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会主题为“互联世界中的智启未来”。
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强教授、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维博士、华为无线总裁王宇峰共同探讨2019年智能汽车的技术趋势和行业趋势,以及由此引发的汽车供应链创新革命。
尽管重庆下着小雨,但这并没有浇灭观众参加发布会的热情。
会议会场座无虚席,早上7点就有部分观众到达会场排队,大量观众坚持了一整天,共听了7个小时的议程;其专业精神和对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得到了嘉宾和观众的高度赞赏。
在本次大会上,学术代表、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强教授指出了智能汽车发展急需的七大系统和五个基础平台;中国移动和华为两大通信巨头携手从V2X网络连接角度助力智能汽车发展;博世、长城、广汽、小鹏等车企代表不同势力表达了对汽车智能化的理解;十余家智能汽车初创企业同台竞技,分享了他们在智能汽车创业浪潮中的实际经历。
下面我们将用一篇文章来解读今天会议的全部核心信息。
一、现场公布三大要点。
作为国内首个高规格智能汽车供应链峰会,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为行业打造了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会上,智能汽车专家发表了三大观点: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强教授指出,要抓住我国智能汽车机遇,需要“七大体系、五大平台”。
华为无线总裁王宇峰、博世底盘与控制系统中国区副总裁(驾驶辅助系统业务部)姜景芳在现场做出承诺,博世一定会在2020年量产L3级自动驾驶。
在本次峰会上,智喜喜首席执行官宫伦昌和上海市贸促会副主任、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春亭首先致开幕辞。
龚伦昌分享了智西西在智能汽车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的系列报告和产业服务成果。
同时他指出:2020年,智能汽车进入交付元年,智能车载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正在快速装机和量产。
与此同时,汽车智能化的趋势正在重塑汽车供应链。
▲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协办方之一智东西联合创始人兼CEO龚伦昌,上海市贸促会副会长、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春亭会议解释说,之所以选择在重庆举办此次活动,是因为它是西南地区的汽车重镇。
他还表示,智能网联技术引领的汽车供应链变革正在加速。
观察到这一趋势,智动智近期梳理了10余家自动驾驶供应链重点企业;还举办了4期、共24期自动驾驶公开课,听讲人数超过5万人,技术人员占比60%。
通过上述举措,智动智已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产业服务平台。
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就是智动智在这一定位上取得的成绩的集中体现。
2、5大板块30位大咖解读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作为新生事物迅速成长,智动智抓住了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变化和新产业链上下游的强烈沟通需求,却覆盖了整个行业。
在满足各方高端交流需求的供应链及专业活动持续匮乏的情况下,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应运而生。
本届大会聚焦智能汽车产业链,共设有5大议程板块。
30位行业嘉宾齐聚重庆,为智能汽车发展建言献策。
上午,在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第一版块“汽车互联网启动,共享产业机遇”中,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强分享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以及对策和建议。
”他表示:智能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行业必须凝聚力量,抓住这个机遇。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维博士和华为X实验室总裁王宇峰从5G、物联网、云服务等角度阐述了通信企业在智能汽车行业大踏步前进的空间。
在随后的“智能汽车重塑出行,推动产业升级”板块中,广汽汽车工程研究院CTO黄绍堂、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驾驶辅助事业部)副总裁蒋景芳、副总监郭果长城汽车技术中心由严松等车企高管组成的车企阵营分享了他们为智能汽车时代所做的准备。
自动驾驶技术量产以及如何构建智能汽车生态系统成为讨论的关键。
在下午的“自动驾驶领军者竞相加速商业落地”议程环节,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智墨客创始人兼CEO张德钊、纵目科技智能交通事业部总经理王帆、图森未来总裁助理薛建聪、和多科技副总裁王征、驰智科技CEO王明彦等自动驾驶初创运营商分享了各公司在乘用车、商用车、高端汽车等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商业探索和实践。
速度和低速。
本板块圆桌论坛由中信证券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师徐英波主持。
在她的提问下,纵目科技、图森未来、合多科技、驰智科技等研发L4级自动驾驶的初创公司均表示希望采取逐步商业化的模式,原本对自动驾驶的技术与资本之争,已经变成了一场关于“谁能活3-5年”的大讨论。
随后,在“车辆感知信标烟雾引爆自动驾驶”环节,Velodyne全球汽车业务总监John Eggert、AutoX中国区总裁邓海、银冰科技创始人江波、DeepMotion联合创始人兼CEO蔡锐、Otbei锐创始人等七位嘉宾首席执行官彭永胜、重庆多乐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武汉众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烈炎就车载传感器和自动驾驶感知算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知西西联合创始人兼主编张国仁主持了本板块的圆桌论坛。
面对他发起的“激光雷达与视觉解决方案之战”,大多数初创企业都支持多传感器融合产品线,并且公司名称中带有“目的”。
多乐目科技坚持类似人眼原理的纯视觉解决方案,但他随后补充道,融合解决方案是现阶段的大趋势。
峰会最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副总裁尚惠斌、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何涛、副总裁赖伟林讨论了“智能座舱快速演进定义未来交互”议程博泰集团董事长、图芯副总裁白新平、战略合作伙伴、盛智科技副总裁李志勇、东软集团智能汽车互联产品线产品总监张谦共同解读智能座舱新理念,探讨智能座舱新概念。
汽车领域正在发生互动革命。
深思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副总裁尚惠斌表示,今年汽车操作系统的普及度大幅上升,提高汽车操作系统体验和人机交互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Deepthink依赖于其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和多轮语义。
技术的积累为提升人机交互体验提供了完整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版块的圆桌会议由智东西副主编、Chedstuff负责人孙晓涵主持,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认为,智能座舱的概念虽然已经存在一些年了,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仍因硬件性能、传感技术、零件匹配等方面的限制,存在局限性。
智能座舱领域目前正处于成熟和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
有很多车联网公司、交互科技公司、地图公司以及汽车行业公司参与其中。
对于智能座舱领域,OTA升级基本普及,交互技术实现了从按键/触摸到按键/触摸+语音的转变。
未来智能座舱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在于用户/车辆/行为数据的积累、多应用互操作、交互传感技术等,以及座椅/车门等硬件的电子化和数字化面板也将实现。
3、洞察大会四大见解 本次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产学研各方齐聚一堂,交流中碰撞出大量精彩观点。
现场金句频出,智慧出炉。
在此,我们将摘取精华,分享给智能汽车行业的精英们。
1、学术视角:智能汽车急需五个基础平台。
本次大会的第一个亮点是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强对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战略体系。
建议。
李克强教授认为,智能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
为了抓住这个机遇,我们需要打造符合中国基础设施标准、网络运营标准和新系统架构标准的智能网联汽车。
然而,这项工作不可能仅靠一家公司完成。
发挥产业协同作用,建立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体系、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先进完善的路网基础设施体系。
系统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标准体系、科学规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监管体系、全面高效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体系。
同时,李克强教授在本次大会上呼吁,智能汽车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五个基础平台:智能网联计算、智能网联汽车终端、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制、高精度动态地图、信息安全。
2、两大通信巨头联手增强互联能力。
本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是,来自中国移动和华为的V2X负责人相继发表演讲,诠释了自动驾驶汽车连接能力的极致。
视觉感知和超强的云计算能力。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维·博士分享道,自动驾驶所需的V2X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多终端、可靠性要求。
为此,中国移动正在全力推动5G技术在V2X方向的应用。
Mobile采取循序渐进的措施,首先在社区内进行测试,然后再推进该技术的更广泛应用。
中国移动在无锡、房山建立了不同的试验区,实现交通路口和整条道路的5G V2X覆盖,并不断迭代技术直至成熟。
华为无线总裁王宇峰认为,在物联网时代,当汽车通过V2X与万物互联时,智能汽车的决策系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时候,“驾云”几乎就成了必备。
王宇峰还在大会上首次分享了华为提出的“车人比”概念——即从一辆汽车需要两名驾驶员到无数辆汽车需要0名驾驶员,这个比率可以衡量汽车的发展阶段。
智能汽车。
3、汽车三大势力新老同台竞技。
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吸引了来自博世、长城、广汽、小鹏汽车的高管参加,分别代表着顶级的一线汽车势力和优秀的自主汽车势力。
整车厂和新造车先行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智能汽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其中,广州汽车工程研究院CTO黄绍堂认为,智能汽车时代,汽车行业边界逐渐模糊,未来将是平台竞争。
正因如此,广汽集团选择了开放合作的道路。
黄绍堂开玩笑说,自己从事汽车几十年,最终和腾讯成为了朋友。
他还提到,当今智能汽车的新技术趋势与汽车传统的软硬件架构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对称。
例如,5G的网络传输速度为每秒G,而汽车的CAN总线传输速度为每秒K。
存在“宝贝系”、“小学生系”的现象,需要行业自下而上规划新的格局。
黄绍堂还表示,中国在发展新技术方面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不怕被欺骗。
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体现在GAC身上,就是其所倡导的互联网理念。
他分享说,广汽6月汽车月销量在新车型配备互联网设备后,从第八名回到了前三名,这是一件幸事。
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郭岩松认为,建立整体智能生态系统是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演进的关键。
他表示,长城汽车要转变制造属性,发展服务商业模式。
长城围绕衣食住行办公三大智能汽车生态圈,拥抱互联网思维。
目前更强调服务的汽车新零售,其实也是智能汽车的一种形式。
郭岩松还大胆预测,到2020年,传统汽车产业如果没有做好服务,肯定会被新势力或者IT势力取代。
博世对智能汽车的关注更多是在自动驾驶领域。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驾驶员辅助业务部)副总裁蒋景芳分享道,目前博世TJA堵车辅助、APA自动泊车辅助等多项L2级自动驾驶功能已量产,L3级自动驾驶功能已实现量产。
级自动驾驶功能已量产。
将于年内推出。
博世在算法、传感器、计算单元、控制器等领域全面更新新一代产品,应对自动驾驶挑战。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小鹏汽车正在全力打造AI座舱。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何涛将智能座舱拆解为车载大屏、全新仪表盘、语音交互、主动安全/自动泊车辅助驾驶功能。
何涛提出,智能座舱转型将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合作方式的转变,从需求外包转向深度合作;二是控制中心一体化;第三,缩小绩效“代沟”。
同时,何涛提到了三个行业趋势:一是车规级、大尺寸、柔性屏将成为产业链机会;二是车载地图厂商与车企深度合作,提供定制化服务。
第三,多屏互动、快速迭代将成为趋势。
同时他表示,不同的应用厂商会产生不同的产业链需求。
4、初创企业齐聚,共同谋划汽车产业升级。
本届GTIC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的最后一个亮点是,会议聚集了十余家智能汽车领域的创业公司。
他们是催生汽车智能化的新鲜血液,肩负着为行业带来更新视角、更先进技术的重任。
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的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提出了“2020年技术瞄准L4级自动驾驶,并一路产蛋”的商业化路径——驭势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将从L4 首先降维到几个高频、刚需、量产的场景,实现商业化。
他表示,驭势定位为自动驾驶的中场“发动机”。
从高级汽车驾驶辅助(ADAS)进军自动驾驶的代表企业纵目科技,其智能交通事业部总经理“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言论”——“L5自动驾驶是一个伪命题”。
他认为,目前有限场景的L4级无人车作业区域将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不断完善,以适应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
一旦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未来可能就不需要驾驶车辆的能力了。
适合多种场景的L5级无人车。
重庆本土自动驾驶公司驰智科技CEO王明彦表示,自动驾驶商业化的两个关键点是:一是保证安全、让消费者信任,二是帮助客户算好经济账。
应用自动驾驶。
高精地图初创公司DeepMotion联合创始人兼CEO蔡锐纠正了业界对高精地图的误解——高精地图不仅用于高水平自动驾驶,还可以用于特定领域AR导航、自动泊车等场景。
,高精地图已经具备初步商业化条件。
4. 智能事物 GTIC 继续令人兴奋。
来自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的30位大咖带来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使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成为国内首个高规格的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
,满足全行业对于这样的行业交流互动机会的需求。
与会各方用全面、精细的分享,描绘出一幅充满机遇的新型智能汽车的产业全景图。
利用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的平台,学术专家、大公司高管、初创公司运营者对近两年智能汽车的爆发式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对智能汽车的未来提出建议。
可操作的方法路径有多种。
深入行业、立足实用资讯的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受到了与会嘉宾的普遍欢迎,也引发了会场内外观众的热烈讨论。
这样的场景在GTIC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今年3月9日,GTIC全球AI芯片创新峰会在上海卓美亚喜玛拉雅酒店举行。
GTIC AI芯片创新峰会是芯片成为全民话题之前国内首个聚焦AI芯片的科技产业峰会。
大会当天,来自全球五大半导体公司NVIDIA、Intel、Qualcomm、MTK、TI的高管集体出席大会并分享观点,吸引了三倍于预设规模的观众。
盛况。
2019年3月和2020年4月,智东方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前两届GTIC行业峰会,聚焦AR/VR和人工智能,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是第四届GTIC峰会,也是今年第二届GTIC年度峰会。
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的成功举办,是智熙熙秉承“专注智能转型,服务产业升级”理念,传承历届GTIC峰会“专业度高、大牌云集”特点的成果。
也将GTIC系列创新峰会推向了新的高度。
5、智能化浪潮下汽车供应链全面重构。
通过GTIC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智能物联网再次印证了我们对行业的观察和判断:就像今年上半年AI芯片的汹涌浪潮一样,智能汽车今年将持续增长。
还掀起了一场风暴:L2级自动驾驶功能集中量产并搭载于车辆; BAT与车企在竞争与合作中推动智能汽车系统全面创新;大量初创公司进入了将智能技术应用到汽车上的新阶段。
智能汽车不再是浮在云端的“概念”,而是真正成为落地实施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表面上可以看到的是,智能汽车正在逐渐进入广泛交付的阶段。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意味着汽车供应链已经过了剧变的临界点,传统汽车供应链正在向智能汽车演进。
供应链。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大力倡导,学术界提供建议,传统车企和供应商积极转型,互联网企业跨界布局,涌现出一大批初创企业。
从“智能”二字开始,一场汽车供应链、价值链的宏伟重构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