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提升职业技能,助力重点群体,腾讯用数字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4-05-19 16:37:24 科技赋能

5月14日至5月15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UNIDO ITPO,中国北京)携手国家发改委发改委国际部、腾讯等联合举办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科技推动产业帮扶乡村振兴”暨就业培训专题活动在发改委定点帮扶河北省灵寿县正式启动并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帮助当地群众提高就业技能。

继续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国家发改委国际司一级巡视员李斌,灵寿县委副县长书记、县长·冯素伟,联合国工业发展署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主任武雅斌组织(中国北京)、腾讯集团公关官秦川等出席开幕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司一级巡视员李斌在致辞中表示,为持续推动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产业振兴精准帮扶为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司会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促进办公室与腾讯集团在河北省灵寿县联合举办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促进产业帮扶暨乡村振兴赋能活动。

培训活动。

本次活动汇聚了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科技公司的优势资源,体现了三方对协助灵寿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视和协助。

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司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落实《关于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和行动计划》的契机服务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的又一创新举措。

他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珍惜机会、刻苦学习、勤奋实践。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北京)投资与技术促进办公室主任武雅斌表示,“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一项。

联合国各机构以及世界各国政府、商业组织、公益组织等,我们都在为如期实现这些目标而不懈努力。

就中国的扶贫实践而言,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最长久的扶贫手段。

普惠可持续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向和内容。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数字经济是助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最有力工具。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数字技术给传统产业和就业带来了一些挑战。

然而,新经济在用数字化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也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关键是能否利用社交工具、网课、智慧零售等数字化手段作为创新手段,为更多人赋能,帮助他们弥合“数字鸿沟”。

灵寿县委副书记书记、县长·冯素伟表示,近年来,灵寿县始终坚持以发展数字科技为主攻方向,致力于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硬实力和软环境。

随着灵寿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我县举办数字赋能培训活动,对于我们更好迎接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产业帮扶,帮助乡村振兴。

灵寿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洪林表示,数字技术对于促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创业就业具有积极作用。

灵寿县希望一方面利用微信小程序等数字技术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

例如,疫情期间,通过在线培训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技能。

足不出户即可学习理论知识,疫情结束后组织实践培训,提高就业技能。

为期两天的培训班,对灵寿县的中小创业者、大学生、妈妈等群体进行了微信的使用、运营、直播、语音变现、职业发展规划等能力培训视频号帮助上述群体提高就业技能,用数字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响应乡村振兴号召,齐心协力,把乡村振兴和就业放在首位。

人才是关键。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要把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镇人才下乡深入农村,推动专业人才服务农村,吸引各类人才。

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完善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到来,数字技术已成为农村经济振兴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驱动力,在推动新就业模式、催生新业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基于此背景,结合微信数字生态、腾讯课堂等创新培训工具和方法,我们聚焦职业教育,帮助灵寿当地青年和中小微企业掌握技能,提高就业质量和再就业,进一步推进产业帮扶。

支持帮助乡村振兴。

今年4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基于微信平台发布了《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

还显示,由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组成的微信生态系统,年内将创造数万个就业机会,同比增长24.4% 。

其中,微信生态利用数字能力创造新职业、新工种、新岗位,持续惠及中西部地区发展,降低就业门槛。

中西部地区底线城市正迎来新的就业创业发展机遇。

同时,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终身教育平台,腾讯课堂为农村用户提供农业生产、工业设计、电子商务、IT互联网、建筑工程等与就业创业相关的在线技能课程,使职业技能教育普惠成为可能,让更多的“小镇青年”、农村青年通过在线教育得到自己想学的技能培训。

截至目前,腾讯课堂的课程总数超过35万门。

80%的课程与就业需求密切相关,40%的课程是当年新推出的课程。

腾讯课堂目前已服务超过4亿学生,每周有数千万用户在腾讯课堂在线学习。

数字技术在各县落地,帮助重点群体提升技能。

数字生态工具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数字化就业创业的快速崛起,催生了一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职业、新岗位。

其中,年初新上线的微信视频号,创造了超过百万个视频拍摄、直播的就业机会带货。

在微信数字化管理专场中,腾讯微信团队和客座讲师在快速开店、实操、直播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微信视频号实用进阶课程,以及优秀标杆案例经验分享带货等,为灵寿县乃至全国的视频号创业者带来全新的视频号《创业指南》。

如今,终身技能学习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借助数字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线技能学习为乡村振兴和就业援助开辟了新思路。

在就业技能提升专场中,在线终身教育平台腾讯课堂上多家机构的老师也带来了多门实践课程,包括编织直播课程、语音技能提升与实现、职业形象与职业发展管理等。

培训向灵寿县当地居民展示如何快速提高技能,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

其中,讲师之一王淼自幼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

她通过腾讯课堂接触到编织,并按照教学视频反复练习。

她不仅学习了基本的编织技艺,还尝试创新。

她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大型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奖,还成功申报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她也因此被誉为“鹿邑美女”。

此次,王淼带着自己的“人生逆袭”经验和编织课程参加就业专项培训,并通过腾讯课堂向现场观众进行现场授课。

腾讯集团公关官总监秦川在致辞中提到,希望利用数字技术丰富网民生活,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助力各行各业升级。

同时,他希望与社会各界一道,落实“就业优先”的方针。