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腾讯看点联合光明日报文艺部、光明日报全媒体共同发起“腾讯看非遗‘留’艺人”活动。
通过推出“非遗内容专区”聚合非遗内容平台上,开展“非遗看点留艺人”创作大赛,鼓励非遗内容创作,打造科普专题“非遗留艺人”,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腾讯看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已覆盖70%的民族传统艺术和传统技艺项目。
“腾讯非遗亮点“留”艺人”活动包括苗族银饰锻造、油纸伞制作、苏绣、铜雕、木雕、宜兴紫砂陶、扇子制作等多项非遗项目。
。
为了助力非遗内容传承,持续影响用户,腾讯看店全新推出“非遗专区”,平台上聚合非遗内容并实时更新,发现更多非遗文化文化遗产爱好者,培养用户对非遗内容的深度消费习惯。
用户可通过看点快车、腾讯QQ·看点“生活”频道“非遗技艺”等进入专区。
同时,腾讯看点推出“非遗留艺人”创作大赛征集视频、与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食品、技能相关的图文内容。
将评选出优质作品,给予海量流量和现金奖励,鼓励更多非遗内容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可通过企鹅后台“活动申请”找到“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赏点大赛”参与投稿。
此外,腾讯看店推出“非遗保护艺人”科普专题,向平台用户展示传统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科普非遗知识。
用户在QQ浏览器中搜索“非遗科普专题”即可进入专题页面。
本次活动中,腾讯看店还借助平台非遗创作者的优势,推广高品质艺人养。
其中包括:银匠雪儿、皮革艺术家乔师傅等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护人艺人。
通过平台支持,让社会和公众关注艺人,助力非遗内容全面发展。
(从左到右:非遗区、创意活动、科普话题)支持平台提供好的非遗内容,让内容感人至深。
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明的地域性限制了其“退出”,并逐渐与主流文化产生隔阂。
这就是腾讯看店推出本次活动的初衷。
利用信息流内容平台,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公众视野,帮助“手艺人”打破时空束缚。
据了解,腾讯看店平台目前日活跃用户达2.4亿,日均内容消费量达96亿。
其中,平台每月曝光近20条非遗内容,总曝光量达1万次。
数据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产品并不缺乏受众和市场。
关键在于打破传播媒介的壁垒。
在腾讯的精彩片段中,用户可以沉浸在“李子柒”适时进餐、春耕秋收的东方生活智慧和美学;体验“手艺小治”斧刨雕凿的精湛木雕技艺;惊叹“铜雕大师”以液态铜作画,将水墨画与铜艺完美结合。
佩服“竹艺大师”木雕与竹编的跨界融合,带来了以“银匠雪儿”为例,她在腾讯看店上线了2个月,制作了超过63个银饰锻造视频。
获得了超过1万的浏览量和超过50万的互动量,“银匠雪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从腾讯看点用户到平台创造者的身份转变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成长。
我也看到了年轻用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苗银首饰;它还将为年轻人树立榜样。
我希望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站起来,传承家乡的非遗。
”今年2月以来,腾讯看店陆续推出非遗创作者培训和扶持、非遗内容分发和传播。
以图文、短内容、短视频等内容形式进行推广,目前累计支持流量达千万级。
本次活动,腾讯看店还将非遗创作者纳入“聚星计划”支持范围。
》和《精品计划》。
对于非遗作者,符合条件即可享受百亿流量、最高流量收益、快速审核、优先审核、官方认证加V、算法优先推荐、冷启动流量加权传承是延续历史,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创新是面向未来,探索我们要去哪里。
此次“腾讯手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艺人”活动希望唤醒更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关注。
腾讯看点相关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强大的核心精神和磅礴的生命力。
但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还需要不断吸收时代元素, “非遗在传承中能够长久。
”腾讯看点也力求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将非遗以年轻化的方式带给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