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可穿戴设备网:小米手环以79元的售价打破了国内可穿戴设备行业和谐的假象,也引发了众多初创企业甚至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的广泛谴责。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近日发文《小米手环:淘汰的不是初创,而是虚伪》,表示虽然小米的屠杀定价确实让很多没有资源、无路可走的初创企业走向灭亡,但深入来说,一款功能截然不同的产品就是一个穷的产品,还可以配合自己的手机玩别的花样。
价格相差高达好几倍。
与其骂它扰乱行业,不如坦白承认自己躺着赚钱的梦想破灭了。
然而,79元的小米手环只是一个开始。
估计用不了多久,荣耀、大神等纷纷追赶小米推出从手机、路由器、耳机甚至充电宝竞品的互联网品牌也将推出同价位的产品。
产品来竞争。
届时,行业将重新洗牌。
那么,与智能手环一墙之隔的国产智能手表领域,短期内是否也会抄袭超低价屠夫呢?笔者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1。
智能手表迄今为止还未能建立真正可行的商业模式。
要知道,智能手环之所以会被低价产品颠覆,是因为它在功能和创新范围上已经触及天花板,但智能手环在功能和创新范围上已经触及天花板。
手表则不同。
智能手表一直分为两组,一组依赖手机,另一组渴望独立,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比手环多了一个屏幕,智能手表可以在智能手环的基础上带来更多的玩法和可能性。
除了运动和睡眠监测、闹钟振动等功能外,它还可以通过蓝牙等方式变成手机。
第二个屏幕可以让你查看通知、播放音乐、呼叫语音助手等。
这也是让智能手表相对更高端的组件。
然而,越来越多的用户反馈也证明,智能手表提供的功能并不实用。
他们只是推而不能回复,公共场所的语音交互很难发挥作用。
所有这些都使得智能手表变得不必要。
投资。
同时,由于显示器、处理器等大耗电设备的加入以及对网络的需要,智能手表的电池续航时间也远远落后于智能手环。
这意味着智能手表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功能体验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阶段没有必要也没有信心低价出售。
2。
智能手表现在已经足够便宜了。
苹果和三星等品牌可以通过捆绑高端手机来推动智能手表的营销和销售。
然而,对于大量注重性价比的国产品牌来说,智能手表将是一个尴尬的选择——目前国内智能手表的价格普遍在700至800元左右。
7月底之前,甚至出现了几款与其他厂商的智能手环定价相同的智能手表。
也就是说,当前的智能手表行业已经足够理性和沉淀。
但同时,这个价格已经足够购买一部红米1S手机了,这意味着一向擅长扮演价格屠夫角色的小米、荣耀等高性价比品牌不太可能参与到这场竞争中来。
短期内智能手表的竞争。
。
3、相比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有更大的向上发展空间。
手表本身有其自身的功能意义。
与手环不同,它只能用于装饰,无论是平民还是公众人物,无论是普通的电子表还是昂贵的手表。
对于奢华腕表来说,注重时间是最基本的事情。
在此基础上,手表可以像手链一样起到装饰的作用,彰显身份。
这就是为什么智能手表不断遭遇质疑,但前景依然乐观——它不必像手机一样成为必需品,只需像平板电脑一样普及即可。
这意味着智能手表可以发挥相对更多的概念和属性,未来向时尚、奢侈品的转型将更加顺理成章。
虽然国内厂商暂时在这部分占据着不小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在未来将会发挥作用。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机遇。
过早地以低价确定品牌地位,很可能会导致未来长期被动,最终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