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钟声敲响,2021年度“科学探索奖”申报启动”已正式启动,我们将继续支持年轻的科技人才致力于基础研究。
“科学探索奖”于三年前腾讯成立20周年之际设立。
它已经资助了一位杰出的年轻人科学家。
“科学探索奖”设立的出发点是探索社会力量支持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鼓励年轻的科学家勇闯科学“无人区”。
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也是腾讯的义务。
“从零到一,我们要树立更高的科研雄心,产出更多原创性研究成果。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和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对该奖项寄予厚望。
“衷心希望科学探索奖不断取得进步。
” ,创造更多好经验,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发挥更大作用。
“面向未来,释放潜力——支持青年自由探索。
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在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
在国家和地区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各地区可按照相关指引,通过“科学探索奖”官方网站(2020年4月15日)后,评审委员会将进行独立评审,获奖名单预计将于9月公布。
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是“科学探索奖”的宗旨,2018年度“科学探索奖”仍保留“新星机制”,为35岁及以下的优秀申请者预留至少5个奖励名额。
“科学发现奖”共产生了15名35岁以下的获奖者,充分体现了该奖项支持年轻人的初衷,也是为了帮助更多有志于基础研究的年轻人了解。
奖项并参与申报,推出“科学发现奖”。
执委会将举办多场线下、线上研讨会,进一步简化申请材料。
“科学家说了算”——评审工作不断??优化。
近两年,“科学探索奖”已收到多起申请。
获胜者为2人,获胜比例约为25:1。
坚持“科学家说了算”的原则,坚持客观公正的评审,是“科学探索奖”评审委员会始终坚持的方向。
他们由两位科学家前辈组成,在奖项评审过程中下了很大的功夫。
同时,还有13余名“两院院士”单独参与提名推荐阶段。
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以及多个发达国家的院士参加。
自首办以来,“科学探索奖”也持续征求评委意见,评价断断续续,对“打招呼”零容忍。
、更加严格的回避制度……这些不断优化的评审规则和机制,成为奖项诚信的保障。
韩启德表示:“‘科学探索奖’的成功举办,证明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可以做好同行评审、可以做好学术评价,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硕果累累,不断突破——历届获奖者“含金量”极高。
从获奖者的年度进展报告来看,他们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Cell及其子期刊上。
“科学探索奖”项目负责人表示,论文近30篇,体现了国际科学界对获奖者基础研究能力的认可。
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线粒体DNA的发现、COVID-19出院患者肺功能损伤的无创评估、证明“量子优越性”的“九章”……过去的一年,获奖者的工作表现出了极高的标准。
“含金量”。
其中多人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致力于重点领域的科学研究。
他们是国家科技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
“科学探索奖”共同发起人、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表示:“我相信我们选拔的这些年轻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将来会脱颖而出,我们的工作具有非常长远的意义。
” “人才是科技之本”。
我们要更加主动地发现人才、关爱人才,支持他们自由探索、尽情享受,让我们的科技更加独立、自立、自强。
”会议主办方腾讯基金董事马化腾表示,腾讯将维持对“科学探索奖”的长期投资,助力国家基础研究的长远发展。
“科学探索奖”是由腾讯基金会资助、科学家领衔的公益奖项,也是国内最大的青少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每年评选不超过50名获奖者,每位获奖者将在未来五年内获得总计1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并可自由使用。
“科学探索奖”是在腾讯成立20周年之际设立的。
创办于2015年,由腾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马化腾与饶毅、杨振宁、施一公、潘建伟等著名科学家共同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