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摩托360体验回顾!美少女与帅哥谁才是真爱

时间:2024-05-22 10:29:33 科技赋能

作为目前智能手表的“旗舰”,Moto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智能手表该有的形态和设计。

至少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对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是有信心的。

这款黑色表盘和黑色表带的 Moto 已经戴在我的手腕上 10 天了。

也许现在我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使用它的经验。

作为首批搭载Android Wear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之一,Moto引起了人们对智能手表的关注。

此前,由于外观和材质不吸引人,人们的焦点一度集中在功能更贴近健康、价格更便宜的智能手环领域。

因此,当未来智能手表成熟时我们回顾历史,Moto一定会被铭记为“教科书”典范。

外观:智能手表中的“教科书”Moto至少在外观设计和材质运用上与以往的智能手表划清了界限。

如果不是因为它可以触摸操作、需要充电、运行一些软件,它放在传统手表的世界里,可能同样光芒四射。

圆形表盘由不锈钢制成,表带由芝加哥一家公司生产的优质真皮制成。

出厂时提供黑色表盘搭配黑色表带、无色不锈钢表盘搭配灰色或石灰色表带,未来还将推出以美元定价的金属表带款式。

Moto看起来就像是对传统手表的极简之旅,就像一位优雅的绅士。

▲目前市面上有两款Moto。

其直径为1.56英寸的圆形触摸屏,分辨率为2000×2000,不影响视力。

设计的细节体现在屏幕边缘和表盘边缘的倒角切割上,使其层次感十足。

同时,冷硬的切割线条又不禁散发出清凉的气质。

▲表盘的细节设计。

表盘右侧有一个按钮,类似于传统手表的表冠。

它类似于手机的主页按钮。

短按可以点亮或关闭屏幕,长按几秒可以调出设置菜单。

它的设计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屏幕底部光线传感器所在的地方多了一条黑线。

大家都说这个地方难看,但我觉得还可以接受。

也许是因为我一直对不完美的美丽抱有宽容和同情心。

▲表盘上的Home按钮和屏幕底部的黑线。

Moto的背面采用了塑料材质,但设计相当前卫,有着晶莹剔透的质感。

中间有一个心率传感器,会发出绿色LED灯,并支持无线充电。

传感装置。

周围的文字介绍了Moto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Moto的背面,传感器位于中间。

在我戴Moto的短短10天里,如果不需要充电,我基本上不会把它脱下来,而且我愿意把它展示在人们面前,“炫耀”它的一些有趣的功能。

功能。

比如翻转手腕查看时间、点击进行滑动操作等,“无耻”地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

这种黑色款式几乎百搭,无论您穿着休闲装还是稍微正式的商务装,它都能轻松驾驭。

▲Moto 非常适合出街穿着。

在佩戴舒适度方面,Moto的表现比预期要好。

它看起来像一个大屏幕,但很轻。

戴在手腕上并不会感觉特别压抑,你几乎可以忽略它的存在。

高品质的皮革表带和光滑细腻的底盘设计,佩戴起来十分愉悦。

它不像其他橡胶材质的智能手表那样粘在手腕上甚至造成汗渍不舒服。

因此,近期我所接触或见过的智能手表,比如三星Gear S/Gear live、LG G Watch R等,无论从外观还是气质上,都无法与Moto抗衡。

所有智能手表都渴望在我们的手腕上创造奇迹,但迄今为止很少有人成功(也许Pebble Steel是一个罕见的例外),而Moto无疑是成功的。

那么,除了外观之外,它在日常使用中能否给我们带来出色的体验呢?体验:语音识别准确,心率监测不稳定。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Moto搭载的Android Wear操作系统要求您的Android手机能够科学上网。

我尝试在三星Note 2上进行测试,结果以失败告终。

幸运的是,同事刘伟的三星Note 3可以科学上网,而且他需要按照提示提前在手机上安装一系列谷歌服务,比如搜索、语音,一共4个应用。

通过蓝牙与手机成功配对后,Moto可以接收来电提醒、短信、电子邮件以及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的信息。

▲科学上网后,可以接收手机传来的各种信息。

通过实际操作,其表现非常好,成功率高,手机上的相机、音乐软件等都可以通过Moto打开。

当我们偷偷这样做时,刘伟对他的Note 3自动打开音乐的困惑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语音操作:不支持中文是一个缺陷。

在Moto上进行语音操作时,我必须承认,我那句香喷喷的山东版英文发音对谷歌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但识别准确率还是相当高的。

据美国CNET同事测试,其准确率超过90%,而且得益于其优秀的降噪麦克风,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下也能成功识别。

不过,我不得不承认,这段时间我很少使用语音输入。

关键是不支持中文语音操作。

如果你想对联系人的号码进行语音呼叫,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大多数的通讯录都包含中文姓名。

除了上述尴尬的语音体验之外,它的界面操作既有趣又漏洞百出。

它的UI设计采用了卡片式的风格,但并没有专门针对圆形表盘进行优化。

刷卡时露出的方形卡片感觉很奇怪,与圆形屏幕的气场格格不入。

步数和心率监测:准确性存疑▲对于Moto的步数监测,我们还可以在时间界面设置我们想要看到的内容,这样我们在查看时间的时候,也可以及时查看相关数据我们还可以自定义屏幕亮度、定时器、闹钟等。

在计步方面,它也会提供0步的标准。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每天行走步数的目标,范围从 到 20,000 步,级别为 的整数倍。

它会给你过去一周的生命线,即你每天行走的步数以及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

至于计步的准确性,考虑到我每天很少运动,基本不会超过一万步,所以它公平公正地记录了这一切。

▲Moto可以直观地提供过去7天的运动情况直方图。

在心率监测方面,Moto表现出了情感化的一面,范围从41bpm到99bpm。

数据相当不稳定。

我不确定它是否是我的。

姿势不正确造成的。

不过在监控的时候,红色的心形图标仿佛模拟了人的心跳,设计的非常有美感。

颜色的选择证明谷歌也有懂美学的人。

总之,在心率监测方面,相信Moto可以走得更远,不然会吓到一些有恐惧症的人。

▲Moto心率监测的数据准确性无法保证。

忘了告诉大家,即使没有手机,只要提前成功激活与手机的蓝牙连接,它就可以独立监测我们上面提到的步数和心率。

就这一点而言,其相对独立性或许是当前智能手??环应该学习的地方。

表盘样式多样,续航时间超过1天。

除了我们上面的体验之外,Moto还有一点值得称赞,那就是它多样的表盘样式。

此前,摩托罗拉移动专门为Moto举办了一场表盘设计大赛,有10款设计脱颖而出。

而它在实际使用中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表现呢?表盘设计丰富逼真 ▲ Moto 共有 9 种表盘设计风格。

当我们按下主屏幕不动的时候,我们就会进入表盘选择界面,通过在屏幕上左右滑动即可查看不同的表盘样式。

如上图所示,有9种表盘样式。

选择。

最让我欣赏的是两款黑色的设计,不仅与黑色Moto融为一体,风格统一,给人一种酷炫的感觉,而且也更加节能。

说到节能,我们可以调节屏幕亮度。

您可以选择自动亮度或从 1-5 的亮度级别中进行选择。

在此申明一下,我这段时间的测试中,亮度设置为最低1级,并没有影响可见度问题。

因此,这也与我接下来对Moto续航的测试有直接关系。

续航时间超过1天,基本每天充电一次。

在我测试Moto的过程中,我觉得目前智能手表最大的短板就是除了缺乏杀手级应用之外,续航是智能手表的致命弱点。

Moto 也不例外,与其他 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相比,它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优势。

▲正常情况下,Moto可以续航一天多一点。

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使用Moto最多的就是转动手腕查看时间,其次是接收一些信息、每天至少一次监测心率、查看步数数据等。

以下活动的频率较低。

基本上连续使用24小时后,电量剩余不到10%。

但有趣的是,剩余电量相当持久,如果不刻意“欺负”的话,基本上可以坚持3个小时左右。

另外,Moto在电量剩余20%时会提示,这和手机一模一样。

Qi 无线充电器具有通用充电速度。

Moto 使用 Qi 无线充电标准。

注重细节的Moto设计团队一定是处女座。

就连充电器也设计得非常漂亮。

我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充电器。

外观上有一个弧形凹槽,Moto放在上面就可以充电。

▲Moto无线充电状态甚至充电姿势都非常优雅。

充电时,Moto屏幕会显示时间和充电进度,并且屏幕边缘还有一个圆形的蓝色进度条,让我感觉非常帅气。

并且通过实际测试,一小时即可充满90%,充满电需要75-90分钟之间。

▲Moto 使用诺基亚无线充电器充电。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Moto采用了Qi无线充电技术,所以我们把它放在诺基亚的无线充电板上仍然可以充电。

这确实是实际测试的结果。

防水性能出色,洗澡时最好摘下▲ Moto防水测试 目前大多数智能手表都具备IP67级的防尘防水能力,这意味着可以在1米深的水中浸泡30分钟。

日常洗手、洗澡等都不是问题。

我也在Moto上进行了这样的测试,防水效果非常出色。

然而,问题出现在它的真皮表带上。

当浸入水中时,皮革表带很难立即干燥,并且总是湿漉漉的。

这时,你可能就得把它取下来,用纸巾或干布吸干表带上的水了。

最好提前取下来,经常泡在水里,这样会缩短表带的使用寿命。

场景体验:商场、手表店 以上几乎是我对Moto测试的全部内容,但我们认为这种常规测试只能反映部分产品。

在我看来,智能手表首先必须是手表,而对于Moto,我对它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和期望。

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是一款可以在任何场合佩戴,并且仍然和传统手表一样好的手表。

让我把Moto放到一些场景中看看它的表现如何? ▲Moto会让你的手腕充满科技感。

假期里我和女朋友一起去了商场。

高端的黑色Moto优雅地“坐”在我的手腕上,与我平时的深色毛衣相得益彰,丝毫没有让我感到尴尬。

把你的手伸出来。

它让我的皮肤看起来比实际更白。

因此,这是一款无论肤色都可以佩戴的智能手表。

接下来,在餐厅吃饭时,我善意地借用餐桌上优雅的背景拍了一些照片。

漂亮的服务员对Moto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忍不住问我这是什么。

Moto 做得很好,是一个很棒的接送工具。

下面的可能对Moto来说有点残酷,但它必须经过这个关卡才能体现出它是高富帅还是真正的失败者。

我把Moto和GUCCI手表一起戴在一个女性朋友的手腕上。

两者的表盘尺寸基本相同,表身厚度基本相同,并且都采用皮质表带,黑色与棕色的激情碰撞,简约与复杂的对峙。

从我个人的审美来看,Moto还是有雄厚的资本的。

▲Moto vs GUCCI,时尚对决我并不满意。

我决定走进凯德广场的浪琴表专卖店,和玻璃柜里摆放的各种手表进行比较。

这个时候,Moto的纯黑外观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与那些金光闪闪的手表相比,Moto 就略显逊色了。

这主要体现在其表身的厚度上。

我一直觉得Moto如果能再薄一点就更好了。

不过,一种是多种价位的智能手表,另一种是售价2万元左右的传统手表。

想到这里,我觉得Moto还是赢了,而且赢在价格上。

▲与浪琴表相比,Moto在气质上就低端很多。

Moto确实比我的败家卡西欧更愿意让我戴在手腕上。

至少自从有了Moto之后,我就心甘情愿地选择了Moto,这大概就是“一分钱一分货”的意思。

适用人群:美少女、帅哥、失败者。

谁是真爱?在我玩Moto之前我永远不会放弃。

智能手表面对的消费群体是很多厂商在设计之初都会考虑到的。

比如目前推出的一些智能手表,大部分都采用橡胶表带,这意味着它更适合运动用户。

Moto 可能是除了 Apple Watch 之外最贴心的智能手表。

接下来我就找身边的朋友同事试穿,看看是否适合各种类型的消费者,比如不同的穿搭(西装、休闲装、运动装)、不同的气质(可爱、名媛、成熟女性)、大叔、屌丝、高、矮、胖、瘦等)来测试其通用性。

▲当天生可爱的美女遇到Moto,手腕上的其他配饰都黯然失色。

▲美女强烈要求不要露脸,但黑模太适合女生了! ▲女神。

亮黄色的衣服,白皙的手腕,高档的黑色Moto,没有撞色,没有时尚感 ▲高大富帅的造型,很风骚的姿势,与Moto相得益彰 ▲典型的暖男,微胖的身材,穿Moto很时尚 我的感觉是我不忍心批评别人,所以我只能批评自己,但是Moto穿起来很酷。

背面的清洁剂抢尽风头。

手表是用来戴的,所以无论前面加什么前缀,首先一定是A表,其次才是其他功能。

从以上几类美女、帅哥、坏男人的佩戴感受来看,Moto相当适合大众口味,具有普遍适用性。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Moto的整体气质,并不是它的功能。

小编观点:外观不错,但体验不好。

▲ 同事在微信上分享使用Moto后的感受。

那么,作为编辑,他们如何看待 Moto 这个产品呢?我们不妨看一下,做一下最后的总结(以下编者注由作者整理编辑)。

崔宁宁:表盘太大了!电池不耐用,使其失去可玩性。

如今,消费者已经被每天给手机充电所“迫害”。

再加上每天都需要充电的智能手表,生活不应该那么累。

刘伟:很好,还不错,可以考虑一下。

Qi无线充电也很方便,但是玩了一天就腻了。

缺点是功能太少。

魏景芳:Moto确实好看,不过如果没有风扇墙就更好了。

这种科技风格显然应该像Apple Watch!在看到实际产品之前,我认为黑色皮革表带很令人失望。

只有当你真正拿到产品时,你才会感受到它有多么神奇。

▲同事们在微信上对Moto给予了高度评价。

周超辰:虽然Moto之前已经被手机部门的同事测试过,但作为一款非常有代表性的产品,Moto还是值得深挖的,主要体现在实际的使用体验上。

优越的。

本文并没有过多阐述它的表现,而是希望通过场景化、生动的人性化佩戴体验,真实地将其呈现给读者朋友,而不仅仅是拿着手机作为“伴侣”。

这款Moto产品单从外观来看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金属表盘和真皮表带从外观设计到材质都是顶级产品。

这使得它不再只是一款科技快消品,更是一款顶级产品。

它也有在形式和气质上与传统手表竞争的资本。

当然,它在外观上也并非完美,比如屏幕分辨率不够精细、边缘显示内容锯齿明显、表盘稍厚、屏幕容易沾指纹等。

除了它的外观之外,它至少减少了我在体验过程中拿出手机的次数,因为我可以通过Moto随时查看时间,并从手机中简要读取信息等。

在一定程度上,它部分缓解了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然而,频繁的操作会缩短其电池寿命,而电池是当前智能手??表的短板。

另外,在功能方面,受到谷歌Android Wear的限制,缺乏所谓的“杀手级应用”,功能相对较少。

尤其是谷歌服务在中国的缺失,让Moto在中国有些失灵,就像它屏幕底部缺失的部分一样。

所以,如果你不缺那么多钱,又处于科技前沿,想尝试一款智能手表,那么Moto还是值得买的。

它具有历史意义,相信未来会受到高度重视。

Moto确实可能像我们一开始所说的那样,成为未来智能手表设计的“教科书”。

此外,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包括:减少表身厚度、去掉底部黑色边框、提供两种型号的表盘(较小的表盘可能更适合女性消费者)、提供丰富的金色表盘颜色、以及蓝宝石玻璃屏幕、超过3天的电池续航时间、更准确的心率监测、额外的扬声器……我们渴望在下一代Moto中看到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