在去年秋天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计,到2020年,全球用户将在“虚拟语音助手+智能音箱”的产品组合上花费21亿美元。

届时,全球3.3%的家庭将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便利。

以语音交互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正在给曾经轰动一时的物联网概念带来真正的机会。

与此同时,难以忽视的是,语音交互现在正日益展现出其“自然交互”的力量。

因此,制作一个智能语音助手并将其放入扬声器或其他电器中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巨头的标配:去年5月,谷歌在年度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其智能家居产品Google Home。

同年11月4日,该产品在美国上市,售价为美元。

同样是在去年5月、今年5月,京东与科大讯飞联合推出了智能音箱“叮咚”。

在京东微联平台上,音箱可以与各种家居产品进行交互。

今年1月15日,微软在CES大会上发布了一款由“Cortana”语音助手驱动的亲子智能音箱Aristotle。

价格为美元,将于今年夏天上市。

今年2月,百度宣布全资收购渡鸦科技,外界猜测百度也要做Echo; 2月16日,杜秘升格为事业部,直接向公司总裁兼COO陆奇汇报。

不过,百度目前还没有为升级后的杜尔米制作音箱。

相反,在3月份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它宣布与海尔、美的战略合作,推出搭载DuerOS的智能冰箱和智能语音盒。

如果自己暂时做不到,就用别人的。

例如,小米就因人口红利饱和而蒙羞。

小米想要继续“沉沦”,低门槛的交互方式带来的希望是不能错过的。

这可能是小米正在招聘“自然语言”相关技术工程师的原因,也可能是其推出“云音箱”的原因,也可能是其迫不及待地将语音交互纳入其中的原因。

电视控制——即使需要通过出门问问或搜狗第三方合作来完成。

此外,还有刚刚在新旗舰S8中安装了Bixby的三星,正在与深圳工程师团队一起开发语音助手的华为,甚至还有老板亲自编写了智能管家Javis作为语音助手的Facebook。

以及那些选择从智能手机开始的人。

买了耳机的苹果……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进入了智能语音交互领域,而Spichi、云知声等一些国内小型创业公司也跃跃欲试。

行业将被重塑的令人兴奋的事情可能还没有结束。

人工智能赋予硬件的新含义超越了独立性本身。

在数据层面,更多以前没有数字化的生活数据很可能会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数字化。

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大计算构建更精确的模型,生活将可能进一步改变,甚至每个人都可能拥有钢铁侠“贾维斯”。

然而,分成两部分来看,这些积极的变化也可能会改变行业结构。

在可预见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对于硬件已经变得如此重要。

那么未来缺乏人工智能的硬件还配得上“智能硬件”吗?软件定义的硬件模型很可能会再次出现。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只发生在以通信、手机为核心的硬件领域,那么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情况将会发生在所有硬件领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信息技术的乐趣。

而对于很多移动互联网乃至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来说,或许也算是一件好事。

毕竟,新一波的机会和用户又来了,更何况是雷军和他的小米,在人口红利饱和的情况下蒙羞了。

最后,如果你抓住机会得当,你可以抓住更多的用户,销售更多的产品,或者拥有更大的数据基础。

总而言之,“AI+”将成为最新、最热的工具,“AI+硬件”将带来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未完成的、未触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