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4年度智能手表行业巡礼!鱼龙混杂待霸主

时间:2024-05-22 10:56:11 科技赋能

2014年度智能手表行业巡演!一群混杂的人群等待着霸主。

2019年4月,当谷歌将Google Glass带入现实生活时,也打开了可穿戴设备新市场的大门。

一时间,可穿戴设备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智能终端行业的下一个热点趋势。

2018年,可穿戴设备迎来大爆发;苹果发布了万众期待的Apple Watch,微软发布了智能手环Microsoft Band,老牌劲旅摩托罗拉带来了Moto,三星、索尼、LG等巨头也来了。

新产品即将上市;更重要的是,谷歌和苹果分别发布了Android Wear和Watch OS这两个专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系统,赋予了它们更大的生命力。

智能穿戴设备似乎正在迎来春天。

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分支之一,2018年智能手表将会出现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呢?让我们开始一年一度的智能手表之旅吧。

Moto 2019年3月,摩托罗拉移动在官方博客上宣布将推出一款名为Moto的可穿戴智能手表。

表盘直径46毫米,厚11.5毫米,重49克。

正面的圆形表盘采用了一块1.56英寸X分辨率的低压微功耗液晶屏。

康宁大猩猩玻璃覆盖其上,以确保其防刮擦性。

一圈不锈钢包裹的表框与圆形表盘完美结合,侧表冠巧妙地充当了开关键。

它搭载了谷歌专门为可穿戴设备准备的Android Wear系统。

Moto在设计上以提醒为核心功能,以时间为首要思考方向。

集成Google Now,内置心率传感器、计步器、光线传感器等;通过智能手机,它可以拨打和接听电话、接收电子邮件和天气通知。

、心率检测、导航、计步等功能;在定制方面,摩托罗拉还为其??定制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应用程序,比如Connect应用程序,它可以让你自定义表盘主题,包括表盘背景和颜色,让表盘显示展现个人特色。

该设备在谷歌I/O大会上正式亮相,并于2019年9月5日在美国正式上市,售价为美元。

作为老牌工业设计巨头,摩托罗拉在手机市场创造了Blade、MOTO X等经典;而在新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Moto则是其最新力作。

作为其首款智能手表,其外观设计独具匠心:大猩猩玻璃表面与金属边框通过斜角注塑工艺连接,与多种高端材质制成的表带的邂逅,让Moto更有品位,更显气质高端优雅。

Moto在工业设计上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正如Moto首席设计师Jim Wicks所说,“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哇!’”当他们看到Moto的新产品时! Moto有着极其优秀的外观设计,而它所搭载的Android Wear系统更能赋予它内在的灵魂;在当前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上,它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存在,市场的热烈反响也证明了这一点;但Android Wear作为内在的灵魂,新应用少之又少;续航能力较差,难逃一天一充的命运;更大更厚的机身无疑拒绝了大部分的女性市场;而Moto屏幕底部为了设置光线传感器而留出的黑色区域则更为不少处女座带来了新鲜感。

给智能手表的设计带来了空气和绿洲,给很多厂商指明了设计方向;但想要改变行业,还需要更多的改变和努力  。

能让全球消费者期待两年的可穿戴产品,一定是它了。

Apple Watch 就是 Apple Watch。

作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它于9月10日在美国库比蒂诺弗林特剧院举行的苹果发布会上与iPhone 6一起亮相。

面纱带领苹果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试图维持自己的地位。

在下一个耀眼的市场中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Apple Watch 有银、金、红、绿、白五种颜色,分为普通版、运动版和定制版。

系列3;方形的前表盘被一块1.65英寸2.5D蓝宝石屏幕覆盖,具有防水功能。

框架材质为不锈钢、铝合金、18k金。

数字表冠作为整个交互操作的核心。

通过转动数码表冠可以放大或缩小屏幕显示内容,或选择功能列表;它采用磁性 MagSafe 插头,支持无线充电;内置心率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为了更好的感知和提醒,苹果添加了 Force Touch、Glance 和名为 Taptic Engine 的线性执行器;搭载S1芯片,内置传感器,具有主动感应功能,运行Watch OS操作系统。

它支持电话、短信语音回复、Apple Pay、联网汽车、天气等。

基于苹果巨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强大的粉丝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Apple Watch将会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赢得市场。

起跑线。

他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但Apple Watch并没有给我们带来颠覆性的改变,甚至没有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

它的工业设计让乔纳森之前的话显得有些不自在;虽然表冠的交互操作相比其他智能手表可以说是领先了一步,但它只能与iPhone 5及以上手机一起使用,其核心仍然是作为iPhone的配套组件和替代品。

,他并不是不可或缺的;而专为 Apple Watch 设计的 Watch OS 的圆形 UI 设计,在方形表盘上呈现时略有违和感;起价高。

售价极大限制了它的用户群,而续航方面的保密性不仅让我们担心它不可避免的每天都要充电的命运。

Apple Watch 并没有达到消费者的期望。

也许苹果在史蒂夫·乔布斯时代太成功了。

他带来的iPod、iPhone、iPad系列产品改变了人们对消费电子产品的认识,甚至改变了世界。

他将其创新推向巅峰,让苹果成为神。

以至于苹果未来的每一款新产品都有望改变世界。

作为苹果第一款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 自然被寄予厚望,能够改变可穿戴设备的世界,所以当她还抱着琵琶半遮脸的时候,我们就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但当它揭开面纱时,我们才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Apple Watch 并没有改变世界,它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苹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让Apple Watch成为苹果硬件的下一个增长极,并带来苹果改变可穿戴设备世界的可能性。

索尼智能手表 2019年9月,索尼在IFA大会上发布了索尼新款智能手表SmartWatch 3。

SmartWatch 3的工业设计保持了索尼一贯的对称平衡风格,但与之前的立方体设计明显不同,更加流线型。

线条感和运动风格;但整体工业设计并不出众,而回归到产品本身,其方形正面表盘配备了一块1.6英寸×像素显示屏,表框和表带均采用硅胶材质,表盘和可拆卸设计硅胶部分的设计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搭配选择。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表带颜色和表体;它内置独立的GPS模块,无需智能手机即可实现。

步骤记录功能;索尼并没有忘记SmartWatch 3上祖传的三防功能,拥有IP68的防尘防水等级; MicroUSB接口充电不需要用户为其携带专用的充电插座。

搭载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MB运行内存;内置4GB内存空间;毫安时电池;配备Walkman应用程序;支持智能手机摄像头远程触发;运行Android Wear系统。

Smart Watch 3的独立GPS模块、防水防尘以及MicroUSB接口充电等使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但除此之外,SmartWatch 3并没有太多值得记住的地方;在工业设计方面,它并没有Moto那么惊艳,甚至可以用平庸来形容。

这与索尼一贯的高水平工业设计严重不符;而其较差的显示屏幕、缺乏亮眼的功能以及相对较高的价格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索尼是较早进入可穿戴设备战场的厂商。

此前它曾发布过两款智能手表,但都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Smart Watch 3是再次进军智能手表市场的又一次尝试,希望能取得不错的反响。

但现实是残酷的,可以预见的是,Smart Watch 3仍然是一款失败的产品。

在此,我们只能期待Smart Watch 4能为索尼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带来一丝春风。

  三星GALAXY Gear Live和Gear S 2018年,三星发布了多款智能穿戴设备,其中GALAXY Gear Live和Gear S智能手表在三星可穿戴产品中比较有特色。

  GALAXY Gear Live 三星GALAXY Gear Live延续了三星此前Gear智能手表系列的设计风格。

有黑色和酒红色可供选择。

它由拉丝不锈钢制成,机身尺寸为56×38×8.9mm。

它很重。

59克;其方形前表盘配备了1.63英寸×像素的Super Amoled屏幕;它配备了触摸屏,表冠作为电源按钮,可更换表带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选择正确的。

具有IP67防水等级,搭载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MB运行内存; 4GB内存空间;运行Android Wear系统。

内置心率传感器和脉搏监测功能。

  三星Gear S 今年9月,三星在IFA大会上发布了三星新款智能手表Samsung Gear S。

工业设计方面,得益于三星Gear S采用的曲面屏,为三星智能手表的工业设计做出了贡献。

一种提升; Gear S采用金属材质,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机身三围为39.9×58.1×12.5mm。

其弧形表盘配备2英寸×分辨率的Super AMOLED屏幕;内置心率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气压计、环境光传感器和加速度计,并实现了紫外线指数提醒和HRM心率监测。

具有IP6X/IPX7防尘防水等级;以及 GPS、WiFi 和蓝牙无线性能。

配备双核1Ghz处理器,MB运行内存;内置4GB内存空间;毫安时电池;支持省电模式。

运行 Tizen 操作系统。

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植入式通话模块,可以插入SIM卡中,赋予其独立的网络支持能力。

可同时具备3G/2G通话功能、收发短信、上网功能。

它摆脱了对智能手表的依赖。

智能手机通话的长期惯例。

一向对市场敏锐的三星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较晚。

在发布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真正的智能手表Galaxy Gear之后,虽然市场反应一般,但却为三星进入智能穿戴市场打开了大门。

设备市场简直势不可挡。

2017年,三星继续探索智能手表,推出了三星GALAXY Gear Live和Gear S。

可以看到的两款产品代表了三星对于智能手表功能应用思维的一次升华过程。

三星GALAXY Gear Live外观设计平庸,功能一般,整体缺乏亮点;而三星Gear S却带来了逆转。

虽然设计还远谈不上惊艳,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 Gear S 也有异于常人的地方。

走出平庸,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而在功能方面,它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

它不失去传统的各种传感器,从而可以保留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健康功能,并且其独立的呼叫模块加入可以让他独立工作。

可以说,他的出现让我们更多地思考智能手表的定位到底是“与智能手机配合,充当其附庸替代品;还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并为智能手表的未来带来更多可能。

或许这款三星产品的关注度和整体设计美观度都不如苹果的Apple Watch,销量也可能惨淡,被Apple Watch击败;但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创新产品。

目前它比 Apple Watch 更好。

  LG G Watch 和 LG G Watch RLG 作为仅次于三星的韩国电子巨头,自然不甘落后。

其分别在2017年Google I/O大会前夕和9月份IFA大会前夕发布了LG G Watch和LG G。

Watch R 是两款智能手表。

LG G Watch 在 2018 年 Google I/O 大会上,LG 正式推出了一款名为 LG G Watch 的智能手表。

有香槟金和隐形黑两种颜色可供选择。

它由金属制成,尺寸为47×38×10mm。

重 61 克。

正面方形表盘为1.65英寸X像素IPS液晶屏;支持IP67防水功能;搭载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MB运行内存; 4GB内存空间;内置mAh电池容量;运行Android Wear系统,集成Google Now。

LG G Watch R 在 2018 年 IFA 大会前夕,LG 按捺不住热情,发布了今年第二款智能手表 LG G Watch R。

该手表与 Moto 的设计类似,采用圆形表盘,边框由材质制成。

金属。

配有真皮表带。

正面的圆形表盘配备了1.3英寸、×像素的P-OLED触摸屏;搭载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MB运行内存; 4GB内存空间;内置mAh电池容量;运行Android Wear系统,集成Google Now,内置心率传感器可实现心率监测、运动追踪等功能。

除了支持基本的通知、信息和社交网络功能外,它还具有防水功能。

LG G Watch 和 LG G Watch R 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G Watch可以算是LG的首次尝试,而R则是LG的逐步进化,无论是工业设计还是内置功能。

LG G Watch R 明显优于 LG G Watch。

对于LG的兄弟竞争来说,毫无疑问LG G Watch R是绝对的赢家,但放眼整个智能手表市场,无论是LG G Watch还是LG G Watch R都没有充分的竞争力。

市场增加了一点产能,但LG想要凭借这两款产品获得市场份额并确立自己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Pebble Steel Pebble 是智能手表领域的老手。

去年的 CES 上,该公司在其智能手表系列中增加了高端版本 Pebble Steel。

Pebble Steel 有两种材质可供选择:哑光黑和拉丝钢。

在外观上加入了更多的金属元素,让整体看起来更加精致。

其尺寸为46×34×10.5毫米,重量为56克。

其方形表盘配备了×分辨率的1.26英寸单色墨水电子显示屏(更节能的夏普液晶屏)。

康宁最新的大猩猩玻璃覆盖其上,实现了更好的防刮擦、防油污和防指纹功能。

它配备了 LED 指示灯来显示电池电量。

它具有5ATM防水功能,并且在续航方面更进了一步,据称可以持续一周。

它具有健康追踪和通知提醒功能,支持Android和iOS系统,运行Pebble OS操作系统。

作为一个老手,又是一个弱者,他没有大公司的资金实力,也没有那么多试错的机会。

虽然他的Pebble OS拥有数千名开发者注册和一千多个应用程序,但在Google Android Wear和Apple Watch OS面前,显得有点微不足道,而且其自身独特的能力只允许8个应用程序存在以及其相对较高的价格为其未来留下太多悲观因素。

  ASUS ZenWatch 今年,华硕带来了旗下的智能手表ASUS ZenWatch。

工业设计方面,华硕ZenWatch与Apple Watch类似,机身三围为50.6×39.8×7.9-9.4mm,重量为75克。

其方形表盘配备1.63英寸2.5D曲面AMOLED显示屏,×分辨率。

具有IP55级防尘防水性能;搭载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MB运行内存; 4GB存储空间;配备计步、燃烧卡路里测量、运动时间、心率、运动强度和放松程度、手表解锁、翻页静音、手机搜索、投影控制、远程拍照控制等功能;支持蓝牙4.0和Micro USB接口;运行Android Wear系统。

起始价 0.99 美元。

至于华硕这家台湾厂商,我们看到的最多的图片是在笔记本电脑上。

但随着近年来移动出行的普及和可穿戴设备的趋势,华硕也加入了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竞争。

其Zen系列包括手机和智能手表;据说其手机在台湾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HTC,但在大陆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却很难见到。

这款ZenWatch拥有比较优秀的工业设计,功能也不少,但仍然无法避免智能手表功能各异的现状。

  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波趋势。

自然有很多厂商参与其中,国产设备也不能落后。

目前国内的代表还有GEAK Watch、英趣科技inWatch、Z Watch智能手表、土漫T-Fire系列等。

它们的功能与上述智能手表类似;然而,由于国内生产的某些痼疾,一波又一波的国产智能手表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却很少有人被记住。

智能手表对于国产智能手表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走的路更长更远。

结论上面列出了2018年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智能手表,我们发现它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分支系列。

与智能手环相比,其外观设计与传统手表类似,让人更加熟悉,佩戴舒适度也更好。

然而,它的价格和象征意义还远远没有达到传统手表所代表的象征地位。

从其内部功能来看,无非就是能够连接手机接听电话、收发消息、健康监测以及一些简单的提醒操作。

更重要的是,这些功能并不是排他性的,这导致了成千上万的人使用它。

一方面,没有独特的个性化体验。

目前,智能穿戴设备的定位处于比较尴尬和模糊的状态。

大部分需要配合手机使用,更多时候只是作为辅助设备;一旦脱离手机,其功能就不完整。

作为可穿戴设备,它们被期望具有永久性、装饰性和地位象征性。

目前这些智能手表或可穿戴设备产品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更困难的是智能穿戴设备所具有的各种功能。

这种监控功能引起了消费者对自身隐私安全的担忧。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隐私疑虑,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在智能手机越来越全面的今天,这些可穿戴设备目前所具备的功能仅具有很小的应用范围,而且各种功能略显无用,而且电池续航时间差、用户体验差、性能差。

浓重的极客风格更是一种慢性病。

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让消费者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

因此,到目前为止,消费者对其的接受度还很低,大部分购买都是基于尝鲜心态。

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出现已经有好几年了。

我们一直在说每年的春天都已经到来,但是总结之后却尴尬地发现春天还没有到来。

可穿戴设备没有完整清晰的功能规格,厂商的热情更多的是探索、试错、追随趋势;我们仍然需要等待一款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可穿戴设备来带领我们穿越这片迷雾的探索森林。

,迎接真正的可穿戴设备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