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起云涌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小程序在短暂沉寂后,成为巨头争夺的新热点。
今年7月,百度正式推出“智能小程序”,携程、苏宁易购、爱奇艺等头部应用率先加入。
同时,百度宣布“智能小程序”将于年底全面开源,并可运行在百度App及所有支持智能小程序的App上。
毫无疑问,开放的百度智能小程序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事实上,业内人士指出,微信小程序和百度智能小程序两大阵营的雏形已经显现。
在这场小程序争夺战中,腾讯虽然占据上风,但很难做到“胜者通吃”。
相反,后来居上的百度智能小程序极有可能成为开发者的重要平台。
其中,“开放”将成为关键因素。
微信虽然拥有国内最大的流量池,但很多用户的社交、阅读、游戏、购物、支付等需求都可以在其封闭的体系内得到解决。
但微信过于依赖自身的“流量+资本”商业模式,这使得腾讯很难对非腾讯系统、尤其是“头条系统”等直接竞争对手保持足够的克制。
相对而言,百度智能小程序以开源技术和生态开放开启的一端开发、多端运营的新模式更具优势。
百度智能小程序可以在百度应用(百度App、百度贴吧、百度网盘等)和外部应用(如哔哩哔哩、58同城等)上无缝运行。
开放的生态系统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
更重要的是,百度分配流量的习惯是以百度为核心向其他网站或产品传播,并不指望圈住流量。
与微信相比,合作伙伴与百度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小,发展空间较小。
那更大了。
另一方面,微信的基因是社交。
这种社交基因帮助微信留住了巨大的流量,同时也巩固了其封闭的生态模式。
对于应用服务的用户环节,社会因素影响较弱。
对于实用的小程序来说,用户的使用习惯往往首先关注搜索查询。
因此,基于搜索后续延伸的百度智能小程序可能更符合用户习惯。
很多低频、高需求的服务,比如医疗、长途旅行、低频高价商品的购买,往往依赖于搜索。
因此,依靠百度产生的流量可能比社交媒体更准确。
事实上,社交和搜索是互联网最基础的两项服务,是流量的上游。
不同类型的小程序很可能根据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差异,最终在阵营分配上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并不是所有人都站队。
本质上,小程序行业是一个由各种App链接而成的信息孤岛。
继微信小程序之后,百度智能小程序大举进入行业,并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方法论。
多了一个选择,无论对于发展来说,对于投资者和用户来说无疑都是一种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