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9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未来基石——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与作用》报告发布。
将在北京举行。
发布会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鲁迈主持,并邀请微软公司总裁布拉德·史密斯先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主持就有关问题开展交流对话。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现场致辞。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鲁迈在致辞中表示,这份报告主要研究人工智能的社会角色和伦理,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应用。
一些道德规范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直关注的问题。
我们也很高兴能够参考微软对于人工智能社会角色和伦理的思考和见解,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问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助理秘书长、研究一部主任于建拓现场介绍报告。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助理秘书长、研究一部主任于建拓对报告进行了详细介绍。
他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全球发展挑战。
要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福祉,我们应该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挑战,超越纯粹的技术和经济视角,从社会和人文视角探讨人工智能的影响。
卢迈秘书长与布拉德·史密斯先生、薛澜教授进行了现场对话。
在随后的对话中,微软公司总裁布拉德·史密斯先生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起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热情拥抱论”,另一种是“人工智能威胁论”。
对于这两种观点,微软公司总裁布拉德·史密斯先生认为,人工智能的兴起将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工作岗位将会消失,而新的工作岗位将会被创造。
最重要的是人们能够掌握新的技能,培养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理念。
薛澜教授表示,技术发展是否会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取决于能否采用适应性治理方法来应对。
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应该热烈握手,谨慎拥抱。
谈到人工智能将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机遇和好处,布拉德·史密斯先生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最大的挑战,例如精准医疗和精准农业。
微软有一个Al for Earth项目,将人工智能与气候变化、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事业结合起来,发展环境科学。
薛澜教授对此表示赞同。
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给发展中国家、贫困山区和许多农村地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福祉,特别是在医疗领域。
当人们还在感受人工智能对人类传统思维的巨大冲击时,微软从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角度提出了发展人工智能的六大基本原则。
提到微软背后的思考,布拉德·史密斯先生表示,微软提出的人工智能六大基本原则——公平、可靠与安全、隐私与保密、包容、透明、责任——是为了确保人工智能可以用于一种道德的方式。
微软认为,要设计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必须采用体现道德原则的解决方案。
在赋予计算机更大力量的同时,也需要用社会伦理来引导。
薛澜教授表示,未来人工智能需要一套信息治理机制,在信息的使用和隐私的保护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其中企业的责任非常关键。
微软提出的六大原则可以适用于更多企业,跨境治理机制需要尽快推进。
人工智能浪潮下,人工智能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
Brad Smith先生表示,微软希望普及人工智能,让每个人、每个组织都能从人工智能中受益。
具体来说,通过独立的微软认知服务API向开发者提供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如语音、自然语言翻译、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
任何客户都可以通过许可安排使用他们想要的东西。
API,进而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真正将人工智能带入每一个行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融合。
面对新一轮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设计、开发和使用技术的人。
制定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的原则、政策和法律是全社会、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政府、学术界、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